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秦燕
上週的市年會,有一個病例值得思考。該病例,是一個有關分娩鎮痛的。並不是討論分娩效果好不好的問題,而是在實施分娩鎮痛過程中出現了患方不滿意的情況:在孩子出生後很長時間沒有奶,家屬認為是麻醉藥導致的。

目前,分娩鎮痛普及率越來越高,但隨之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孩子遲遲生不下來的,懷疑是麻醉的問題;孩子評分不高,懷疑是麻醉的問題;孩子大腦發育慢,懷疑是麻醉的問題……
總之,麻醉科辦了一件好事,但有什麼事都往麻醉科上懷疑,為此很多麻醉醫生很窩火。這次會議上,剛一丟擲這個問題,就引起劇烈反應,大家紛紛表達這個活吃力不討好、隨時成為背鍋俠。
這個病例,其他方面並無特殊:年輕產婦,足月妊娠,初產婦。平時怕疼,選擇了分娩鎮痛。但是,在孩子生下來之後很長時間沒有奶。各種辦法都用遍了,也沒有效果。最終,在兩天後終於有一丁點奶出來了。
儘管奶下來了,家屬仍然不滿意,認為是麻醉藥耽誤了下奶。
爭論的焦點在於,這個分娩鎮痛是否真的影響乳汁分泌,尤其是初乳分泌時間。
針對這個問題,有人專門做過研究:在一個臨床研究中,儘管入組人數不多,但在結果上卻有明顯的區別。

這個研究一共入組了150人,分成3組。其中,第一組採用腰硬聯合麻醉、第二組採用硬膜外麻醉、第三組孕婦拒絕實施麻醉科的分娩鎮痛,採用導樂分娩。
結果顯示,實施了麻醉科的分娩鎮痛的孕婦分泌初乳的時間明顯縮短。
針對這個結果,大家分析可能原因為,產後泌乳與內分泌、環境、心理等因素有關:產後24h的高血漿泌乳素刺激,能夠促進早泌乳、多泌乳。

另外,有文獻報道,血漿泌乳素水平與分娩過程中的疼痛程度存在負相關關係,即疼痛越輕,血漿泌乳素分泌越多。
因此,可以認為分娩鎮痛能夠有效減輕分娩過程中的疼痛程度,所以血漿泌乳素分泌更早。
其實,這個方面也很好理解:以前聽老人說不能嚇唬產婦、容易沒有奶,這就是應激反應。如果疼痛過強,勢必帶來不良應激。一旦出現不良應激,疼痛相關因子釋放會引起很多系統產生變化。
儘管這個病例似乎是一個個例,但其實這也是很多麻醉醫生關心的問題。畢竟,分娩鎮痛是在麻醉科以外的工作場所進行操作,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另外,這項工作基本上是增加了麻醉科醫生的工作量,這導致很多醫生會有不同的想法。從治病救人角度,麻醉科醫生願意去做,但不要讓這項工作變得很難。
那麼,您對分娩鎮痛廣泛普及怎麼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學術文章、科普文章約稿:

文章請傳送至[email protected]或新增微信weitiegang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