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康 CFA 廣發證券發展研究中心
董事總經理(MD)、首席資產研究官
聯絡人:李學偉、楊藤


在溯源海外歷史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長債務週期的問題是海外大級別下行背後的共同記憶!在24年1月至今的13篇“債務週期大局觀”系列中,我們將此框架融入大類資產分析的諸多方面(股/債/黃金等大類資產配置、國別比較等),運用“償債總額/GDP”、“債務總額/GDP” 、“債務總額/GDP同比”三維度實現對債務週期更精準的把握;提出了“全球槓鈴策略”、“債市長牛”、“東南亞投資熱土”、“新亞洲四小龍(IVIP)崛起”、“黃金信仰”、“高股息是新正規化下的長牛”等判斷。
債務週期框架的“能量”遠不止如此,我們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在海外債務週期的不同階段,資管行業的變革也與之息息相關!當債務週期進入收縮階段後,海外資管機構如何審時度勢、迎接挑戰?哪些型別的資管產品得以擴張,而哪些又面臨萎縮甚至消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對我們有哪些啟示?基於這樣的思考,我們將開啟“債務週期鑑資管”的探索之旅。
詳見24.7以來的“債務週期鑑資管”系列報告(點選標題檢視全文)——


分析師:
戴康 CFA 廣發證券發展研究中心 董事總經理、首席資產研究官
SAC 執證號:S0260517120004,SFC CE No. BOA313
李學偉:SAC 執證號:S0260522070010
聯絡人:楊藤
本微信號推送內容僅供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廣發證券”)客戶參考,相關客戶須經過廣發證券投資者適當性評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讀者在訂閱本微信號前,請自行評估接收相關推送內容的適當性,若使用本微信號推送內容,須尋求專業投資顧問的解讀及指導,廣發證券不會因訂閱本微信號的行為或者收到、閱讀本微信號推送內容而視相關人員為客戶。
完整的投資觀點應以廣發證券研究所發布的完整報告為準。完整報告所載資料的來源及觀點的出處皆被廣發證券認為可靠,但廣發證券不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證,報告內容亦僅供參考。
在任何情況下,本微信號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除非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在任何情況下廣發證券不對因使用本微信號的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讀者不應以本微信號推送內容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本微信號推送內容做出決策。
本微信號推送內容僅反映廣發證券研究人員於發出完整報告當日的判斷,可隨時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號及其推送內容的版權歸廣發證券所有,廣發證券對本微信號及其推送內容保留一切法律權利。未經廣發證券事先書面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刊登、轉載和引用,否則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後果及法律責任由私自翻版、復制、刊登、轉載和引用者承擔。
感謝您的關注!

發現“分享”、“收藏”、“在看”和“贊”了嗎,還可以點選下方“寫留言”,歡迎評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