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年輕人爆改年貨

點選圖片▲立即收聽

“2025年蛇年,年輕人已全面接管了年貨的主理權。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春節腳步日益臨近,年貨市場迎來採購高峰。
隨著“第一批迴家過年的00後已就位”,這屆年輕人正將年貨“卷”出了新高度。
兩年前的年貨市場中,小巴觀察到,年輕人們開始入場“整頓”年貨圈。
以2023年快手電商年貨節為例,90後、00後佔平臺新電商買家的51%。
到了今年,年輕人就已全面接管了年貨的主理權。
根據阿里媽媽和天貓資料,83%的18—34歲人群認為自己是春節消費的決策者。其中,95後成為年貨消費的絕對主力,00後的消費力則增長最快。
主力群體的顯著變化,自然傳匯出了年貨經濟的新氣象。
從大盤上看,儘管被大眾體感認為“年味越來越淡”,年貨市場實際上依舊如火如荼。
年貨市場依舊火熱
艾媒諮詢和CTR調研顯示,近年來,春節禮品市場始終保持穩定增長態勢,預計未來行業複合增長率將達到7%。
甚至有超6成的年輕人認為,“買年貨的感覺沒有變,年貨買的越多,年味越足”。
從細節上看,“年貨混搭,爆改生活”成為這屆年輕人採買年貨的關鍵詞。
比如手機殼裡放0.1克的黃金貼紙,老灶臺上裝上新油煙機,麻將桌、閨蜜機、桌遊卡牌是聚會新搭子,樂高搖錢樹、jellycat樹走進客廳,就連寵物也擁有了圍脖雲肩等“年味”服飾。
圖源:淘寶
而且,與以往拜年大包小包景象不同,如今的年輕人更傾向於輕裝上陣,賽博送禮。
貨架電商平臺近期上線的送禮功能顯示,00後人群佔比約20%以上,超過了90後,是最愛賽博送禮的一代人。
那麼,年輕人的年貨清單,究竟隱藏著哪些新潮消費品?我們總結了六大關鍵變化,一起來看看吧。
為心情買單,為財運充值
這個春節,風靡2024年的新一代社交神器“穀子”,也進入了消費者的年貨清單。
在小紅書上,不少網友紛紛曬單“新春谷”,比如新春卡牌、新春吧唧、新年痛包、二次元春聯、限量國風卡牌禮盒等。
這些融合了二次元與新春元素的周邊產品,成為年輕一代的獨特年禮。有網友分享道,“辭舊迎新、驅邪避災、喜慶氛圍,相信透過購買新谷能夠帶來新一年的好運。”
根據什麼值得買平臺數據,年貨節期間,LABUBU、穀子、jellycat分別作為IP、品類和品牌代表,GMV分別同比增長高達463.71%、186.70%和117.61%。
與此同時,二次元文化進入了更廣範疇的年貨市場。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年貨節有超30個零食、飲料、文具等品牌與黃油小熊、原神遊戲、封神大電影等IP合作,不少聯名產品的銷量同比去年增長了5倍。‍‍‍‍‍‍‍‍‍
除了熱愛的二次元文化,年輕人主打的過年氛圍感,還缺不了“討個好彩頭”的寓意。
有資料顯示,“財神”成為今年年貨節禮盒包裝的新頂流,“求財”的需求甚至無差別地覆蓋了全部品類。
比如在淘寶平臺上,日進斗金冰箱貼、轉運手鍊、好運擺件、幸運餅乾等商品的搜尋熱度,都環比增長80%以上。盒馬今年第一個火爆社交平臺的年貨,就是一款名叫“錢的味道”的香薰禮盒。
從興趣愛好到玄學轉運,年輕人偏愛的“情緒年貨”,治癒著他們在新年氛圍中調整身心磁場,開啟好運來年。·  

