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Panopath留學過來人
奧運會進行中,咱們中國的俊男靚女們在賽場上都賽出了史無前例的好成績!
QueenWen作為中國隊員超越李娜、拿到網球女單冠軍,潘展樂自由泳再創世界紀錄,還有“光靠乾飯就”打敗了韓國隊氣步槍的小孩哥小孩姐…
在祝賀和膜拜體育健兒的同時,中國大學也紛紛開始“蹭”這波熱度——上海交大發文祝賀交大學生潘展樂、孫穎莎等獲得冠軍,華中科技大學也是第一時間釋出鄭欽文奪冠的推送,並邀請她在校徽上簽名。
國外大學也不甘示弱,紛紛曬出自家運動員的佳績——弗吉尼亞大學運動員凱特·道格拉斯贏得了200米蛙泳的金牌,體操運動員Asher、游泳世界紀錄保持者萊德基來自斯坦福大學,Kerry和Annie這對華裔雙胞胎就讀於UCB,高爾夫選手張斯洋是斯坦福大學大三的學生。
(source:公眾號“弗吉尼亞大學”)
雖然還有人在酸溜溜的表示,奧運冠軍退役後也就是普通人,體育生就是沒有出路,但是有沒有可能我們“體育人現在是又有學術成績又有體育成績”,主打一個六邊形戰士!
體育冠軍都是名校出身?
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時代已經過去!
曾經在大眾印象中,學體育的“體育生”都是混子,平時在學校裡考試排名墊底,實在吃不了學習的苦才去吃身體的苦的。但是現在,體育生們也紛紛用實力打破了大家對於他們的刻板印象。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已經成為了上個時代的事兒,現在的體育生們品學兼優,在藤校或名校就讀的不在少數。
斯坦福大學向來是不缺學霸、更不缺體育學霸的。為人熟知的谷愛凌和游泳健將Ledecky就是斯坦福大學的學生(校友)。今年斯坦福大學也是在參賽人數上遙遙領先。
中國香港的擊劍選手江旻憓也是斯坦福校友。江旻憓今年30歲,拿到巴黎奧運會的冠軍後宣佈退役。她本科畢業於斯坦福國際關係專業的學霸,碩士就讀於人大,現在正在香港中文大學讀法律系博士。
其實原本她2012年就有資格去參加倫敦奧運會,那年她正好面臨大學申請,IB高分的她選擇申請和入學斯坦福大學而放棄。
Ledecky則是斯坦福最耀眼的運動員之一。她至今已斬獲10枚奧運獎牌(其中9枚是在斯坦福大學期間獲得)。她是女子800米和1500米自由泳(長池、短池)的世界紀錄保持者。2020年12月,她完成了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學士學位和政治學輔修學位,並於2021年6月畢業。
灣區著名party校南加州大學的學生一向是會學又會玩兒。在歷屆奧運金牌榜上可謂一騎絕塵(可別被LA聽見),實現斷層式領先。自有夏季奧運會以來,南加大運動員共獲得326枚奧運獎牌,甚至比芬蘭、加拿大、荷蘭等國家還要多。
1904年,1906屆南加大學生Emil Breitkreutz前往聖路易斯,成為第一位參加奧運會的USC學生。Breitkreutz在800米賽跑中獲得銅牌,標誌著Trojans奧運legacy的開始。
作為南加大的“宿敵”和競爭隊友,UCLA今年也不甘示弱,派出了49名學生運動員,代表17個國家和地區參賽。其中獨樹一幟的華裔面孔是乒乓球運動員Amy Wang和Rachel Sung,兩人在全美奧運預選賽中分別排在第一名和第二名。Amy4歲開始打乒乓球,師承父親(父親是職業球員),12年就入選美國國家隊。
和人均運動員的加州學校比起來,美東的同學們顯得nerdy了很多(bushi)。但其實美東也有大把優秀的運動員在運動場中閃閃發光。比如今年畢業於哈佛大學的菲律賓裔美國擊劍運動員Mitchell,在2023年世界錦標賽上贏得了團體銅牌。
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兩位傑出運動員也代表不同國家出征巴黎奧運:埃及擊劍選手Malak Hamza和斯洛維尼亞划艇運動員Isak Žvegelj。
看到這裡,咱們只能感嘆,藤校畢竟是藤校,頂尖的學校裡的學霸在每一方面都是如此卓越!更何況在創立之初,“藤校”ivy league,就和體育運動脫不了關係…
我們每每說起美國名校,就會提起常青藤,然而最開始這個聯盟就是起源自體育運動!
