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真人秀後,張泉靈再推超級國貨故事

我希望篩選出一批真正能夠給中國消費者紅利的國牌,並講好它們的故事,讓“國貨就很好”成為品牌和消費者的雙向共識。‍‍
張泉靈沒有想到,離開熒幕很久的她,是透過一檔離婚綜藝回到大眾視野裡,她原本的打算是,“去玩一玩,還沒見過真人秀怎麼拍的。”作為曾經親歷過汶川地震等重大中國新聞事件的她,這一次在出圈綜藝中,再次讓觀眾看到了當年作為新聞現場主持人的應變能力和強邏輯表現。 
離開央視後,張泉靈進入投資領域,擔任紫牛基金創始合夥人,之後又出任一家少年素質教育課程公司少年得到APP的董事長。她說,自己每一次身份轉變都順理成章。“記者需要好奇心,你要了解新東西,就要有洞察力。投資行業也需要獲取新知,調查研判一家企業有沒有投資的價值,用什麼價格去投。”
做教育更是她喜歡的,教孩子如何思考、如何表達。她說,自己的每次選擇都有一脈相承的地方,就是從好奇開始,發揮自己最擅長的優勢。
“擅長講故事,有記者提問的敏感,見過無數企業,又有自己管理企業的實戰經驗。”打造過眾多品牌營銷爆款的上海策略創意廣告公司世之相CEO 汪再興表示,張泉靈是講述國貨超級技術故事的最佳講述者
“國貨就很好”是一檔由世之相和張泉靈共同打造的一檔系列中國品牌內容IP。
“這個名字是張泉靈提議的。”汪再興提及,國貨就很好這個內容IP,是一次和張泉靈的商業合作中,兩人碰撞出的內容計劃,希望做一檔講述硬實力國牌超級技術故事的內容IP。
我們有幾個共識,一是一定要從消費者視角來講品牌的故事,而非品牌廣告視角,從大眾利益點出發;二是泉靈希望用新的講述和呈現方式來表述品牌故事,而非傳統的品牌探廠廣告,為品牌站臺背書,她希望代表消費者向品牌問出真問題,從消費者感興趣的問題來解讀品”汪再興說,“這一點跟我的想法不謀而合。”
事實上,流量越來越貴,主打價格價效比的超頭達播退貨率極高些問題讓很多有實力的國牌在尋找線上渠道突破口上頭疼不已。
中國人在電商流量上花了太多錢,在產業鏈上省出的錢又全部砸回給流量了,那我們國牌老闆們怎麼會有錢繼續做技術升級,繼續考慮品牌成長呢”張泉靈表示,這對國牌的品牌成長絕對不是一件好事,她希望和世之相合作,打造一檔和國牌誠意對話消費者的內容系列IP。
“講句真話,我和泉靈姐的背景很像,做了十幾年調查記者,後面開始創業,我們都認為,是可以創造一檔市場上獨一無二的中國品牌故事IP,是那種消費者喜歡看,看得懂且記得住品牌內容。”汪再興表示。
《案例》獲悉,目前《國貨就很好》第一集,將從消費者利益出發,講述一個堅持23年不漲價的國牌故事。此後的每一集,張泉靈將掃描中國各行各業裡,問出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
以下是《案例》對前央視主持人、《國貨就很好》IP發起人張泉靈和世之相CEO汪再興的專訪。
文|案例SHOWCASE
Q:案例SHOWCASE
A:前央視主持人、《國貨就很好》IP發起人 張泉靈
‍‍Q:為什麼叫《國貨就很好》,希望傳遞出什麼樣國貨故事?
A:‍‍我出生於70年代的上海,即使是生活在大城市,也經歷過物資缺乏的時候,印象很深的場景是早晨4點半去菜市場排隊領一棵配給的大白菜。很快,改革開放,物資豐富起來,這個過程也是國牌逐漸替代洋牌的過程。
我小時候的家電都是日本貨,到海爾生產出了電冰箱,家裡才逐漸開始填滿國牌。這時候大家有了意識——“國貨也很好”,我們能以一半的價格享受到和洋牌同等的質量和更優質的售後服務,就沒必要非買進口的。在家電、新能源、護膚美妝等各個領域,中國消費者吃到了中國完整產業鏈建立起來後的第一波國貨紅利。

