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AIONRT:把雷射雷達下放到15萬區間,與小鵬MONAM03硬碰硬

頭圖來源 | 廣汽埃安官方
作者 | 伍文靚
編輯 | 蘇鵬
“A+級車的細分市場,容得下多個爆款車型。”
儘管廣汽埃安在整場釋出會上隻字未提直接競品,但在媒體採訪的第一回合,廣汽埃安副總經理肖勇就不得不回答記者丟擲的問題——關於埃安AION RT與小鵬MONA M03的競爭關係。
畢竟兩者在定位、定價上有高度重合。
作為此前20萬以內唯一具備高階智駕的產品(純視覺方案),小鵬MONA M03上市即爆單,開售52分鐘後訂單突破1萬輛,一週左右訂單已超6萬輛。這是在細分市場增量幾見天花板的情況下,小鵬汽車用低價策略講出的感性故事。
A+級轎車細分市場的競爭格局並未隨著MONA M03的加入而固化。隨後,廣汽埃安攜全新轎車AION RT迅猛龍投入戰場,進一步重新整理該市場的競爭強度。
近日,AION RT在廣州開啟預售,共推出520智享版、650智豪版、520雷射雷達版、650雷射雷達版等4個版本,預售價11.98-16.98萬元。其中,520雷射雷達版的預售價為15.98萬元。
作為對比,小鵬MONA M03的價格為11.98-15.58萬,但其採用純視覺智駕方案。而AION RT結合雷射雷達等硬體成本,似乎後者要比M03更有價效比。
AION RT是同級首搭雷射雷達高階智駕的車型,這是A+級轎車中前所未有的存在。換在往年,搭載雷射雷達和英偉達晶片的車型,往往要高居在25-30萬元的價格帶。
快速迭代的智慧汽車頻率也重構了價格體系,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在釋出會後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關於雷射雷達和英偉達晶片的硬體組合,已經打入了15萬級。這也意味著,相較於AION RT雷射雷達版本於15.98萬的預售價,廣汽埃安仍有利潤可圖。
激進的降本策略讓AION RT拿到了價格與產品力的雙重優勢。接下來便是用規模效應去拉高利潤的競爭策略。
“請大家放心,我們不會虧本賣車(AION RT)。”古惠南表示。根據最新訊息,AION RT開啟預售的24小時,訂單已突破1.6萬臺。
把Robotaxi體驗帶給使用者
如果要在新能源汽車產品選出一個最吸引年輕人的賣點,那一定是用得起、用得好、用得安全的高階智駕功能。
如前所言,AION RT作為同級首個搭載雷射雷達高階智駕系統的車型,擁有3R11V1L12U共27個智駕硬體,包括英偉達Orin-X高算力平臺。
古惠南表示,他們希望把百萬級Robotaxi的智駕安全體驗帶給量產車,在突破智駕體驗上限的同時,也提升高階智駕的安全下限。
從目前市面上已有的高階智駕產品來看,雖然純視覺技術在日常場景也能給使用者帶來不錯的體驗,但在極端場景下的安全性仍有疑問。
華為餘承東曾在今年8月份的一場釋出會上提到類似觀點。
純視覺技術曾出現將白色物體誤識別成白雲,而差點導致追尾的情況。相比之下,雷射雷達探測距離更遠、感知更快更精準。
在AION RT預售釋出會之前,廣汽集團宣佈了和華為之間的合作,共同研發全新概念車“1Concept”以及未來相關車型。這背後也是基於雙方對雷射雷達路線的共識。
在預售釋出會現場,廣汽埃安展示了AION RT在不同高難度場景下的表現,例如城中村、鄉村小路,對突然竄出的人/車反應都很及時,有效避免了碰撞。即便在有白色障礙物路況下,AION RT也能透過雷射雷達及時發現障礙物並準確繞行。
根據廣汽埃安的規劃,AION RT將在一個月後正式交付,未來一個月裡將開始小批次試駕體驗。
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稱,由於AION RT跟霸王龍是同平臺產品,所以在智駕方面也完全可以保持相同的水準,“我們不敢說遙遙領先,但我們有信心處於行業領先水平。”
越級大空間軟包座艙
在廣汽埃安的認知中,舒適不是簡單的主觀感受,而是有嚴格的產品標準。比如,座椅座高300mm、臀部角90°是最低門檻。
縱觀最近上市的幾款A級新車產品,大部分座高都在280mm以下、臀部角小於90°。而廣汽AION RT座高達同級最高的320mm,臀部角接近95°,前排頭部、腿部空間均超過1米,這個資料甚至比部分豪華B級車都要優秀。
