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冠軍+法學博士,莫非她就是中產養娃的天花板?

01
最近看奧運看得我,心率就沒正常過!
咱就是說,中國姑娘們也太厲害了吧!
從萌萌的嬋寶、拽拽的莎莎,到帥哭的網壇新一姐鄭欽文……哪個不是讓人興奮欽佩之餘,更感慨一句“後生可畏”啊!
我特別被一個女孩兒嚴重圈粉了!
她就是奧運女子重劍金牌得主:江旻憓
說實話,重劍這個專案我本不太關注,是無意中換臺看到她的比賽。
剛好就看到她在開局1-7落後的不利局面下,加時賽一劍決勝,以13-12完成驚天逆轉,替中國香港隊奪得本屆奧運首金
跟其他年輕的冠軍比起來,她或許不那麼“後生”,在接受採訪時還可愛地對著鏡頭喊:
“救命,我30歲了。”
“回去不想訓練了,好想滑雪啊。”
救命,人家也不是說說而已。
就在今天(8月4日),江旻憓透過社媒宣佈,將告別全職擊劍運動員生涯,向新的職業發展。
真就是,巔峰以後毫無包袱的鬆弛感啊!
我再一挖這姑娘的故事,可不得了。
怪不得說轉行就轉行,人家在當冠軍之前就是妥妥的學霸啊!
瞧瞧這金光閃閃的履歷:👇
美國斯坦福大學本科、中國人民大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博士。
博士!還是學霸扎堆的法學博士
除擊劍外,她還精通跆拳道、花滑、芭蕾,鋼琴水平達到演奏級,還曾獲得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相比之下,美貌竟是她最不值一提的優點了。
雖然我這年齡當不了人家姨母,可就是越看這女孩兒越滿臉姨母笑。
真不知道上帝給她關上了哪扇門。
上一個如此全面開花的人類優質女生,還是谷愛凌吧。
咱就是說,誰家要養了這麼一個閨女還能睡著覺嗎?反正我肯定是每天做夢都要笑醒800回啊!
果不其然啊,網上各種要替大家規劃“育兒天花板”的文章就來了:
《中產家庭育兒的模版就是江旻憓》
《教育規劃這樣做,你也能培養出江旻憓》
《都來照抄!江旻憓父母提供了最先進的雞娃路線》……
看來從哈佛女孩劉亦婷開始,大家遇到這種“普通家庭”雞出來的“神仙案例”,還是按捺不住想要照抄一番。
要我說啊,所謂育兒育兒,育者是主體,被育者是物件。
想要復刻人家的成功路線,也得先看看主體和物件都有沒有能照抄的條件。
但另一波持相反觀點的輿論也很搞笑,上來就給大家潑冷水:
《江旻憓的成功,普通人根本學不來》
《扒一下江旻憓的背景,原來如此強大》
《內地培養不出這樣的冠軍,她的父母太不普通了》
怎麼著?羨慕一下就得了,下輩子投個好胎再回爐重造唄?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看看自己跟人家的差距在哪裡,在能力範圍內提升育兒認知,借鑑可以做到的部分!
02
普通家庭難以復刻的部分
並不那麼中產的經濟基礎
首先,江旻憓的成功離不開父母長期的培養,她的家庭環境為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關於她父母的職業目前還沒有官方說法,但肯定不是你我理解的那種中產。
據說她2歲就隨父母移民加拿大,6歲回港以後一路都上的私立國際學校
尤其她中學就讀的英基沙田學院是香港最老牌的國際學校之一,整個中學階段光學費就要80多萬,盛產IB狀元。
關鍵人家招生條件特別苛刻,對父母的文化素養都要考察,光有錢根本進不去
如果光是學霸也就罷了,江旻憓的每一項興趣愛好都很燒錢!
芭蕾舞、鋼琴、擊劍……
任何一個想學出成績都需要大量金錢和時間的積累。
我自家有琴童我可太清楚。
鋼琴要達到演奏級需要父母多少財力和孩子多少毅力。
江旻憓的擊劍之路就更神奇。
據說她的啟蒙教練剛到香港的時候,因為這個運動太小眾一度面臨改行。
還是江旻憓的父親因為女兒有天賦又喜歡,投資了劍館,才得以讓女兒一路有私教訓練,直到加入更專業的團隊。
父母不計回報的投入和高認知
說實話,我們一般中產父母“雞娃”,多少都帶有功利心。