式整活的賽博送禮

與以往拜年大包小包景象不同,如今的年輕人更傾向於輕裝上陣,賽博送禮。
各大電商平臺近期相繼上線的送禮功能顯示,00後佔比約20%以上,超過了90後,是最愛賽博送禮的一代人。
以微信為例,據悉,部分商家透過送禮功能實現的銷售額,佔其線上總銷售額的10%左右,且呈現出持續增長的趨勢。
除了贈送實物禮物,“數字年貨”也成為不少年輕人的選擇。代金券、遊戲禮包、寫真套餐、遊樂園門票、面部護理spa券等數字產品,受到不少人的青睞。
在淘寶的數字年貨專場中,餐飲代金券、影片會員年卡、遊戲平臺限定紅包則成為三大熱門送禮品類。
值得一提的是,大模型的快速發展,也讓春節搭上了AI這趟“快車”。有網友分享了朋友贈送的“AI拜年三件套”——AI電子財神、AI高情商大嬸、AI音色克隆唱歌神器。
圖源:淘寶
花式整活的“賽博送禮”,與其說是一種新型年貨,更像是一種社交貨幣。不再侷限於人情世故和形式主義,年輕人期待深度的情感連結。

老家被“智慧化”爆改
1月8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宣佈“兩新”政策擴圍,個人消費者購買手機、平板、智慧手錶手環等3類數碼產品也將享受補貼。
年貨大促的節點疊加消費補貼的加碼,使得品質升級類家電和數碼產品成為這屆年輕人的“硬通年貨”。
在什麼值得買平臺上,年貨節期間,大家電、廚衛大電的細分單品銷量再創新高,比如大屏電視的GMV同比增長達到68.4%。
可以說,充當著賽博健身教練、家庭影院、遊戲體驗、聚餐背景音樂等角色的大電視,更像是名虛擬的家庭成員,完美融入了年輕人的過年活動中。
一些更為“小資”的單品也迎來了銷量高增。比如相機、拍立得、咖啡機的GMV分別同比增長124.75%、124.59%和43.15%,以大疆和GoPro為代表的運動相機GMV更是同比增長528.63%。
實際上,以00後為代表的年輕人選購年貨的邏輯,是在新年煥新之際,讓“電子年貨”提高生活幸福感。
京東2024年年貨消費資料顯示,00後已成為新型小家電產品的購買主力。智慧浴室櫃、智慧晾衣機、電烤箱、多功能鍋等升級型家電的成交額同比增幅均達到10倍以上。
2025年的年貨消費中,除了大小家電銷量的持續高增,家用醫療檢測裝置也從保健用品進階成了送禮佳品。比如運動手錶、血壓計GMV分別同比增長162.5%和17.3%,按摩儀搜尋量同比增長15.16%。

