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瀟傑
來源:鯨商(ID:bizwhale)
一年一度的“年貨節”已經開始。這向來是商家的必爭之地,今年的年貨節更是早早地散發出了濃郁“年味兒”。
電商平臺搶跑年貨大促,跟搶跑雙11、618大促一樣,今年都有所提前,很大程度是消費宏觀環境的變化所致。
今年,各大電商平臺更是格外“用力”。阿里、京東、拼多多、抖音等平臺都已釋出了年貨節活動,他們的選品會根據消費趨勢進行調整,並拿出價格戰、活動補貼、趣味互動來搶佔年貨市場先機。各個品牌也相繼推出“大禮包”等產品,供消費者挑選。
不過,剛結束了雙11、雙12,消費者的需求是否會有所變化,商家如何抓住年貨節的生意先機?如何把握住消費者年貨購買的需求,激發消費者購買熱情?都能從電商平臺的年貨大促中,一窺一二。

花式“價格戰”仍是主流
隨著大眾生活水平穩步提升,消費者對於年貨的需求愈發複雜。數年前,人們鍾愛的年貨產品多為傳統食品、新服飾等品類。如今,消費者們有了更多元化的需求,一些細分品類逐漸“嶄露頭角”。
據相關資料顯示,2024年1—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2723億元,同比增長3.5%。這意味著國內消費市場已步入低增長時代。
但也有很多消費者認為“年味”越來越淡,根據艾媒諮詢《2024年中國消費者春節年貨消費行為》顯示,放鞭炮、買年貨是最能感受到年味的活動之一。還有很多消費者認為網路過年的活動越來越多。那麼,如何找回過年的感覺,進一步激發消費活力,都與電商平臺和商家息息相關。

首先,價格戰仍然是各大廠的常規操作。傳統電商淘寶推出透過多種方式領取無門檻紅包,如每日簽到、參與互動遊戲等,最高可獲得8888元的大額紅包。部分商品直接享受官方立減優惠,具體折扣力度因品類而定。
一直與淘寶較勁的京東則是今年率先開啟年貨節的電商平臺之一,早在2024年12月24日,京東即已上線年貨節,京東年貨節中,推出“每天都能領60元額外補貼”活動,購買家電家居、3C數碼類商品還可享受國家補貼,除此之外還推出買一贈一、買正裝送正裝等相關促銷活動。
低價中的“戰鬥機”拼多多則一如既往拿出百億補貼。在“年貨節”期間,拼多多表示繼續補貼新質農貨、新質年貨等商家,持續豐富春節的“新質供給”,並透過“產地直髮”“工廠直供”等方式,帶動各大農產區、產業帶直連全國年貨大市場,助力農產區、產業帶的商家、工人、農戶實現增產增收。
特賣電商唯品會優惠方式仍以“一件立減”為主,據瞭解,唯品會新春年貨節將於1月6日晚8點、1月16日晚8點兩次上線限量爆款活動,新年新衣、年貨禮盒、堅果零食、黃金珠寶、美妝護膚等價格最低至30天最低價的85折。新春年貨節的前4小時,還有限時優惠,諸多商品將在大促價格的基礎上再有折上折。
直播電商也在今年開始全面擁抱年貨節,作為春節前最後一次大促,年貨節也成為抖音、快手等發力的關鍵。抖音年貨節自2025年1月2日至1月22日,除了官方立減、一件直降、“大牌鉅惠”等活動外,直播間還新增了家鄉年貨特色等內容。
快手年貨節12月21日至2025年1月5日為正式期,1月6日至12日為福利返場期。快手電商相關負責人介紹,2025快手年貨節將設定更有年味的營銷玩法,引入和打造更多地道爆款年貨,提升使用者購買體驗。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年貨節消費活動補貼主場不僅有平臺,還有國家“兩新”政策的持續加碼。從今年1月1日起,各地開始實施新一輪消費品以舊換新、大規模裝置更新政策。
除了價格戰和補貼活動。對消費者而言,平臺和商家的服務質量也十分關鍵。隨著今年淘寶和京東打通物流合作,為商家和消費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物流選擇和配送服務。在物流配送的時效性上,使用者和商家都能被更好地滿足。
此外,客服體、售後服務的滿意度,也直接影響消費者購物決策。畢竟在存量時代,哪個平臺能為消費者多讓利,哪個平臺的品類更充足,誰就能獲得更多消費者支援。
因此,對平臺而言,洞察消費者的變化趨勢,根據不同群體需求制定差異化策略,是重中之重。

