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報了十幾個興趣班,老二啥也沒學,時間都花在這件事了….

這篇文章是大寶的大姑寫的她是江蘇語文高階教師,擁有20多年一線教學經驗。在文章裡,她分享了很多做好幼小銜接的方法。
其中,她重點提到了一點:一定要讓孩子提前識字
因為現在一年級的數學題,字數繁多且沒有拼音,識字量不夠不僅不能獨立讀題,理解能力也會受到影響,做題的正確率就可想而知了。

年初我和大家分享幼小銜接的經驗時,我提到大寶語文一直學得不錯,且不費力氣,最大的功勞是“大量閱讀”(興趣班啥的,絕大多數都是錦上添花,閱讀才是最底層的習慣)。
有同學問我是怎麼幫助大寶實現獨立閱讀的,我也強調了識字的重要性。
最近,有不少同學都給我留言,讓我推薦識字書。
所以,今天我想接著給大家推薦書的機會,再和大家好好聊一聊閱讀的地基——“識字”
正巧,二寶今年上一年級,我帶著她識字也有幾個月了。我們的進度很緩慢,不著急一下子認識多少識字量。我還是更喜歡,她在閱讀中慢慢累積字詞。
所以這次,我就結合大寶、二寶的經驗一起說一說。
首先,大家可能會好奇:
先學拼音,還是先學識字?
以前我們教孩子識字,都是先教拼音。但拼音只是幫助孩子識字的一種方法。
拼音的目的,是幫助孩子迅速“讀”出字來。因為只要會讀,他就能明白字的含義。
但是孩子不學拼音,照樣能識字。識字教學法有30多種,除了拼音,還有集中識字、分散識字等。
新教改後,學校教育也把漢字的優先順序提高了。所以孩子現在都是先識字,後學拼音。
一年級語文教材,先教漢字後教拼音
我帶大寶認字的經驗也是,完全可以先識字。
假以時日,積累了一定的字詞量後,開啟獨立閱讀的意願會強很多,困難指數也低很多。
我們再適時推一把:在他央求我念時,我找各種藉口推脫,他太好奇故事發展,就會嘗試自己閱讀。
當他發現自己能讀下來,不再需要我讀,基本就踏上自主閱讀之路了。
可以說,識字量是孩子開啟獨立閱讀的基石,是語文學習的重中之重。
同時,它也是數學、物理、化學等其他學科的基礎。試想,孩子可能會因為看不懂題而苦苦等著你來指導他後,再動筆解題……
那有同學可能想問了,孩子幾歲開始學識字好?等上小學再說,還是提前學一點?
這個問題確實有不少爭議。
從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我瞭解到的官方說法是:
3-4歲,能理解書上的文字和插圖是對應的,是用來表達插圖的意義的;
4-5歲,能知道生活中常見的標識和符號表示一定的意義,並願意用圖畫和符號表達自己的想法。
5-6歲,對文字元號感興趣,願意用圖畫和符號表現事物或故事,會正確書寫自己的名字。
所以,在上小學前,並非不能學習識字。我們不用著急,也不用刻意反對。
語言發展關鍵期理論認為:3-8歲,是孩子的識字敏感期。
好多學齡前的孩子,已經表現出對生活中簡單文字的興趣,如果一刀切地忽視、拒絕他們的需求,錯過識字敏感期也是挺可惜的事。
而且新教改後,孩子的識字壓力在進入小學後會迅速增加。
主要原因是幼兒園不教識字,而一、二年級的識字要求一下就拉到了1600字。
小學一年級課文
所以很多過來人抱怨,剛上一年級,明顯發現孩子吃了不識字的虧。
語文課內字詞、閱讀跟不上,課外閱讀難上加難;其他學科也備受打擊,容易掉隊,非常影響孩子的自信心。
總而言之:
從小我們就要讓孩子接觸繪本、故事書,讓他們接觸文字;
三四歲,當他們對文字表現出興趣,可以適當引導、指讀;
