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投資者還是投機者?10條生存法則避免你成為炮灰

你是「投機者」還是「投資者」?這個問題對於每位投入金融市場的人來說都至關重要。因為你如何回答這個問題,將決定你在市場週期中應該如何行事。過去15年,由於一輪又一輪的貨幣和財政干預,大多數投資者都只是在追逐回報。然而,當理財顧問、主流媒體和華爾街不斷強調投資者「必須打敗」某個隨機基準指數的表現時,你又怎能不期望這種情況發生呢?
但是,如果你只是在追逐回報,你到底是「投資者」還是「投機者」?
雖然有人可能認為被稱為「投機者」帶有負面含義,但這種想法並不正確。不過,理解兩者的區別確實很重要,因為在金融市場上作為「投機者」需要遵循一套不同於「投資者」的「規則」。
讓我們先從定義說起:
投機者:在較短時間內採取策略,試圖跑贏傳統長期投資者的人。投機者承擔風險,特別是在預測未來價格走勢時,希望透過獲得大額收益來抵消風險。
投資者:透過購買具有合理風險水平的資產來系統性增長財富,以換取長期增長的人。
我請AI提供了一個表格,列出投資者和投機者的主要區別。
投資者 vs. 投機者的主要區別表
時間範圍
投資者:長期(數年或數十年)
投機者:短期(數天、數週或數月)
風險承受度
投資者:中等到低——尋求可衡量的風險
投機者:高——經常擁抱不確定性以獲得更高的回報
方法
投資者:基本面分析(收益、估值、成長)
投機者:技術分析、趨勢、新聞或動量
目標
投資者:透過複利穩健地建立財富
投機者:從價格波動中獲利
心態
投資者:所有權心態(購買企業的一部分)
投機者:交易心態(為價格波動而買賣)
例子
投資者:購買派息股票以退休
投機者:在業績公佈前購買看漲期權
當你審視自己的投資方式和對回報的期望時,哪個定義更符合你?
這兩種方式都沒有對錯之分,但每種方式都需要遵循非常不同的規則和期望。
不過,沒有規則說你不能兩者兼而有之。
當投資者遇上投機者
作為投資組合經理,我們本質上是長期投資者。我們關注自由現金流、投資回報率、盈利增長率和銷售額等基本面資料。雖然基本面投資確實能帶來更好的長期回報,但在市場波動期間,投資者往往難以堅持既定方針。這時候,我們的情緒行為,如規避損失、確認偏誤、從眾心理和可得性偏差,就會干擾我們的決策。因此,我們也會採取各種行動來降低風險和減少波動。
此前我們撰文提醒2025年要謹慎行事。
在那篇文章中,我們解釋了為何預期今年市場波動會增加且回報會降低。儘管我們是長期基本面投資者,我們仍建議採取一些通常與市場投機者相關的具體行動。具體來說:
「儘管2025年充滿挑戰,但應對之策並非一味抽身市場。投資者只要採取適當措施,便能從容應對這些不明朗因素。這並不代表『熊市』就在眼前。資料告訴我們,貿然進取、冒進冒險或加大槓桿,往往事與願違。市場過度樂觀時往往受情緒主導,走勢可能會超出理性預期,持續更久。要打破這種局面,通常需要一個外部衝擊,把市場心態從樂觀扭轉為悲觀。屆時市場必會出現爭相拋售,引發價格急跌。因此,投資者需要有明確指引來參與升市。更具挑戰的是如何在無可避免的市場調整中保住既得利益。」
將止損位收緊至每個倉位的當前支撐位。(在市場轉向時提供明確的退出點。)
對投資組合進行對沖,防範重大市場下跌。(非相關資產、做空市場倉位、指數認沽期權)
對錶現出色的倉位獲利了結。(再平衡超買或過度擴張的倉位以鎖定收益,但繼續參與升勢。)
賣出表現落後和虧損的倉位。(如果某個倉位在市場大升時都不起作用,在普遍下跌時可能更不會有好表現。最好及早消除風險。)
增加現金持有量並將投資組合重新平衡至目標權重。(定期重新平衡風險有助於降低潛在風險。)
