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比皆是:本應該由麻醉醫生決策的麻醉方式選擇權被變相改變

麻醉老張
大多數紮根在臨床一線的麻醉醫生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麻醉科的工作開展很難,隱約還能和麻醉科地位聯絡起來。
比如,麻醉科要求外科要注意控制患者血壓,外科各種“沒事”拒不執行。
要求延期手術,也因為說情而如外科所願。
可以說,臨床工作中這種妥協比比皆是。
每一次妥協,都需要麻醉醫生格外小心、甚至真的經歷搶救過程。
比如,術前未規律調整的高血壓,在手術麻醉過程中出現巨大血壓波動,最終導致甦醒效果差、甦醒延遲。
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可以避免的,但就是由於一時妥協導致。
這種妥協,更多體現在麻醉方式上。
可能由於患者是外科熟人、也可能外科為了方便管理,有是要求麻醉醫生不能插管、只給一些靜脈麻醉藥,或者只做一個椎管內麻醉、不上全麻。
經常這麼做,外科自然以為沒有什麼危險,儘管麻醉科可能由於這個要求付出很多。
然而,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妥協的背後,有大量慘痛案例。
尤其在醫美機構,麻醉醫生話語權旁落非常嚴重,更增加了醫療事故發生的風險。
2019年,貴陽19歲女孩做隆鼻手術後死亡,涉事醫院稱該女孩術後出現“惡性高熱”症狀,是較為罕見的麻醉併發症。
2019年8月,南陽28歲女護士整形致死,屍檢報告顯示,死者系脂肪填充術中因脂肪栓塞,導致急性呼吸、迴圈功能衰竭而死亡。
2020年5月,深圳女子在隆鼻手術麻醉5分鐘後心髒驟停,雖搶救及時,但智力嚴重受損,治療10個月後僅恢復到1歲嬰兒水平。
還有更令人瞠目結舌的:一美容院院長在手術檯上被做手術過程中發生意外,結果搶救無效死亡。
看到這樣的案例,心情是極其複雜的:希望藉此案例使行業有一些改善,但這樣的代價太大了!
另外,麻醉科的重要職責不僅是保障病人生命安全,更是可以透過精心的麻醉方案來加速術後康復。
然而,近些年我們的麻醉方案還受到收費影響:比如,本該上神經阻滯加全麻的,由於控費只能問題只能上單純全麻。
這樣一來,導致我們精心設計的ERAS方案大大受到影響。
可以說,尊重麻醉就是尊重生命!
您在臨床工作中是不是也會經常遇到這些情況?歡迎您留言,我們討論一下共性問題……
學術文章、科普文章約稿:
文章請傳送至[email protected]或新增微信weitiegang99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