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拿下巴黎奧運會女子個人重劍冠軍的
江旻憓一夜之間火遍各大媒體平臺。在冠軍的榮耀背後,大家更被她一連串的名校抬頭震懾了:
斯坦福大學國際政治學士,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碩士,香港中文大學法律博士。
體育第一和學術第一,都被這位「微笑劍後」一舉囊括!難怪有人稱她為“中產育兒天花板”!
這履歷簡直就是所有家長的夢中情娃。那麼,江旻憓的成長之路可以複製嗎?自家孩子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江旻憓」嗎?
有人說江旻憓的成功得益於她家境優渥。
確實,在香港學擊劍絕不便宜,她中學畢業於國際學校,在外國讀大學,種種跡象顯示江旻憓家境不差。
但家境好就等於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嗎?未必。
我們從江旻憓不多的採訪中可以看到她良好的品質。多年間,她完全沒有任何負面新聞。三年前在東京奧運落敗,採訪中她沒有提自己受傷的膝蓋,也沒有訴說備戰中的辛苦,而是不斷為自己的失誤道歉,「很對不起大家,我會再多練一點」。這次取得金牌,她在採訪裡也是謙恭有禮,不卑不亢。
她沒有所謂的大小姐脾氣,無論是談吐和氣質都讓人如沐春風。
如此良好的品質不是金錢能夠砸出來的,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品德教育。這個世界缺的不是有錢的家庭,而是懂得教育的家庭。教育孩子努力、學會付出、為夢想拼搏、竭盡所能做好人生中的每一個任務。
那麼,在江旻憓身上究竟有哪些優秀的精神和品質呢?

專注:一輩子只做一件事
無論是奧運冠軍還是普通人,從來都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有的只是明確目標後的千錘百煉。
江旻憓2歲時和父母移民加拿大,6歲時搬回香港,作為家中的獨生女,父母對她寄予厚望。

與其他孩子一樣,小時候的江旻憓被父母安排過許多興趣班,如芭蕾舞、跆拳道、滑冰、田徑等等。
但相比於媽媽喜歡的芭蕾舞,這種更適合女孩子的優雅運動,江旻憓則對跆拳道這種對抗性的運動感興趣。
爸爸看著爭執中的母女有些發愁,兩邊都是自己最愛的人,偏袒哪方都會傷了另一人的心,善於一碗水端平的爸爸建議學擊劍,這項被稱為「格鬥中的芭蕾舞」運動。
於是,江旻憓11歲開始學擊劍,一學就非常喜歡,13歲開始參加少年組的比賽,天賦加上努力,每次都成績斐然。
她也多次在採訪中提到,「擊劍圓滿了我的人生」,並且決定要用一輩子做這件事。為此不惜“忤逆”父母的意願。
第一次“忤逆”是在她大學畢業後,父母希望她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但她選擇成為一名全職運動員。
第二次“忤逆”則是在她受傷後,2017年-2019年間,連續兩次韌帶撕裂的江旻憓讓父母十分心疼,並勸她退休,但她堅持練習擊劍,並參加了2021年的東京奧運會,只可惜在八強戰中惜敗,無緣獎牌。
時隔三年後,她重新站在了巴黎奧運會的舞臺,當被問及目標之時,她說:「我只是因為喜歡擊劍而站在了這裡,並非只是為了贏,比賽以外的一切都交給教練團隊,自己只希望專心享受比賽。」
從11歲到30歲,擊劍佔據了江旻憓的大半時光,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哪怕傷痕累累依然一往無前,終於她站在了奧運冠軍的領獎臺。


堅韌:次次都輸,這次終於贏了
“天才”的人生沒有“開掛”,而是一路在挑戰中摸爬滾打。
被稱為天才的江旻憓,擊劍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也曾經遭遇命運起伏和失敗打擊。
2016年裡約奧運會她遺憾止步16強,為此她更加努力的磨練自我。
2019年,江旻憓先後在古巴和西班牙兩站世界盃上連克強敵豪取雙冠,世界排名來到史無前例的第一位,成為中國香港前無古人的“擊劍一姐”。
但世界第一的光環,彷彿被注入了魔咒,某種意義上成為了她的一個枷鎖,她開始患得患失,變得更加想贏怕輸,害怕自己頂著第一的身份爆冷出局被人嘲笑。
東京奧運會前,江旻憓被檢查右膝韌帶斷裂,僅用4個月她就奇蹟般地再次返回賽場,並順利斬獲奧運資格。
本以為此後事情將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命運卻給她開了個大玩笑。江旻憓在八強戰之中意外不敵俄羅斯小將梅塔莎伊娃,無緣獎牌。
因為與預期差距過大,她難掩心中的失落,她在媒體面前流下了悔恨的淚水,連連道歉說“對不住每一個幫助過她的人”。

「之前我很害怕結果,很怕輸,但其實我努力到極致的時候最應該要放鬆,因為我已經做了所有能做的事,我還有什麼好緊張呢?」
巴黎奧運會比賽的初段,江旻憓一度落後對手6分( 1比7 ),但在曾經無數的失敗中,她早已抗住了壓力,練就一顆越挫越勇的強大心臟。在第四階段的加時一分鐘內,一劍定勝負,以13比12擊敗法國選手法國擊劍運動員Auriane Mallo-Breton,奪得金牌。
賽後接受採訪時候,她喜極而泣,掉下了眼淚:「我終於沒有再輸了!次次都輸,這次終於贏了。」

人生沒有一帆風順,在逆境中成長起來的才是真正的王者。那些看似不起波瀾的日復一日,終於在某一天,讓人看到堅持的意義。
就連香港特首也說:「在當下,我們都太需要江旻憓這樣勇往直前不屈不撓的精神。」

文武雙全,一切源於興趣
開頭我們就提到,江旻憓不僅是奧運冠軍,還是頂尖名校的學霸。而且她沒有憑藉運動員身份,而是依靠學業成績考上世界頂尖名校。
2012年,江旻憓高中在英基沙田學院畢業後,以41分的IB(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滿分45分)成績,順利升入斯坦福大學。

江旻憓早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一切都是源於興趣:「擊劍和讀書都是我的最大興趣。小時候父母很支援我參加課外活動,所以在迷上擊劍的同時也愛上上學」。
像練習擊劍一樣,江旻憓在課業上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她對自己要求很高。學生時代,她的行程總是爆滿:「每天都很忙,放學就練習擊劍,然後回家吃飯做功課,做不完就隔天5點起來做,要出國比賽時,會把功課帶到飛機上做。」
同時兼顧訓練和學業,江旻憓卻從沒覺得倦怠,她說,只要從一件事上獲得成功感,就會自然喜歡和享受,無論面對多少困難都充滿動力。
她說,「我只有努力做到極致,才能體會到不留遺憾的真正意義。」
從興趣中找到每件事的意義感,讓自己的夢想與更大的世界所相連,一切的努力也就有了意義。
或許這也是那些在學習中迷茫的孩子們經常困惑的「為什麼要好好學習」的真正答案。

關注、點贊、轉發,為更多父母帶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