‍‍

之後做投資人,從投資角度看,我看到了大量中國特色的“領先性”,無論是科技的領先性,還是商業模式產業鏈整合上的領先性,企業在這種背景下快速成長,具有很高的投資價值。作為投資人,我也很看好政策鼓勵,且本身有比較好的發展方向的行業,比如AI、醫療、生物技術,我會投有技術創新點、產品過硬、價格實惠的企業。這些領域既佔據了技術帶來的領先性,又擁有中國廣闊消費市場的紅利,優勢是疊加的。所以,汪總跟我提起這個專案以後,我很感興趣。
所以我想叫“國貨就很好”,是因為中國企業能做到科技創新、量產品控穩定、價格實惠,為什麼消費者不用呢?我希望篩選出一批真正能夠給中國消費者紅利的國牌,並講好它們的故事,讓“國貨就很好”成為品牌和消費者的雙向共識。‍‍
Q:新一代國貨能夠扭轉“便宜沒好貨”這個刻板印象嗎?‍‍‍‍
A市面上確實有一些粗製濫造的國貨,但它們不是主流。我們不能用“道德綁架”式的民族情懷讓消費者來支援國貨,而是要用產品說話。消費者也不要簡單為國貨打上“便宜沒好貨”的標籤,現在有非常多技術領先、品控優秀、價格實惠的牌,他們的壯大必將逆轉這種刻板印象。
另外,中國的人口基數托起了龐大的市場,90、00後新一代消費者對國貨天然具有信任感,電商的發展也讓產品與消費者見面的時間縮短,只要你的某個產品優秀,就會非常多人買單,這也是中國特色和中國優勢。所以低價並不意味著沒有好貨,而是企業在創新、生產和銷售的每個成本環節為我國消費者擠出了紅利。
國貨不能走純低價策略,純低價策略可能會導致企業在品控、工藝等要花成本的地方去省成本。消費者在選擇上也會迷茫,低價和高價的同一產品到底差在哪兒?企業要用技術進步去把持品控,用產業鏈的成熟來省出成本,制定合理優惠的價格。國貨品質要做到比大牌不輸、價格真香,而不是簡單地造概念,我希望好品質和好價格能讓企業有更強的生命力,而不是靠一味壓低價、拼流量曇花一現。
Q:您覺得國貨品牌傳播有哪些痛點,能做好的秘訣是什麼?
A:國牌營銷近年來有一些亮眼的案例也有一些新的教訓。比如,我們在電商砸流量上花了很多錢,在產業鏈上省出的錢全砸回給流量了之前營銷能走通的公式是一萬篇小紅書+投流,但這樣的模型遠遠不夠。品牌故事傳播上還是短板,我們要走長期主義,讓消費者真正認同企業和產品的價值,從而產生復購行為。只有復購,企業才能擁有更多利潤。
所以,在今天幫助國牌講述能讓消費者看得懂、願意看、喜歡看的國貨超級技術故事尤為重要。我從來不認同,只靠投流和低價競爭就能成就品牌的觀點。
Q:你現在也開始在做小紅書和抖音,成為自媒體人,你感覺和之前做媒體記者,在打造內容爆款上有什麼不同?
A:現在的社媒時代和我在央視的傳統媒體時代已經完全不同了,央視之前做廣告是按照秒、分鐘來做,無論多長消費者不得不看,現在新媒體平臺的機制完全變了,“完播率”是現在平臺推薦的演算法機制之一,也是衡量內容傳播效果的標準。如果你的故事講得好,讓人能看完,那麼消費者對於品牌和產品理解就能上一個臺階,就可能產生更明確的購買選擇,但這同時對內容創造者的內容質量和講述方式都提出了更大的考驗。
Q:案例SHOWCASE
A:世之相CEO 汪再興
Q:世之相為什麼要打造《國貨就很好》,它的定位是什麼?
A:從去年開始,很多董事長都會找我抱怨,平臺投流根本投不動,花錢找頂流主播都是賠錢的,本質問題都是流量焦慮。世之相聯合張泉靈打造《國貨就很好》,內容定位就是,從消費者視角出發,而非品牌視角,講述中國品牌超級技術故事的內容IP。很多國牌就是靠技術平替掉大牌賺到了消費市場的第一桶金,當然要講好自己的優勢,而不是跟風去跟大牌搶代言,這都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只是目前國牌的科學傳播營銷,普遍存在品牌自嗨和消費者看不懂、不愛看、形式單一等實際問題。
世之相成功幫助過多個國牌透過科學傳播營銷做到品效合一的案例,希望和張泉靈能夠在講述國貨超級技術故事這一細分賽道做到獨一無二的存在。
Q:為什麼選擇張泉靈來打造這檔國貨內容IP?
A:泉靈曾是一位優秀的新聞現場主持人,形象家喻戶曉,有專業背景也有公信力,在離開央視後,她不僅僅是少年得到的CEO,更是一位投資人,她會從行業投資者和老闆的角度更加嚴格地替中國消費者把關國牌。無論從表達能力還是專業能力,她都是國貨講述自己超級技術故事的最佳選擇。
Q:什麼樣的國貨才稱得上“就很好”的國貨?
A:我和泉靈有過這樣的共識——能夠給消費者帶來紅利的國貨就是好國貨,這個紅利包括技術紅利、價格紅利和情緒紅利,三者缺一不可貨創新是為了什麼?簡單說,創新就是把原來大家享受不到的技術,現在讓大家享受到了,《國貨就很好》每一集都希望講述這樣的故事。目前《國貨就很好》已經在篩選中國技術有優勢的品牌,例如新能源行業和美妝護膚行業。
Q:現在流行的說法,品牌部是拖累品牌最大的問題,你怎麼看?
A:我覺得這種說法更多像營銷號起號的做法,博人眼球。真打過戰的老闆是不會相信的。品牌部消失不消失要看品牌做的專不專業,紅書種草、抖音投流、超頭合作,你都需要好的品牌內容,當下的問題不是品牌部還要不要了,而是市場上不需要那些假努力的品牌部門了。現在對品牌內容專業度要求越來越強,面對不同平臺,需要不同型別的品牌內容。我認為,內容的創新永遠是品牌保持競爭力的關鍵。
Q:國貨就很好,對想加入的國貨有什麼要求?
A:我在《國貨就很好》第一集和一個有著23年科技積澱的國牌聊的時候,就和這個品牌的董事長約法三章,第一不做品牌自嗨的科學傳播,回應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第二不說假話,不迴避國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第三,不要過度干預內容,做一個消費者聽得懂、記得住的超級技術故事,而不是拍一支企業宣傳片。
——————————————
期待更多實力國牌加入,和我們一起打造國貨超級技術故事。
具體合作詳情交流,歡迎新增聯絡方式:

《案例SHOWCASE》主理人微訊號:zjn_07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