常春藤盟校的說法始於上世紀50年代。這八所學校早在19世紀末期就有社會及運動方面的競賽,為了舉辦體育賽事定規則,一起來組個組合。
早期的常春藤盟校只有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和哥倫比亞4所大學,而4的羅馬數字是IV,再加上一個詞尾Y,就成了IVY,英文就是常春藤的意思,所以,這些學校就被稱之為常春藤盟校。
現在,常青藤聯盟包括布朗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達特茅斯學院、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耶魯大學。這些學校被稱為“常青藤”是因為它們在美國的歷史悠久,且擁有卓越的學術聲譽。
在這些學校中,體育不僅是學術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間的體育競賽,尤其是一些傳統的比賽,如哈佛與耶魯之間的“哈佛-耶魯大戰”足球比賽,吸引了廣泛的關注。體育在形塑學校聲譽和傳統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這些學校贏得了更多的關注和尊重。
首先,它是校園文化的一部分,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娛樂和社交活動。其次,體育也是一種提高學校知名度和吸引優秀學生的方式。成功的體育專案可以成為學校的象徵,吸引更多的申請者和潛在的捐贈者。
此外,體育還為學生提供了發展領導力、團隊協作和競爭能力的機會。學生運動員透過參與體育專案,不僅能夠鍛鍊身體,還能培養出色的領導才能,這對於他們未來的職業生涯至關重要。
在此也推薦對美國大學中的體育感興趣的讀者朋友觀看電影《盲點》(The
Blind
Side),改編自美國一位橄欖球星的成長經歷(不過近期原型人物之間有點爭議)。在美劇中,“nerd”的存在也是與體育生相呼應的。一個只會讀書而沒有合作精神的人是不可能有長足的發展的。
常青藤聯盟中的大多數學校都擁有強大的體育傳統和優勢專案。
普林斯頓大學在田徑、網球和水球等專案上表現卓越。哈佛大學則以冰球、橄欖球和籃球等專案著稱。
每個學校都有其獨特的體育優勢,這不僅反映在比賽成績上,還體現在學校的體育文化和氛圍中。
這些體育強校透過不斷投資於體育設施、招聘卓越的教練和培養優秀的學生運動員,鞏固了其在體育領域的領導地位。這也為這些學校贏得了更多的支持者和校友,形成了一個良性的迴圈,推動了體育專案的發展和學校整體聲譽的提升。
體育運動員在美高校園內擁有著頗高的地位,在錄取中也很有優勢,而這也被很多家長看到了…
其實我們看本屆奧運就會發現,美國高校的學生們很多都不是在為美國出戰。比如前文提到的“UCLA派出了49名學生運動員,代表17個國家和地區參賽。”這說明這其中絕大部分參賽學生並非美國本土人,而是留學生。
近年來,一些因為體育特長而進入名校的案例逐漸被更多焦慮的家長關注,因此體育留學似乎成為了一條可以取巧的蹊徑,更是有許多機構開始營銷體育專案強的美高。
這些問題值得更加深入的討論。簡單來說,體育留學有兩種路徑:
邊比賽邊學習,專業不限,平日需要參加校隊訓練為校隊打比賽,畢業後可以選擇成為職業運動員,也可以從事任何感興趣的領域,以美國大學為代表;
另一種是走非運動員路線,對體育感興趣的學生修讀相關專業,未來多從事體育+產業,全球大學均可選擇。
2023年最新資料顯示,從高中聯賽到大學聯賽的足球學生運動員男女比例分別是8%和10.6%,其中,能進入D1學校的只有0.9%和2.4%。可見,美國高中生真正以學生運動員身份上岸的比例,比藤校的總體錄取率還要低。
進D1比例高的如男子棍網球(3.2%)、男子橄欖球(3.0%)、男子水球(3.0%)、女子冰球(4.4%)、女子棍網球(4.2%)、女子水球(3.5%)、女子游泳潛水(3.2%),最高也只有4%左右。像女子網球(0.5%)、男子網球(0.6%),錄取率接近零點,競爭更加激烈。
而國際學生在D1和D2兩個等級學校佔比最多的前三專案是網球、冰球、足球。其中亞裔相對容易出成績的兩大熱門專案是高爾夫和網球,這也是為什麼這兩大專案越來越卷的原因。
若只是當熱愛體育的的話,接下來對普通人最大的利好莫過於體育+,就業前景越來越廣闊。
主要有兩類專業可以選擇,第一類是運動科學類,包含運動人體科學、運動營養學、康復體能訓練等,在USNEWS
100 Best
Jobs排名裡,物理治療風口正起,甚至超越了很多傳統行業。
第二類是體育管理類,包含體育經濟管理、體育賽事營銷、體育文化等。求職範圍相當廣泛,如體育記者、賽事策劃和宣傳、運動員經紀、場館運營等。
隨著運動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剛需,圍繞其而生的產業和領域越來越多,商業化的空間也越來越大。未來,體育+可能成為大多數熱愛體育的學生的職業發展方向。
但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體育爬藤,有人提出疑問,這和刷題有什麼區別?不過就是另一種形式的小鎮做題家。
其實不管是體育爬藤還是藝術爬藤,這都說明了學業競爭的越發激烈性。曾幾何時,我們成績好就行,但是在基礎教育普及的今天,成績好只是核心競爭力的重點,而非全部。
體育爬藤,無疑已經成為了一種新形式的內卷,只不過參與其中者魚龍混雜,有些真心熱愛,有些假意奉承,更多的是被父母的期望推上這條路,踽踽獨行。
其實想要透過體育特長加分,讓自己去更好的大學的想法並沒有錯,而且在其中鍛鍊的寶貴的意志品質也是陪伴終生的財富。但是大家在選擇體育爬藤時還是要慎重,畢竟作為運動員所要承受的生理和心理壓力都是巨大的。唯有熱愛才能抵擋歲月長。
我們登上的並非我們所選擇的舞臺,演出並非我們所選擇的劇本”
但是希望正在出國的長征路上前行的各位終能夠去往更廣闊的天地,看一看山那邊的海,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
在此,祝所有正在體育爬藤的同學能不斷實現自己的更高 更快 更強;也祝所有在做留學準備的同學都可以得償所想。
https://zhuanlan.zhihu.com/p/666519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