到了學齡前,要看準時機,巧妙介入,幫助孩子系統地學認字
希望這些分享對大家有幫助。
下面,再說回大家都強烈要求我推薦的識字書。
我帶二寶學認字的這幾個月,買了不少識字書,但令她津津樂道、我也覺得對她識字有幫助的,也就兩套。
今天,給大家推薦其中一套現象級、爆款識字繪本~
可能很多同學都聽說過,它就是來自步印童書館的——
《三個小小人識字分級閱讀》
(全5級,共50冊)
這套書上市僅半年,在某當累計收穫了6000多條評論,近100%的好評;某書的搜尋次數達到了110多萬
年初的時候,還只出了第一級到第四級。當時很多媽媽“催更”,我也在殷切期盼,後來終於等來了最新的第五級。
我入了全套,現在已經帶著二寶刷到了第三級。
不誇張地說,這是我帶大寶識字時,就想有的識字書。7年過去了。它終於出現了。
好不容易拍到一張照片,平時我陪她看書,很少會用手機(忽略她的亂髮和身上的橙汁,我們真心做不到擺拍

)。

她看這套書的時候不怎麼覺得在學習識字,更多還是看繪本。
做每冊後面的練習,也當成是遊戲書在玩。
要說這套書為什麼如此討人喜歡,我認為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它
“不孤立地教識字”。
  • 它不像識字卡,死磕單字,特別枯燥,娃很難堅持學下去;
  • 也不像一些粗糙的識字書,把大量生字雜糅在一起,勉強拼湊個故事,娃一看就頭大、沒興趣。
這兩種“為了識字而識字”的方式,勢必會打擊孩子識字的興趣和信心,甚至激起孩子的牴觸情緒,對學習識字起到反作用。
這套書的做法是: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篇不離圖,環環相扣。
也就是,把零碎的生字放到有趣的故事和畫面裡,故事和故事之間又有一定的聯絡,讓孩子在愉快的閱讀中,自然而然地學會識字。
圖書內頁
別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不容易。
①字詞句不分家
翻看書前的生字表,我發現它會給“單字”,也會給“詞語”。
這主要是出於“高頻字詞”的考慮。
這套書在編寫時參考了新課標和語文課本,敏銳地知道哪些字需要單獨掌握,哪些字最好放到詞裡。
再翻開書,我以第一級的《三個小人》為例,每頁一句簡短又有趣的話,且圖文互為釋義。
“森林裡有三個小人”:
“一個小人在雲朵上”:
“一個小人只有一隻手”:
“一個小人頭上有玉米”:
看起來簡簡單單,但字詞句相依相偎,讀起來朗朗上口,有節奏感,能夠在識字的同時讓孩子感受漢字的語感和美感。
加上插圖惟妙惟肖,孩子能夠結合圖文,理解它們是相互呈現的關係,真正做到了字、詞、句、篇、圖的完美契合。
②適時“重複”,復現字詞篇
怎樣幫助孩子把”給記住呢?這套書有很多妙招,譬如故事有趣、語言生動、互動練習好玩,等等,這裡我著重說說復現
根據艾賓浩斯的研究,遺忘的程序是先快後慢的,有效對抗遺忘的方法就是複習。
如果能在不同載體、不同場景下去再現、再認,那記憶效果會更好。
這套書在同一級的冊與冊之間會復現字詞(後文細說),在不同級別之間也會
比如,剛剛提到的《三個小小人》中的詞句,在第三級《上學》中就有復現。
大個子老師在課堂上告訴大家:“兩個字可以變成一個詞,幾個字和詞可以成為一句話,幾句話可以變成一首詩。”
畫面中的小人聽了,立馬回憶起之前讀過的故事。
當我們帶娃讀到這一冊時,也可以讓娃多想一想,他還記得哪個故事符合字-詞-句-篇的組成規律呢?