「注意,這裡沒有說『全部賣出轉持現金』。」
這些降低風險、再平衡投資組合和獲利了結的行動都是投機者應該做的風險控制措施。然而,很多人並不理解投資者和投機者的區別。讓我解釋一下:
當市場急劇上升時,人們會投入資金,卻不理解背後的動態或基本面。他們買入資產只是因為價格在上升。價格上升得越多,他們買得越多。然而,當價格最終下跌時,他們卻未能採取行動,陷入自己的心理偏見之中。在這時候,他們通常變成了該資產的「投資者」,「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回本。
這種迴圈在歷史上不斷重複,無論是股票、債券、黃金還是比特幣都是如此。然而,投資的本質是關於風險管理,這會大大提高你「在遊戲中活足夠久」以「取勝」的能力。特許金融分析師Robert Hagstrom撰文討論了投資者和投機者的區別:
「Philip Carret在其著作《投機的藝術》(1930年)中認為,區分投資和投機的關鍵在於『動機』。Carret將投資者與企業的經濟基本面聯絡起來,而將投機者與價格聯絡起來。Carret寫道:『投機可以被定義為購買或出售證券或商品,期望從其價格波動中獲利。』」
追漲最純粹的投機形式。這純粹是在押注價格上升,而不是判斷這些資產的買入價格是否低於公允價值。當價格並非折價的時候,投資者就會想出各種理由來解釋為什麼這次情況不同。
當你今天審視自己的投資組合並評估其風險時,你是投資者還是投機者?更重要的是,無論你現在持有股票、債券、黃金還是比特幣,你是否是一個「自稱是投資者的投機者」,並想出各種理由來支援自己的觀點?
為了幫助你成為更好的長期投資者,這裡有10條來自傳奇投資者的投資準則。
傳奇投資者的10條投資準則
一、Jeffrey Gundlach,DoubleLine:
「訣竅在於承擔風險並從中獲得報酬,但要在投資組合中分散持有不同的風險。」
這是本文的一個重要主題。優秀的投資者注重「風險管理」,因為「風險」不在於你能賺多少錢,而在於當你判斷錯誤時會損失多少。無論是投資還是賭博,你只能在還有資本的情況下才能繼續。如果你在承擔過度風險時損失太多資本,就無法繼續遊戲。
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最佳投資時機之一就是當不確定性和恐懼達到頂點之時。
二、Ray Dalio,橋水聯合基金:
「投資者最大的錯誤是相信近期發生的事情可能會持續下去。他們認為近期表現良好的投資現在仍然是好投資。通常,過去的高回報只是意味著資產變得更貴了,是更差而不是更好的投資。」
沒有什麼好事或壞事會永遠持續。投資者反覆犯著認為「這次不一樣」的錯誤。事實是,儘管有央行干預或其他人為因素,都無法改變商業和經濟週期。最終,上升必然會下跌。縱觀投資歷史,有哪種投資能保證永不虧損?別說永不虧損,很多投資都曾經歷過大幅度的跌價。同樣地,只要基本面良好,經歷重大調整的資產最終都會恢復。
三、Seth Klarman,Baupost:
「大多數投資者主要關注回報,即他們能賺多少,卻很少注意風險,即他們可能損失多少。」
投資中最大的風險是由認知偏見驅動的投資者行為。貪婪和恐懼主導著投資者的投資週期,最終導致「高買低賣」。
四、Jeremy Grantham,GMO
「你不會因為承擔風險而得到回報;你會因為買入便宜的資產而得到回報。如果你買入的資產僅僅因為風險而推高了價格,那麼你不會因為承擔風險而得到回報,反而會因此受到懲罰。」
