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地建設新型大學方興未艾、高速發展的今天,思考如何辦好大學,是每一位從事大學教育的同仁及家長的責任。
八月,香港科技大學創校副校長錢致榕教授的《敢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由活字文化策劃,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該書以錢教授回顧港科大的建立過程為主,穿插他的學業和背景。書中對兩岸四地,以及中西方大學教育理念和辦學方向的對比,從宏觀到具體,從公共經驗到個人得失,無不給人以啟迪。

他是三年建成港科大的“魔術師”
彭宗平 文
本文原刊:深圳報業集團讀特新聞app

《敢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錢致榕 著 / 鍾月岑 整理
活字文化 策劃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
《敢為天下先》雖然不到400頁,但卻是一本高等教育大部頭的“教科書”。書中對建立香港科技大學最初三年的工作與經歷,做了極完整且深入的描述,可以看到錢致榕教授的用力與用心。本書雖然談的是新創大學的過程與經驗,但仍可作為其他老牌大學領導人的重要寶典。
錢致榕教授之所以能締造三年內建成港科大的奇蹟,主要歸因於他的眼光、格局與經驗。這些特質的養成,具體的描述在本書的第九、十兩章。第九章先從他求學、做研究談起,追溯到他的家庭(特別是家庭教育)。這些過程,訴說了他的價值觀與做事的準則,描繪了他的理念與志業。讀了第九章,對錢教授的性格與經歷,增添了更多瞭解。

錢致榕,祖籍杭州,物理學家、教育家。長期在海峽兩岸、香港地區及美國等地推動教育改革。
他勇於接受校董的囑託,肩負港科大從理學院院長,再到學術副校長之重責,除了個人獨到的眼光與堅實的底蘊外,第十章特別分享了他和中外大學校長交流的心得。他在耶魯大學求學的過程與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任職的經驗,奠定了他對高等教育,特別是一流大學的認知與堅持。而他走訪其他名校,與校領導人的交談,從更高處觀看一流大學應有的元素以及領導人應有的格局。有許多見解,非常值得學習與效法,更成就了他辦港科大的理念與方式。我個人也從這些領導人的想法與經驗,得到許多啟發與成長。
對錢教授以“我來為種樹,我去花未開”明志,不免心有慼慼焉,但也可以理解他的心情與個性。正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但他的成就,更像是“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雖然告別了港科大,但港科大必將繼續發聲發光。
三年建成港科大,化不可能為可能。雖然錢教授的專業是物理,但對港科大而言,他是一位設計師、工程師,更是奇幻魔術師。
本書詳述了錢教授與董事會的互動,參與建築空間的改造,建置院系及學術服務中心。這些既需要設計師宏觀的擘畫,又需要總工程師劍及履及與鉅細靡遺的督導,方以致之。這位魔術師更千方百計,走訪美國,邀約學驗俱豐的學者到科大,形成堅強的主管團隊,共同建構香港第一所研究型大學。不僅於此,他又奔走於校董與社會賢達之間,協助籌款,爭取教師的研究啟動經費;他也為港科大的招生,建立與高中生的聯結;尤有進者,他更催生了撥款委員會(RGC)的設立,促進其他大學的轉型。當一切努力與因緣俱足後,終於可以大聲說出“我們建成科大了!”這些過程,真是精彩絕倫。
在爭取師資方面,錢教授用力至深。特別是院系主管的遴聘,經常鎖定物件,三顧茅廬。港科大在開學之前,就已羅致了一批傑出的教授,吸引了國際學界的矚目。著名教育家梅貽琦先生曾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信哉斯言!俗語說:“人對了,事情就對了!”有錢教授這樣的奠基者,科大就成了;而教師聘對了,學校前景也就底定了!
本書的結尾,再次細數建成港科大的種種因素,一再提到建立一流大學應該有的格局與制度,特別強調“一切從學生出發”、“學術的未來在年輕人”,以及“教育是百年大計,規定必須制度化”。真是句句中的,發人深省。錢教授的規劃力與執行力,堅定的果斷力與全方位的協調力,令人佩服,不愧是港科大建校的靈魂人物。
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遊記》說道,他在永州時,遊遍永州的名山;但直到有一天遊了西山,才發現在山上“尺寸千里”,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而西山之特出,與灝氣俱,與造物者遊;才知以前“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我個人閱覽過許多有關高教辦學的著作,其中不乏外國名校校長的心得與理念,但能從零開始奠基,將理念付諸實現,且在極短時間內擘畫出大口徑(錢教授習慣語)的大學,並一點一滴,追溯記載,僅此一書而已。真有如柳宗元“未始遊,遊於是乎始”的感慨!或許這就是20世紀版的“始得科大建校記”。關心高教的各界人士,讀了本書,應該會興起一種“未始讀,讀於是乎始”的感受吧!
(作者為臺灣“清華大學”講座教授)
編輯 劉彥 審讀 張雪松 二審 李璐 三審 林捷興
相關推薦
![]() 錢致榕 著 鍾月岑 整理
活字文化 策劃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
2024年8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