既增加了親子互動,又能調動孩子積極動腦思考,對故事產生新的領悟,舉一反三,他自然就掌握得更好了。
想帶娃更好識字的同學,一定不要錯過這套書。
點選下圖,即可購買
下面,我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這套書的特點。
01 識字零門檻,科學分級
逐步掌握1054個字
這套書從孩子的實際需要出發,對標小學語文新課標,且借鑑“分級閱讀”理念,遵循孩子的認知發展規律。
從第一級到第五級,難度逐漸遞增,幫助孩子循序漸進地學漢字。
具體來說,全套5級,每級10冊
第一級從最簡單的字入手,幾乎零門檻。
第一本《人》,一共只用了9個生字。
第二本《大個子小小人》,一共用了22個字,其中有9個是第一本里出現的熟字。
第三本《大個子國王》,有11個生字和7個熟字,這些熟字都是前兩本出現過的。
孩子在閱讀時,一看好多字都認識,會大大增加識字的信心和成就感。
以此類推,全套書都是這樣的編寫邏輯:
生字、熟字交叉使用,緩步爬坡,孩子不畏難,且反覆見到、鞏固記憶,在閱讀中自然而然就記住了好多字。
如前所見,第一級以單字、詞語和短句為主。目標是認識128個高頻字
到了第二級,將由單句過渡到簡單的複句,目標是邊學邊複習,認識183個常用生字
第三級以長短句組合為主,目標是認識165個生字,初步實現簡單的中文閱讀;
第四級長句、有段落,目標是認識268個生字,強調實現短篇故事的閱讀,並培養中文閱讀思維;
第五級的句式更復雜、篇幅更長,目標是認識310個生字,強調中短篇連續故事的閱讀,輔助孩子實現自主閱讀。
學完這套書,孩子就能掌握一年級和二年級上學期所需要的1054個常用漢字
由此可見,在“認字”這件事上,這套書是動了真格的,可不是單純給娃講故事的繪本哦~
點選下圖,即可購買
02 腦洞大開的故事,
有趣有料
雖然說它很認真地在幫助娃識字,但故事性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大量識字書都飽受詬病。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故事性太差!
為了識字而識字,東拉西扯、隨意拼湊出來的故事,沒什麼故事情節可言,孩子不愛看不說,識字興趣還容易被破壞。
所以一直以來,我對識字書的要求都是寧缺毋濫,而且光我們成人的判斷不夠,還要給娃看過才放心。
這套書我已經帶二寶看到第三級了,她依然興趣不減~裡面的故事和人物把她迷壞了!
大個子國王、小小人、一家五口、巫婆、趙錢孫……全書共20個生動立體的人物角色

他們輪番登場,上演了50個腦洞大開、離奇搞怪的故事,每一個都能讓孩子捧腹大笑、欲罷不能。
比如,在第一級《呀!土豆》中,媽媽正在切土豆,一不留神,小寶寶竟坐著土豆片飛上了天。
他一會兒飛向東,一會兒飛向西。媽媽用長長的尺子追也沒追上。
他又拼命上升、上升,飛到太空中,矇住了雷公的眼睛。
最後,土豆片掉進了哥哥的薯片裡,小寶寶也平安回家了。
這是小寶寶的夢嗎?有可能哦~
熟悉的生活場景+離奇魔幻的情節,就是為孩子們量身定製的。他們自然而然地沉浸其中,不知不覺就認識了不少字。
再比如,如果問“做什麼能讓你和小孩迅速拉近距離?”一起談論屎尿屁,絕對能佔一項。
這可不是什麼低趣味,而是符合孩子心理發育規律的正常現象。
在初識字的年齡段,孩子也在學習控制自己的身體,自然不會放過對屎尿屁的探索。
在第四級《國王的屁》中,可怕的巫婆闖進城堡,要吃小小人
怎麼辦呢?大個子國王有妙招。只見他對準巫婆,就放了一個屁。
這個屁把巫婆吹上了天,又落到了泥坑裡。
哈哈哈哈哈哈哈,這還是我頭一次見到把屎尿屁描寫得這麼深入娃心的呢~
但是,書中並不只有這些奇思妙想和無厘頭的故事。
它還有溫馨感人的情感故事。如第三級的《月亮》,講了小小人和月亮雙向奔赴的浪漫故事。
它還有蘊含孩子真實體驗的故事。如第四級的《下雪了》,講了大家一起堆雪山、滑雪道的趣味故事。