年貨新潮,價效比與情緒價值須兼備
今年以來,不難看出的消費者心態上會對商品服務更敏感,對價效比高的產品更青睞,對理智消費的追求更顯著。
根據《中國新聞週刊》旗下有意思報告的調研,今年近90%的人計劃購買年貨,其中90後和95後佔了採購人群的半數。年輕人在年貨消費中最看重的是質量、價格和實用性。
這一資料還在淘寶天貓資料中得到印證。如今,淘天中95後是消費年貨的絕對主力,00後(18—24歲)消費力增幅最快。這種消費群體的更迭,推動著整個年貨市場的深刻變革。年輕一代更注重個性化體驗,對數字化服務的接受度更高,消費決策也更加理性。
聚焦以上兩組資料,我們不難發現,年輕人作為消費市場主力,更青睞兼具高品質與高性價比的產品。

而根據艾媒諮詢《2024年中國消費者春節年貨消費行為》調查資料顯示,中國消費者購買或計劃購買年貨的前三名分別是水果生鮮、休閒零食、服飾鞋包。在前十名中,食品類目更是佔了半數以上。也就是說,圍繞吃喝打扮展開的年貨產品,更容易得到消費者喜愛。滿足口腹之慾,是消費者們對自己辛苦一年後的犒勞。
鯨商發現,三隻松鼠、良品鋪子、恰恰食品等頭部休閒零食品牌紛紛透過擴產備貨、推出蛇年新品、多渠道佈局等方式,搶佔年關消費市場先機。隨天氣變冷,滋補養生類食品中的燕窩、阿膠,以及白蘿蔔、羊肚菌、核桃仁、藍莓、赤松茸等食品,深獲消費者喜愛。
不過,傳統產品的火爆並不能完全體現“年味”。年輕消費者對“情緒價值”的追求,才讓年味更濃。各式各樣的春聯、賀年喜慶掛件都能讓人感受到新年新氣象的美好期許。當下,盒馬一款名為“錢的味道”的香薰禮盒在社交平臺爆火,另一款名為“新年上上籤”的香薰掛件也十分受歡迎。
更有意思的是,隨著主力消費群體的變化,以及年輕人對節日儀式感的重視,他們來菜市場採買年貨時,更願意購買高品質、新潮感的食品。比如,一些個性的零食禮包和水果禮盒,還有一些高階海鮮、聯名禮盒、潮趣零食,受眾大部分都是年輕人。還有珠寶首飾、文創潮玩等特色品類,正逐漸成為年輕人的新寵,具備巨大的爆發潛力。這些產品既能滿足節儀式感,又能帶來互動玩法,增強節日娛樂性。
海外市場也十分火熱。對海外消費者而言,他們也會在聖誕節前後購買年貨。根據新京報報道,日韓等亞洲國家的消費者喜歡彩色燈串,歐美等國家的海外消費者更喜歡白色燈串。商家不僅要備足燈串和配件,還要把各類裝飾燈條提前做好倉發。
多個電商平臺數據顯示,暖手寶、發熱鞋墊、輪胎防滑鏈等應季型產品迎來了海內外銷售熱潮。在消費者愈發注重顏值和功能的當下,細分領域有眾多產品有望跑出新賽道,比如自發熱鞋墊、自發熱內衣等。其中,加熱滑鼠墊在冬季的需求增大,商家出現提前囤貨的情況。
總之,無論國內國外,平臺洞悉消費者喜好變化,細分賽道的趨勢,才能更有針對性的落地補貼策略。而對於商家來說,年貨節是今年最後一波衝刺,如何避免“陪跑”,是一大難題。

平臺造勢,年終多渠道搶單
大促中,不少商家常自嘲“賠錢賺吆喝”,吐槽各電商平臺的廣告費過於昂貴。各大廠不得不做出改變,少讓商家寒心。
今年,報名天貓年貨節的商家,除滿足基礎的大促准入要求外,還必須支援“消費者體驗提升計劃”(即支援退貨寶)。用退貨寶取代運費險,能減少薅羊毛的使用者對商家造成損失,也能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
京東在近期宣佈,再次升級客服人員薪酬福利。超2萬名京東客服月固定工資將大幅提升,實現全員平均漲薪2個月。拼多多免除了物流中轉費之後,降低商家每單的物流成本。

對於短影片平臺的商家,抖音、快手協助商家做好內容種草,做好商品關鍵搜尋詞,用搜索和貨架承接消費者,提升轉化率。
美團則聯合了沃爾瑪、永輝超市、美宜佳、絲芙蘭、名創優品等零售品牌,以及眾多中小商超、便利店參與其中。傳統電商、社交電商、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各自發力,構建起全方位的消費場景。
實際上,在消費降級的大環境下,大促模式的迭代,能折射出消費文化的變遷。從雙11到年貨節,從傳統電商到即時零售,各類大廠的官方玩法和流量激勵,都在重構中國零售業的發展方向。而消費者的需求變化、習慣變化,也不斷推動整個行業向更成熟的方向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