很多時候我們送娃上興趣班,不是真的以孩子的愛好為出發點,而是希望這個興趣能成為“特長”,能帶來“回報”。
但江旻憓父母身上有一種難得的鬆弛感,給了女兒極大的試錯空間
據說她開始學擊劍已經11歲了,在專業運動員裡算起步很晚的了。
這是因為在此之前,她父母帶她嘗試過花樣滑冰、芭蕾、鋼琴、跆拳道、田徑……等等運動。
江旻憓在採訪中說,她媽媽實際上最希望她學芭蕾,但是她自己興趣不大,媽媽雖然很傷心但還是依孩子的意願放棄了
這些燒錢的興趣一旦投入都要花費大量金錢精力,但是江旻憓父母很開明,女兒不喜歡,就被允許不停試錯。
她愛上擊劍以後,曾經兩次嚴重受傷。
媽媽哭著讓她放棄,她自己一定要堅持,父母依然尊重了她的選擇
同時,江旻憓的父母認識到當職業運動員可能並非終身職業,所以一直默默地在為女兒鋪設另一條路
從她一路國際學校、在斯坦福主修國際關係、後又進入香港中文大學攻讀法學博士可以看出,她說退役開展新職業,完全是有足夠底氣的。
她在採訪中說將來想在聯合國工作
按她如今精通中英美三國法律體系的學歷、奧運冠軍加身的實力,進入聯合國的夢想指日可待。
回到父母的養育上來看:
能夠不惜成本、不怕走彎路、站在足夠高度為孩子將來規劃,不是光有錢就能做到的,還需要父母擁有很高的認知。
所以說,江旻憓的成功,跟當年的谷愛凌有很多相似之處。
這都是一個本來就優秀的孩子+足夠優秀的父母+常年堅持不懈創造出來的佳話,並非我們一般家庭能夠複製。
03
普通家庭完全可以學習的部分
可是我們面對這樣的優質人類樣本,真的就只能羨慕一下嗎?
在那些天賦、財力、天時地利背後,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很值得普通家庭學習借鑑,即對孩子人格的培養。
為什麼並不很有名的江旻憓卻在那麼多冠軍中格外吸引我呢?其實就是她無時無刻不散發出的真誠謙遜真實善良
在她身上,沒有一絲成功後的狂妄。
她在極其不利的局面下逆轉奪冠,替香港贏得首金,面對採訪卻一直在強調團隊的付出和支援。
她的父母在她的成長過程中,肯定有注重培養她的責任心和感恩習慣,使她在面對成功時依然保持平和與真誠。
例如,在採訪中,江旻憓多次提到自己的幾次受傷以後教練、醫護人員和父母給她的關心和幫助,她說有這麼多人支援,自己肯定要堅持。
這不僅是簡單的感恩,更是一種理解社會責任和人與人之間聯絡的表達。
被問到高達600萬港幣的獎金怎麼花?
她想到也是要感謝團隊,並且要捐出部分給慈善機構幫助小朋友。
包括她讓我一眼圈粉的賽後採訪。
雖然嘴裡說著“我都30歲了”,眼裡卻跟小姑娘一樣放著光,一點偶像包袱都沒有,一點大話都沒有,特別真實地在鏡頭前透露:
“我不想訓練了,我好想滑雪啊。”
所以奧運冠軍那麼多,江旻憓卻顯得那麼獨特,因為的成功不僅在於她的成就,還在於她的人格魅力
這種人格的培養,離不開家庭的鬆弛感和包容心。
你會從她身上看到一個被尊重被支援被滋養被賦能的孩子是什麼樣子的。
這一點,是很多父母明明可以學,最最應該學,卻很容易忽視的。
所以我們看到過很多高分低能的學霸、很多目中無人的冠軍、很多登高跌重的明星、還有很多沒完全綻放就凋謝的“仲永”……
04
為人父母,我們當然都希望子女出類拔萃。
但對普通人來說,有些成功難以複製。
就像谷愛凌火了以後,無數家長跟風送孩子學滑雪,卻在經濟條件、孩子自身條件暴露出短板以後,抱怨自家孩子幹啥都沒出息。
江旻憓奪冠以後,一時間少兒擊劍館的諮詢量又翻了數十倍。
我們光看到人家的光鮮,不去分析背後的條件,盲目照搬,是非常不切實際的做法。
作為普通父母,我們更加重要的任務不是規劃、不是指導,而是激勵、鼓舞、喚醒。
在有限的條件下,培養一個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人,讓他們找到自己的熱愛,從而成就自己的一生,誰說不是跟站上領獎臺一樣值得驕傲的成功呢?
與大家共勉!❤️
1
END
1
正在團

超好穿內搭+不同配飾

最簡單實用的穿搭,舒適還出片!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