口腹之慾的新變化
整體來說,水果生鮮、休閒零食、堅果炒貨等年貨“老搭子”,仍是年貨市場的基本大盤。
根據艾媒諮詢2024年春節消費資料,消費者購買或計劃購買的年貨TOP10中,食品類目佔了半數以上。
不過這些或是犒賞自我,或是禮贈社交的“口腹之慾”消費品,在今年的行情中,被年輕人們“爆改”出了新腔調。
▶▷變化一,新創意。
從加入真黃金的速凍水餃、可以吃的辣條春聯,到巨型零食大禮包、各式跨界聯名的新年限定禮盒,再到包裝上刻在DNA裡的中式審美,都是他們偏愛的個性化、價值化年貨。
▶▷變化二,新份量。
與往年春節相比,今年春節假期多一天,大家闔家出遊和社交聚餐的熱情也就更高了。這一現象反映在年貨消費上,零食外包裝越做越大,而裡面的小包裝零食越做越小,更便於分享和攜帶。
▶▷變化三,新產品。
用年輕人的話來說,家鄉的年貨百來歲,正是闖的年紀。天南海北的“特產味道”被蒐羅上桌,根據淘寶神店榜資料,內蒙古燻雞年同比增幅75%,江蘇叫花雞成交增長1003%,奶皮子搜尋增幅達200%。
▶▷變化四,新渠道。
公開資料顯示,2024年中國餐飲淨增門店TOP5品牌中,量販零食賽道的品牌就佔據了3個席位。而禮盒類年貨在下沉市場的銷量普遍高於城區,遍佈下沉市場角角落落的零食店自然成了其中的主要受益者。
選購年貨的消費者
煙火人間裡的新體驗
申遺成功、假期擴容的2025年春節,帶動了不少家庭組團體驗“非遺年味遊”。
有資料統計,今年春節文旅市場,家庭客群佔比超8成,其中老中幼三代同遊、親子游的現象尤為突出,出遊人次佔比分別達到了36%和27%。
在目的地的選擇上,除了經典的北方冰雪遊和南方海島遊,潮州英歌舞、泉州簪花圍、豫晉地區打鐵花等非遺活動,吸引消費者前往一座座寶藏小城,感受濃濃年味和人間煙火氣。
飛豬平臺1月6日資料顯示,平臺上包含非遺景點、非遺體驗等內容的“非遺遊”相關搜尋熱度環比上月增長超過100%。
值得一提的是,過節穿漢服、逛博物館已然成為一道“新年俗”。根據什麼值得買平臺數據,年貨節期間,文創、博物館、漢服等國風文化的相關商品GMV分別同比增長302%、104%和53%。
以文創消費為例,文創日曆、鳳冠冰箱貼、蛇年利是封紅包成為品類銷冠。這些過去常出現在紀錄片裡的文化符號,已演變成了年輕人感受新春的新方式。
當然,生活不止詩和遠方,還有眼前的美食。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老字號”認證美食,成為年夜飯不可或缺的“大餐”。
美團資料顯示,進入1月以來,平臺上“非遺”主題團購套餐訂單量同比增長超12倍,以中國美食文化體驗為特色的黑珍珠餐廳年夜飯預訂量,同比2024年增長超120%。

“洋年貨”與“年貨洋”

1月10日上午,隨著汽笛一聲長鳴,中歐班列首趟年貨專列抵達西安。哈薩克蜂蜜、俄羅斯糖果、斯里蘭卡香料等“絲路年貨”被擺上貨架。

中歐班列首趟年貨專列
圖源:新華社
據瞭解,本次年貨節有合計1000多個規格和品類的國內商品,預計將吸引遊客近20萬人次,帶動消費2000萬元左右。
在上海,巴基斯坦駱駝皮燈、印尼貓屎咖啡等年貨被彙集在虹橋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此外還有覆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90餘個品牌、近400種特色品類。
從具體品類來看,上海市絲路雲品聯盟秘書長曹原豪表示,印度尼西亞山竹、俄羅斯帝王蟹、澳大利亞牛肉等,都是今年比較暢銷的年貨。
“洋年貨”走入國門的同時,中國式特色年貨也成功出海。
以稻香村的國潮糕點禮盒為例,今年年貨節期間,禮盒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 28%,其中出口銷售額佔比達到了10%,較去年增長了5個百分點。
除了傳統中式年貨,一些新型年貨也以生活化的形式進入海外家庭。有網友發文分享,稱自己這個中國女婿用五糧液、廚房定時器、金曲唱k機等年貨,成功拿捏了韓國丈母孃,被誇讚是“最好的女婿”。

小結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年貨。
全面接管年貨決策權的年輕群體,為年貨賦予了年輕的生命力,也追捧出各式新型年貨。
從買新春谷、追非遺文化,到為老家、為寵物添置年貨,獨屬於他們一代的年禮,核心講究的是情緒價值和社交需求。
這也帶動了不少經濟業態的更迭與成長。比如年貨節期間,在李佳琦直播間,超7成的寵物類產品是“家長們”給寵物的“年夜飯”“壓歲糧”。京東消費觀察顯示,“寵物安撫”相關產品搜尋量同比增長超4倍。
可以說,年味並沒有變淡,這些“新”年貨們不僅是年末經濟舞臺上的關鍵角色,更是觀察消費升級和消費提振的重要視窗。
本篇作者 沈曉琴 | 責任編輯徐濤
主編 |何夢飛|圖源|VCG
點選下圖▼立即瞭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