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時代的愛奇藝三摺疊

作者|尖椒
“眼前的苟且,詩和遠方。商業這事既愛又恨,本身就是矛盾體。”
“生活的壓力和生命的尊嚴,哪一個更重要?”
今年愛奇藝世界·大會上,龔宇與王曉暉都罕見地提出面對行業鉅變時的某種“糾結”。
這些“糾結”立體而真實。過去兩年,微短劇快速崛起搶佔觀眾注意力,AI以日迭代改變內容生產效率,長影片平臺實現盈利目標後又進入陣痛期,每個內容創作者都能感知到“風雨欲來”的危機。
同樣在這場大會上,我們也見證了愛奇藝堅定轉身,邁向“短”時代的關鍵時刻。如同過去每一次闖過藝術與科技的變革週期,愛奇藝總能成為那個立於潮頭的破浪者。
在愛奇藝打造的這場內容、科技與商業的“三摺疊”中,壓縮即增值、碎片即整體、內容即空間。
具體來說,內容壓縮向“短”,提高資訊密度與情感濃度,相信優質內容可以實現高溢價;新開發的“跳看”功能打碎並重構原影片的整體性,真正實現影片內容“千人千面”;桃豆2.0打造全新使用者互動模式,啟用角色IP價值;會員與廣告之外,內容電商為愛奇藝開啟新的商業想象空間。
最後,瞬間即永恆。就如王曉暉所強調的,“內容要落在人物上,人物要落在情感上,情感要落在細節上”,在海量內容中,觀眾記住的永遠是真實的細節,和感動人心的那個永恆瞬間。
破浪十五載的愛奇藝,以“刀刃向內的革新”為槳,在風暴未至時鍛造方舟,重構內容行業的星辰大海。
內容摺疊:開啟“短”紀元的創作革命
“2025年內容行業唯一一個關鍵詞就是‘短’”,王曉暉的預判是,所有內容形式的“短”紀元鉅變就在未來兩年。
龔宇反覆提及,豎屏微劇是基於高速網際網路、手機產品、觸控式螢幕互動等技術生長出的獨特內容形式。劉文峰分享,有研究發現,使用者在單一螢幕上的平均注意力時長只有47秒,在手機這類移動裝置上甚至更短。
當時間成為最稀缺的貨幣,愛奇藝順勢而為,用“短”鑄造內容硬通貨。
短劇場與微劇場確立行業標準,熒光之夜打造內娛第一個微短劇紅毯現場與盛典晚會,網路視聽大會主辦微短劇論壇,推動行業建立精品化創作共識。愛奇藝入局不到半年,微劇使用者日均使用時長已經衝到移動端第三,僅次於長劇和電影‌。
未來,愛奇藝逐步將極速版變更為微劇APP,在原來三大微劇計劃基礎上,新增“古龍IP微劇計劃”和“國安、公安微劇計劃”,形成差異化題材內容合圍之勢。
在“短”紀元,長劇也不得不變。
比起長劇“忽視觀眾”,短劇正是贏在觀眾至上。“對觀眾負責就是對投資負責。”王曉暉甚至預測,未來會有精品短內容的回報超過長劇,實現更高溢價。
龔宇明確表示,“集數和時長要減,但專案數和總預算要增加。”從片單就能看出來,2023年至2025年世界大會iJOY悅享會發布的專案數分別是270+、300+和400+。
同樣,平臺也得考慮投資回報價效比。如今倍速成風、完播率普遍較低,“變短”並不是平臺的一意孤行,而是環境倒逼、觀眾所需的大勢所趨。
“短”時代裡,大眾情緒變化亦在加速,創作者需要更敏感、更超前。
王曉暉提出“犬儒時代”關鍵詞,在“既渴望安穩又想要逃離”的矛盾時代,使用者不再是標籤式、單一面向的個體,而呈現出一種既俗又雅的複合狀態。平臺內容創作有了新的“二八法則”:80%“量產”生活陪伴型內容和20%“質產”生命意義型內容。
落到具體片單上,80%的內容負責逆向解構,否定一切,質疑規則,追求快樂與自由,迷霧劇場、戀戀劇場和小逗劇場是解構主力。
愛奇藝再度攜手紫金陳,開發白灰黑三色漩渦系列新作。《低智商犯罪》的輕喜荒誕風,《樹影迷宮》的衚衕煙火氣,為迷霧劇場五週年注入新氣質。
戀戀劇場有大IP《竹水淮亭》《狐妖小紅娘王權篇》待播。小逗劇場passion高漲,《大王別慌張2》《少爺和我2》《喜劇之王》持續開發喜劇IP價值。
20%的作品逆向建構,直面真實痛苦,建構理想微光。微塵劇場《在人間》具備多重人格設定與風格化視聽,《半個月亮爬上來》加入歌舞與喀什風景元素,追求商業性與藝術性的統一。
大家劇場仍相信文學的力量,打造現實主義大劇,為觀眾描繪生命厚度。《生萬物》獲人民文學獎小說《繾綣與決絕》改編,《高興》改編自賈平凹同名小說,都是從小人物境遇展現大時代變遷。
王曉暉認為,女性角色崛起、男性角色遇阻、反派角色的微光和正派角色的人性空隙,都具有內容大爆款的開發潛力。
“未來所有內容都可以用女性視角講一遍”,於是《永無止境》講述張偉麗的拳擊故事,《身體裡的火舌》記錄餘秀華的詩意人生。“所有的故事都可以用短劇的敘事方式講一遍”,所以“短劇大劇計劃”有《煙雨神遊記》《靈魂擺渡·十年》《唐詭奇譚》《九號秘事之黑帷背後》排隊上新。
