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懼,作春秋。‘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滕文公章句下·第九節》】
1
歷史是由人書寫的,但是很多人,是不會被寫進歷史的。
當局者,圍觀者,旁觀者,也不外乎是留下一句“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感嘆而已。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的意思是,後世之人瞭解我、評價我,都是透過《春秋》這部作品。
表達了孔子對於自己編寫《春秋》的決心和態度,即不管世人如何評價,自己都會堅持自己的信念和行動,任由天下人評說。
重要的不是他們忘記了什麼,而是你要始終記得,你做過些什麼。
世事如書,不是說我們知道這個事情是正確的,才堅持做下去;而是在我們堅持做完這件事情許多年以後,才知道這個結果是正確的。
天空沒有鳥的痕跡,但我們選擇了少有人走的那一條孤獨的路,可能才是正確的。
行你所行,無問西東。

2
7月26日,臺灣新竹市。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新竹市長高虹安,被控於民意代表任內詐領助理費46萬餘元新臺幣,臺北地檢署依貪汙等罪起訴高虹安等5人。
法院認定,4人總計詐領12.3萬元。高虹安等4人“詐領”加班費12.3萬新臺幣(摺合人民幣2.6萬元),平均每人6500元(貪汙)。
臺北地方法院依貪汙治罪條例判處市長高虹安7年4個月有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4年。
看樣子,在臺灣當市長也是個高風險的活計,貪汙6500元,判刑7年4個月。
要不是大陸媒體報道,我還以為這是BBC的假新聞。

3
7年前,馬來西亞發生了一樁校園霸凌致死案。
當時僅有21歲的祖法漢,因為被同學指控偷了別人的電腦,從而在宿舍內遭到了嚴重的虐待,目的就是想讓他承認盜竊。
為了迫使他承認盜竊,施暴者不斷升級對他的暴力:
熨斗燙、皮帶抽、衣架打,事後透過屍檢,法醫薩爾瑪·阿爾沙德發現祖法漢身上有多達90處傷口,其中29處為三級燒傷,全身燒傷面積達到80%,另外還有嚴重的瘀傷及骨折。
他是被虐待致死的。
2021年,吉隆坡高等法庭,裁定6名主要嫌犯誤殺罪名成立,判處18年監禁。
但是祖法漢父母不服,提起上訴,要求判處死刑。
2024年7月23日,上訴庭推翻了先前誤殺罪的判決,改判六人謀殺罪名成立,必須面對絞刑。
注意,是6個人,全部判處絞刑。
6命抵1命!
得知殺害兒子的兇手們被改判絞刑後,祖法漢的父母雙雙流下熱淚,跪謝在法院門口。
法律,是用來保護好人的,也是用來嚴懲暴徒的。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天公地道。
4
8月5日,美國科羅拉多州。
法官判決逮捕當地一家殯儀館的老闆,罪名包括虐待屍體、非法出售屍體器官、洗錢、盜竊和偽造;同時,判其向受害者親屬支付9.5億美元。
據悉,該殯儀館老闆霍爾福德夫婦被控非法存放190具屍體,且均已腐爛。
《美國一殯儀館老闆夫婦私藏190具腐屍!非法出售器官、寄送假骨灰,死者家屬崩潰》,這是國內媒體@紅星新聞的報道標題。
美國人真是太壞了,非法存放190具屍體,竟然還倒賣器官,簡直是人神共憤!
判決賠償受害者家屬9.5億美元,也從側面證明了美國人的確有錢。
看樣子,在美國開殯儀館、倒賣器官,能賺暴利!
建議那些盯上“屍體”、“人骨”、“器官”生意的人,都去美國掘金。
5
臺灣市長貪汙、馬來西亞校園霸凌、美國殯儀館偷盜屍體。
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了趙本山老師,在1999年央視春晚舞臺上表演小品《昨天今天明天》裡面的一句經典臺詞:
“國外比較亂套,成天勾心鬥角。今天內閣下臺,明天首相被炒。鬧完金融危機,又要彈劾領導。縱觀世界風雲,風景這邊更好!”
改革春風吹滿地,中國人民真爭氣!
只可惜啊,趙老師再也不上春晚了。
少了許多樂趣,也少了當年的豪情壯志。

6
燃氣費的事,“退費處理”;油罐車的事,“深入調查”;邯鄲霸凌致死案,核准追訴中;中信建投的事,“辭退處理”;所長舉報局長的事,“已關注此事”;盜屍賣骨的事,稿子基本都不在了。
8月7日,上海網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自媒體不是隨心所欲的自由體。”
2009年7月24日,因股權調整引發群體性事件,通鋼老總陳國軍被工人打死。
史稱“通鋼事件”。
2009年8月1日,中國經營報曾刊文《陳國軍之死》,詳細地描述了整起事件。
彼時,吉林省國資部門發言人表示,“是不明真相的群眾,被別有用心之徒,給利用了”。
新華社,當即怒懟吉林省國資部門發言人,【是誰令群眾“不明真相”的】。
當下的言論空間,很難建立起一個平等對話的“辨明真相”的維度空間。
“不信謠、不傳謠”、“不要給境外勢力遞刀子”、“破壞安定團結元兇”的政治帽子。
隨便哪個一齣手,“此事已知,已閱,已處理,翻篇平靜,明天更美好。”
時代變了,新聞傳播渠道變了,網際網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內容傳播,可以無差別的第一時間,精準推送到每個人的手機上。
當然,資訊只能推送到手機上,但不能刻進腦子裡,更不能在腦子裡生根發芽形成思想意識。
“股民的基本覺悟,應該就是來做貢獻的,而不是追問為什麼虧錢的。”

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新時代,開始了。
所謂回憶者,雖說可以使人歡欣,有時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絲縷還牽著已逝的寂寞的時光,又有什麼意味呢,而我偏苦於不能全忘卻,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現在便成了《吶喊》的來由。
當我們沉浸於短影片刷的停不下來的時候,當我們面對直播間的烏煙瘴氣束手無策的時候,朋友們,我勸你們還是寫點有內涵的文字吧,看一點能讓你靜下心來的書籍文章吧。
“決不能以我之必無的證明,來折服了他之所謂可有。”
沉默像一聲清磬,搖曳著尾聲,周圍的活物都在其中凝結了。
我在朦朧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
春秋不值得,但你值得。
道阻且長,疲憊乏累,心力交瘁,舉步維艱,但仍舊,願與諸君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