為了讓座椅設計更貼合大多數人的身形,AION RT的座椅內部採用了雙層高密度海綿填充,中層柔軟,包裹感極強;底層硬度適合,支撐性突出;車內高頻觸控區域100%採用軟包材質。
如果將前排座椅一鍵放倒,再搭配上全新PAD化桌面的車機以及高保真音響系統,車內秒變豪華軟包大床房。
在女性使用者最看重的防曬上,AION RT配備了2塊百萬級豪車都罕見的電動遮陽簾,實現紫外線100%隔絕。遮陽簾巧妙放置在車頂橫樑兩側隱秘空間內,獨有的超小型電機,不影響頭部空間。
AION RT的後備箱同樣有著巧思,很多A+級轎車雖然後備箱空間充足,但開口處很狹窄,拿取深處物體非常麻煩,為此,AION RT將開口尺寸做到了470mm;尾門門檻低至670mm,女士、兒童也方便提放物品;540L的後備箱最多能放下4個行李箱。
同級領先的續航補能體驗
當然,為了解決使用者的續航和補能焦慮,AION RT充分發揮AEP 3.0純電專屬平臺優勢,在緊湊的空間首次實現A+級空間佈局68度電,而同級大多數車型只能做到60度左右的電池容量。
此外,AION RT還將此前只用於800V高壓平臺的碳化矽技術,首次應用到A+級純電轎車上;再加上低風阻、輕量化設計疊加,最終實現11.7kWh/100km超低電耗和650km續航。
在對電芯材料和結構、電解液進行最佳化之後,AION RT可以在普適性最好的400V平臺實現3C快充,3秒補能1km,10分鐘補能200km,30%-80%快充18分鐘。
廣汽埃安副總經理肖勇認為,AION RT在這方面的努力,很可能將一部分PHEV的客戶群吸引過來,尤其是對純電汽車感興趣的愛好者,“價格會影響消費者決策。”
以下為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副總經理肖勇接受未來汽車Daily等媒體的問答實錄(有刪改):
Q:AION RT不管是定位還是價格,很明顯追著小鵬打,我們如何後來者居上?優勢在哪裡?對A+級市場趨勢有什麼判斷?
A:A級車可以說是最大的乘用車細分市場,但智駕市場的普及率不到1%,所以容得下多位王者、友商,以及多個明星爆款車型。大家友好競爭肯定有,畢竟在這麼“卷”的市場裡,產品的定義、設定、價格區間都會有一定重合。
我們一直說AION RT的特點是,高顏值、大空間、長續航、雷射雷達高階智駕、快充補能,用科技去滿足更廣大使用者的需求。我期待AION RT成為明星爆款,而且它具備這個實力。
至於未來汽車市場的發展,先是兩頭,上面是嚐鮮的,下面是比低價的,慢慢向中間最大塊的中/高市場進行滲透。不管A級轎車也好,SUV也好,都會有更多高科技產品得到普及,否則高階智駕只是少數人的“奢侈品”,這不利於未來汽車行業的科技發展。
Q:AION RT的配置比小鵬略勝一籌,今天宣佈價格時很多人在歡呼。我們在最終定價時怎麼平衡規模與利潤?
A:汽車本身就是非常追求規模效應的產業,除非法拉利等超豪華車。不追求規模,是不可能有利潤的,所以AION RT還是要走規模。
關於利潤。廣汽埃安是最早一批做新能源的玩家,2017年成立,2019年推出第一款車。那時候每半年電池續航才多50公里,如今汽車三電的迭代已經飛快。智慧駕駛和智慧座艙也在迭代,我們可以在15萬級別車型配置雷射雷達,得益於廣汽埃安的專屬平臺、工廠,以及埃安140萬輛的市場保有量規模。
Q:去年雷射雷達+英偉達晶片的硬體組合,產品售價一般在25—30萬,今天AION RT打到15萬左右。下這麼大決心做智駕,成本上真的hold得住嗎?
A:成本上大家放心,肯定不會虧本賣車。關於智駕的體驗,首先我們還是要滿足顧客的需求,現在的技術日新月異,智駕體驗也要大家真正做到常用常新。把汽車質量做好、安全做好,是廣汽埃安的信仰。
這裡可以對比一下Robotaxi。Robotaxi要在有限的場景下讓人不要接管,即零接管,想盡一切辦法來提高安全的下限。但是現在C端量產車經常宣傳各種場景都可以開,一旦遇到問題還是會提示駕駛員接管。
所以我們想把Robotaxi的理念帶到量產車上。過去,我們有昊鉑GT、HT,埃安霸王龍等車型的市場經驗,現在我們也希望用最新的技術來去突破不同場景,讓使用者少接管、少驚嚇。
Q:智駕的體驗通俗分為三個階段:敢用、能用、好用。AION RT的能力目前是處於哪個階段?我們端到端方案是什麼樣的?