最後,飛輪需要創意驅動,愛奇藝樂於挖掘與培養新創作者。清明檔《不說話的愛》導演沙漠和劇本故事,都是從綜藝《開拍吧》孵化。未來,愛奇藝將透過“燎原”“爆前”到“大片”的自制電影三級火箭計劃,幫助更多有潛力的創作者破土、躍遷。
從網劇元年、超級網綜到雲影院,愛奇藝始終衝在行業內容變革最前線。如今影片娛樂“短”紀元開啟,愛奇藝將繼續引領正規化革命。
科技摺疊:AI驅動使用者需求與創作需要
面對AI的全面進攻,愛奇藝快速完成技術升維,AI不再是衝擊創作的工具,而是融入使用者體驗和生產全流程的“技術動脈”。
新功能“跳看”就是典型。
劉文峰介紹,愛奇藝透過AI技術對影片畫面進行深度分析,找出真正推動劇情發展的精彩點,並根據使用者真實觀看行為,不斷最佳化精彩點的識別結果。最終形態是,根據精彩點為使用者重新剪輯一版,打造內容的“千人千面”。
如果說集數減少、時長縮短還是平臺由上至下主導的改變,“跳看”則將選擇權交給觀眾,反向倒逼長影片內容的敘事正規化革新。之前總說長劇做的是B端生意,“跳看”功能讓平臺重回C端注意力經濟革命。
“跳看”同樣適配於影片娛樂“短”時代。新功能有可能造成創作者的恐慌,但底層邏輯就如龔宇所說,“如果作品好,人家不會1.2倍速、2倍速過去的,這個功能也就‘白費’了。”
傳統認知中,使用者注意力往往需服從線性敘事結構,但在碎片化時代,誰能為高質量內容嫁接更靈活的體驗場景,誰就能贏得下一代觀眾。
去年,愛奇藝推出了AI互動產品“桃豆世界”,用AI讓內容和角色一直“活下去”,上線以來,推出了近千個角色AI,累計聊天輪次超過一億輪。
今年桃豆2.0進化成智慧助手,比如使用者可以語音詢問桃豆喜歡看的內容型別,預約即將上線的內容,縮短使用者直達內容的路徑。
硬幣另一面,愛奇藝延續以往與合作伙伴共創的理念,為創作端開發AI驅動的劇本工坊和AI平臺影像工坊,打造專屬工具“影視知識庫”,全面升級虛擬拍攝技術,助力創作者成為“超級個體”,讓更多有才華的年輕人進入內容創作行業,提高影視工業化效率。
2017年的第二屆世界大會上,龔宇提出愛奇藝沿用至今的公司願景——做一家以科技創新為驅動的偉大娛樂公司。早在2018年,愛奇藝就提出未來將會是AI娛樂時代。如今,愛奇藝又領先行業半步,利用AI改善使用者體驗、提高創作效率,顛覆行業生態。
商業摺疊:內容電商開拓新空間
一直以來,會員和廣告是長影片平臺的主流商業模式。最近兩年,愛奇藝收入的60%都來自會員,這背後是愛奇藝在會員精細化運營和分層訂閱模式上的持續深耕。
今年,愛奇藝正式進軍內容電商,因為“會員是最大的潛在電商使用者”。
相較於現在市面上的內容電商,愛奇藝優質內容的使用者陪伴感與情感共鳴度更強,IP認知度更高,會員模式聚集付費群體,加上獨特的藝人明星資源,將在當下電商格局中擁有獨特站位。
除了線上的內容電商,愛奇藝還線上下深耕,北京與上海的衍生品專賣店“愛奇藝奇小貝”,近五十家VR+AI愛奇藝全感劇場,加上已經立項的揚州、開封兩座愛奇藝樂園,將形成IP生態閉環,IP生命週期得以長效延續。
開拓海外市場也是探索多元化變現的有效路徑。國際版成為愛奇藝“內卷”的一個必然結果,過去兩年,國內大公司紛紛開啟“大出海時代”,愛奇藝也在影片娛樂出海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過去十五年中,愛奇藝有過很多“摺疊”時刻,即在現有模式上找到新的增量空間,看到更遠的未來,實現行業佔位。比如2024年提出關注“一老一小”,新成立“大家劇場”與“微塵劇場”,2023年提質增量,與合作伙伴彼此成就,再比如2021年重新審視會員業務,開啟會員增量拉新到會員存量運營的新時代。
2016年5月,愛奇藝舉辦的第一屆世界大會上,龔宇的演講主題是“愛奇藝的世界觀”,他分別從“內容價值觀”“創新”“標準”與“開放”四個層面提出未來主張。
現在回望,即使內容與技術的浪潮滾滾向前,四個層面的具體內涵隨著時代變遷亦發生不小改變,不變的是,愛奇藝始終相信優質內容的價值,保持開放心態,堅持創新,擁抱變化,在“短”紀元開啟屬於自己的新時代。
話題互動:

你期待愛奇藝片單的哪部作品?

推薦閱讀

《我的天才女友》翻拍引群嘲:
國產雙女主劇為何靜悄悄?
點選觀看
↓↓↓
如需商務合作後臺回覆【商務】
如有轉載需求後臺回覆【轉載】
更多文娛產業背後的經濟邏輯,來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