成功的投資者不惜一切代價避免「風險」,即使這意味著短期表現落後。原因是雖然媒體和華爾街讓你專注於追逐短期市場回報,但最終,投資組合中累積的過度「風險」將導致極差的長期回報。就像電影中的Wile E. Coyote,追逐上升的金融市場最終會讓你墜落懸崖。
五、Jesse Livermore,投機者:
「投機者最致命的敵人是:無知、貪婪、恐懼和希望。世界上所有的法規和所有交易所的規則都無法從人性中消除這些特質……」
讓情緒主導投資策略一直都是災難的根源。所有偉大的投資者都嚴格遵循紀律、策略和風險管理準則。情緒性的錯誤會在個人投資組合的長期回報中顯現出來。(來源:Dalbar)

股票基金與標準普爾500指數投資者回報
六、Howard Marks,橡樹資本管理:
「規則一:大多數事物都具有周期性。 規則二:當其他人忘記規則一時,往往會出現最大的獲利和虧損機會。」
如同Ray Dalio所說,認識到沒有什麼是永恆的,這對長期投資至關重要。要「低買」,必須先「高賣」。理解一切都是週期性的意味著,在價格長期上升後,投資更容易面臨下跌。

標準普爾500指數與估值和長期週期
七、James Montier,GMO:
「有一個簡單但並不容易的[替代預測]的方案……在資產便宜時買入,在資產昂貴時賣出……估值是決定長期回報的主要因素,是金融界最接近重力定律的東西。」
「便宜」是指資產以低於其內在價值的價格出售。「便宜」不是指每股價格低。當一隻股票價格很低時,通常是有原因的。然而,一隻價格很高的股票也可能是便宜的。每股價格只是估值決定的一部分,而不是價值本身的衡量標準。
八、George Soros,索羅斯資本管理:
「重要的不是你對錯與否,而是當你正確時能賺多少錢,當你錯誤時會虧多少錢。」
回到風險管理:在市場上升時做對並賺錢很好。然而,上升的市場往往會掩蓋投資風險,這種風險在市場下跌時會迅速顯現。如果你未能管理投資組合的風險,失去了所有之前的收益甚至更多,那麼你就輸掉了投資遊戲。
九、Jason Zweig,華爾街日報:
「均值迴歸是金融物理學中最強大的定律:高於平均表現的時期必然會被低於平均的回報所跟隨,而糟糕的時期必然為意外的良好表現鋪路。」
下圖顯示了自1900年以來標普500的3年平均通脹調整後回報。可以看到均值迴歸的力量。歷史上,當回報超過15%時,不久之後就會跌至長期均值以下的0%以下,投資者的大量財富因此蒸發。

均值迴歸
十、Howard Marks,橡樹資本管理 :
「最大的投資錯誤不是來自資訊或分析因素,而是來自心理因素。」
顯而易見,長期投資回報的最大驅動因素是把心理投資錯誤降到最低。
作為投資者,你的工作就是擺脫「情緒」,客觀地看待周圍的市場。目前市場是被「貪婪」還是「恐懼」主導?你的長期回報不僅取決於你如何回答這個問題,還取決於你如何管理固有風險。
顯而易見的是,即使是偉大的長期投資者也會採用一些投機者的特質來管理風險和波動。沒有規定說你不能這樣做。
純粹做投機者,試圖透過追逐最新趨勢來進行「日內交易」,從長遠來看很少會有好結果。然而,你會注意到,歷史上每個偉大的投資者都有一個共同的核心理念:管理投資固有的風險,以保護和儲存投資資本。
「如果你的籌碼用完了,就得退出遊戲。」
如何查詢蘋果、英偉達、微軟、谷歌、Meta、特斯拉估值InvestingPro公允價值工具助你一臂之力。
  • 分析師估值、模型估值——雙管齊下,估值一眼知曉!
  • 估值模型維度多,從現金流、營收、淨利等資料全方位估值。
欲瞭解InvestingPro,請訪問下方連結
https://bit.ly/40xHR2o
或點選閱讀原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