它還有有啟發性的哲理故事。如第三級的《寶藏》告訴孩子們,大家齊心協力,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作為識字書,它把字詞融入一個個好玩的故事裡,孩子邊讀邊學,在歡聲笑語中輕鬆學習,一點都不枯燥。
假如放下識字書這一工具屬性,它也是一套別具一格、趣味橫生又時不時來點啟發的故事繪本。
既能陪伴孩子馳騁漢字的宇宙,也能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幫助孩子建立對文字、對閱讀的興趣。
點選下圖,即可購買
03 圖文緊密契合,
1+1>2的閱讀盛宴
好的識字書是不是隻管文字好,圖片沒那麼重要?當然不是。
在初識字的年齡段,孩子擅長使用形象思維,而非抽象思維。也就是,他們喜歡讀圖。
所以,想讓他們認字,就得用好圖片,把圖片作為識字的橋樑。
這套書的插圖不僅僅活潑生動,而且做到了圖文緊密貼合、互為釋義。
比如,大個子和小小人的對比:
仔細看,小小人的帽子上還標著個“小”字呢~
小小人圍著大個子國王走,文字彷彿也跟著繞圈走:
寶寶追泡泡的過程,孩子甚至只看圖就能自己描繪出來:
丁丁去看牙,他對醫生的恐懼感躍然“圖”上。
在丁丁眼裡,醫生太可怕了!醫生讓他張開嘴,他從心裡掏出了“封嘴膠帶”:
醫生嘗試哄他,他直接把自己的嘴給封上了:
老虎太嚇人,那大象怎麼樣?丁丁還是死死地閉著嘴,整個身體都在表示拒絕:
醫生說:“把嘴張得大大的,可以吃下一隻霸王龍。”丁丁更害怕了,乾脆藏到了媽媽身後。
這驚心動魄的看牙經歷,圖文緊密貼合,描繪到了孩子的心坎上,每個孩子讀了都會有共鳴。
這樣的插圖和排版方式,能夠牢牢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增強他們對文字的敏感性,讓他們從“讀圖”順利過渡到“讀字”。
04 豐富的互動遊戲,
讓識字更有樂趣
這套書還特別注重親子互動練習鞏固
  • 在每一冊開頭和結尾,都給父母提供了“閱讀小建議”
閱讀前和閱讀中的小建議
閱讀後的小建議
這些小建議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輔導孩子,與孩子一起探索書中的細節,發現故事中有趣的小彩蛋~
  • 在每一冊的後面,都給孩子提供了指讀練習”和“遊戲練習”。
指讀練習,就是把前面的文字彙攏到一起,幫助孩子建立從部分到整體的概念,同時也能檢驗孩子的學習成果。
指著讀一讀
遊戲練習的形式更豐富,包括“連連看”“迷宮探險”“畫一畫”“小小生字樹”等等,讓孩子再次鞏固新字和熟字。
連連看
迷宮探險
小小生字樹
此外,在每一級的第5本書中,還設計了“單元複習”;在第10本書裡設計了“總複習”
單元複習、總複習
這樣,透過故事和練習,不斷滾動識字,像滾雪球一樣,熟字裹著生字,一路推著向前,不知不覺,雪球將越滾越大。
最後,再給大家說說價格~
全套50冊,原價890元,團購價僅285元,打了三二折!
比平臺雙十二的價格還實惠~
隨書附贈311張生字貼紙,7張550mm*840mm的大尺寸字表,以及1054張生字卡,助力孩子識字。
大家點選下面的圖片,就可以購買啦~
點選下圖,即可購買
最後,我想再跟大家囑咐兩個使用這套書的小方法:
一定要按照1-2-3-4-5的順序學習。
因為這套書是認真地按照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標準來做的,所以按照順序學習,效果最佳。
②別浪費了配套的生字卡。
在帶孩子讀完故事,熟悉了漢字後,可以和他們一起玩字卡。比如,可以讓孩子按照順序擺出書名和故事:
用字卡擺出書名
這樣展示完了之後,又讓他們把卡片打亂,看看還能編出什麼新的故事來,這個過程會讓他們玩得更開心。
最後我想說,在識字、閱讀這條路上,沒什麼捷徑,但咱們只要找到方法、選好工具,剩下的就是耐心地陪伴、悉心的引導了。
不用著急,我們一起加油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