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工作中,我們經常遭遇各種各樣複雜的病例。面對複雜病情,單純依靠一個麻醉醫生、甚至整個麻醉科都不一定能完全掌控圍術期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

為此,有必要經常性的組織臨床病例討論。病例討論可以整合多學科的內容,鞏固基本理論和臨床技能,強化理論聯絡實際,培養臨床邏輯思維,傳播新的臨床技術和方法,激發臨床科研和創造。最終,實現不斷提高麻醉有效性、降低死亡率和併發症發生率的目標。
那麼,如何實施?
首先,要解決我們怎麼選擇病例的問題。關乎麻醉的病例,無非是術前討論以及術後討論。當然,不排除術中緊急討論。不過,那種情況發生率相對較低。
術前討論,包括有合併症患者、特殊手術患者、少見病患者、涉及新方法新技術應用的患者。術前討論的最大意義,於彙報者來說,可以收集資料,整理思路,並從參會者那裡吸取經驗,完善自己的麻醉管理,將病人的危險降到最小,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大大增加。
術後討論,主要是術後病例回顧。回顧性討論包括術中出現突發事件、危重情況、手術及麻醉併發症的患者,以及術前討論過的病例術後給予彙報。術後病例回顧是個總結,有始有終。以此,不斷提高圍術期管理和圍術期安全。

相比較而言,術前討論更加重要。畢竟,我們主要關注的是患者安全。術後討論,更多的是提升水平以及避免以後再次發生類似事件。
那麼,我們重點看一下術前如何組織討論。
術前病例討論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第一部分:彙報患者基本情況、現病史、既往史、合併疾病的診斷治療、入院後診斷治療計劃、擬實施手術。這個過程中,彙報者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準備的程度,將直接決定病例討論的質量;
第二部分:患者的術前評估,包括器官功能、氣道評估,相關科室會診的落實情況;
第三部分:手術步驟分析,特別是關鍵手術步驟所帶來的病理生理變化;
第四部分:針對該患者病例特點制定麻醉計劃,所採取的對策。需要注意的是,避免脫離患者去討論。麻醉計劃及處理對策應該體現出支援依據,包括教科書、經典麻醉學專著、麻醉指南、最新進展等;
第五部分:科室討論,大家提出問題。包括如何解決問題,專家點評以及科室主任總結;
第六部分:具體實施,綜合自己的麻醉計劃與專家提示採取最有利於患者的麻醉管理措施。
最後要強調的是,病例討論一定要形成閉環。即,做好計劃、實施計劃、反饋以及總結,並且要有記錄,全科再學習。
學術文章、科普文章約稿:

文章請傳送至[email protected]或新增微信weitiegang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