別再盲目攀比認字量了,值得嘗試的方法是這些

這裡是超實用的二條
每篇解決一個育兒小問題,當好媽媽,更當好自己~
最近又收到不少朋友問,關於怎麼孩子識字的問題,雖然我家早就過了識字關,但還是能理解很多學前媽媽的疑惑:
上小學了,孩子識字量多少夠用?
識字不多,到了小學連題目都讀不懂怎麼辦啊?
孩子五歲了,雖然孩子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字,但感覺並不系統,學習卡太機械,看繪本又會被圖片干擾;
……
01
認字,並非越早越好
認字這件事,並不是“越早開始越好”的,需要等到孩子“準備”好,也就是出現下面的訊號:
1.開始知道什麼是字
2.看到繪本封面/站牌/海報上的字,會有意識地去指、或者詢問:媽媽這是什麼?

有的孩子早一點,也要在

4歲

左右,有的孩子可能要到

6歲

左右,這樣的區間都是合理的。


有朋友肯定有疑問,提前教孩子認字,他也能記得住啊,為啥不可以?
這就回歸到了“認字”的意義了。認字的關鍵,是要記住文字的含義,而不只是文字的長相和讀音。

脫離語境學認字,容易把孩子變成認識很多字的“文盲”。這就背離了“認字”是為了運用的目的。
因此,獨立的識字卡可以先不用買,而且很多書都帶有配套的識字卡片。
但不管入什麼識字讀物,都需要遵循三大原則,才能真正實現“有效”認字。
1、與孩子閱讀水平相匹配;
2、有科學的難度區分;
3、有孩子感興趣的主題知識。
02
這樣的認字方法值得嘗試
最好的認字方法,其實就是讀繪本大人看書的時候只是在讀字,但孩子在看繪本的時候,他眼前有個“電視機”,背後還有個錄音機,就是在聽我們父母說,這兩個感官同時在進行。
一直透過這樣的刺激,當有一天他的認字訊號有了,就會突然說:
誒?那個字是什麼?或者說,當他想要媽媽給他讀繪本的時候,媽媽沒空自己想讀,這時候你會發現,有些孩子會自己點著上面的字開始認字。
但用一般的繪本識字有個小弊端,就是文字難度不一,較難的部分對低齡孩子識字來說也有一定的困難。

我就用《小羊上山》這套書來給大家展示下(當然大家也可以自己舉一反三運用到其他的繪本中),具體可以怎麼用:
第一種,合作閱讀,主要針對零基礎或者識字量較小的孩子。
可以先讓娃選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比如這本《我愛問媽媽》,咱們可以先給孩子讀一遍故事。

讀完後,根據情節提出有趣的問題,接著讓孩子回答,加強孩子的參與感。

接下來,就可以把書裡多次重複出現的字或詞教給孩子。
這本書裡重複出現的是“一二三四五”,就可以帶孩子指認這幾個字,透過讀故事多次重複這些詞句,孩子會很快記住它們。

讀完故事後,還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故事的內容,翻回書裡有趣的情節,讓孩子自己去重複這些好玩的詞句,模仿故事裡的角色。

最後可以看看書最後的字卡,再帶著孩子複習一遍:
第二種,引導閱讀
如果孩子已經有獨立閱讀的願望,但自己識字量還不多時,可以使用這個方法。

挑一本娃感興趣的書,讓孩子先讀,遇到不認識的字詞,首先鼓勵孩子猜讀,猜不出來的就換做家長來讀。
孩子認識的則繼續由孩子讀,再一起做一些測試小遊戲。

或者說,孩子讀一頁,大人讀一頁,之後再交換著來讀,熟練以後,鼓勵孩子自己讀出來。
第三種,獨立閱讀,如果書裡的字孩子大部分都認識,就可以嘗試開始獨立閱讀。

遇到不認識的字詞可以先猜讀,猜不出來的,只要不影響理解主要情節,就跳過去。
如果有某個不認識的字總是出現,可以及時問父母,這時就再告訴孩子這個字的讀法和含義。
總而言之,希望大家都能充分認識到,認字的本質最終是運用。任何無法“學以致用”的學習都是無效並且消耗學習動力的。
這些年寫了2000多篇的文章
如果你的問題我沒來得及回覆
歡迎點選下方標籤直達相關內容找到答案哦
話題索引
早教興趣班
親子溝通相處
親子閱讀
性格培養
管教引導
睡眠刷牙
社交能力
家庭教育選擇
好好吃飯
內驅力培養
書單推薦
幼小銜接
婚姻關係
美容健身
資源總結
點選閱讀原文
按關鍵詞搜尋歷史文章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