A:先說結論,AION RT好用,只是能用的話,這個階段已經過了。埃安2019年推出的AION S 就搭載了L2相關功能,比如ACC,那時候主推方案是3R5V;後來推出5R11V,即L2+;再後來推出5R11V1L包括3L(昊鉑GT),到了L2++~L3的水準。
現階段,我們可以完全實現城市NDA,開長途的時候幾乎做到零接管,高速公路場景已經難度很低了。這樣的水平應該已經算是又實用又好用。
大家都在問端到端,每個企業對於端到端的定義不一樣,它也沒有完整的工業定義。我們理解端到端就是不依賴於雲端,而是透過車本身來解決問題。現階段的全球的智駕技術都或多或少依賴於一定的規則條件,要想完全不依賴於規則還有賴於持續迭代。我們認為,有沒有規則並不代表智駕技術水平,關鍵是如何做到好用又安全。
Q:AION RT還沒有開始試駕,請透露這款車的高階智駕實際水平?
A:我們7月份推出的霸王龍已經在市場上銷售,其高階智駕版有很多媒體朋友已經試駕過,我們不敢說遙遙領先,但我們有信心處於行業領先水平。AION RT跟霸王龍是同平臺產品,所以在智駕方面完全可以保持相同水準。
AION RT大概一個月後會正式交付。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我們也會大量邀請愛好者和媒體朋友試駕,大家可以自己選擇體驗路況,不管是城市場景、鄉村場景。
Q:無論是第二代AION V,還是這一次AION RT,埃安一直在重新整理細分市場的產品評價體系,這個策略是什麼?其他電動車品牌相繼推出了增程新產品,埃安相關進展怎麼樣?
A:我們敢於去改變細分市場,智慧化沒有什麼“天花板”,天天可以變。智慧化現在下半場已經進入第二波,國家也在推進智慧駕駛相關牌照頒發,高階自動駕駛進入了普及階段。我們計劃讓每一個細分市場都能儘快實現高階智駕技術的應用落地。
關於增程計劃,我認為當下新能源市場排第一位的是政策,大家要思考國家產業政策往哪裡走。從埃安的角度來講,使用者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而且我們從2011年就已經開始探索PHEV,不缺技術儲備。在未來幾個月,大家就可以看到埃安的PHEV產品。
Q:AION RT上用了650公里續航和碳化矽快充技術,在A+級是比較高的配置。那麼AION RT會不會與同級的PHEV產生競爭關係?
A:650公里長續航、400伏碳化矽技術的應用確實會一部分緩解續航和充電焦慮,也可能把PHEV客戶群吸引過來。我們分析過,同樣都是插混,A級車市場裡面PHEV使用者更多,B級和C級市場可能REV更多。我們認為是價格影響了消費者決策。
30萬以上客戶群有一部分已經被市場教育過了,他們更喜歡純電的駕駛樂趣,買REV只是作為長途出行的保險。而且REV純電續航里程已經越來越長,預計到2025年,REV純電續航里程會突破300公里並且向400公里靠攏。但是PHEV客戶群有點不同,他們對純電續航里程要求沒那麼高,使用場景也往往是由油電混合驅動。
所以AION RT與PHEV客戶群會產生一定重疊,但吸引的是對純電感興趣的愛好者,以及對里程和補能方面有焦慮的客戶群。真正要去與PHEV市場競爭還是得靠智駕技術。舉個不是很恰當的例子,蘋果手機取代諾基亞靠的不是待機時間,而是完全不同的科技體驗。
Q:為什麼新車取名叫作AION RT迅猛龍?AION RT命名有哪些故事?
A:AION RT是基於我們內部的命名規則,比如A+級的車都會用“R”作為開頭,“T”則是轎車的分類。關於迅猛龍,因為轎車代表的主流審美觀點是靈動、優雅、智慧,而且迅猛龍是群體出動,也代表了年輕人的團隊精神。
我們官方名字 AION RT,民間暱稱“迅猛龍”,就像廣州塔,民間暱稱“小蠻腰”一樣。相比之下,SUV車型強調的是力量和透過性,所以第二代AION V起了一個非常有傳播力的暱稱叫霸王龍。
親愛的讀者們,不設定星標,很容易錯過我們的推送,也無法看到封面圖片。請星標“未來汽車Daily”,及時接收每篇推文,期待為您帶來更多更專業的行業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