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多麼勤勞都難以致富……

*請點選上方藍字拂思無邪關注我*
烏俄之外沒時間寫別的原創,就修改釋出一篇2017年的舊文吧:
我們很多人,都有關於貧窮的記憶。我童年最深刻的記憶之一,是有一次被母親綁了起來,打了一頓。別怪我母親心狠,其實這是她唯一一次動手打我,她打我的力度,也是高高抬起、輕輕落下。那一頓打,是略施懲戒,好叫我懂得貧窮是一種怎樣的人生。
我被打的起因,是為了幾個饅頭。那個年代,大國已開始發展,但是在廣大鄉村,貧困依然如影隨形。
那天,母親好不容易從工廠得來幾個大白饅頭,珍惜地放在木櫃上層,好等上高中的姐姐回來全家人一起開頓洋葷。
但饅頭被從幼兒園放學回家的我發現了,跟我一起發現饅頭的還有幾個小夥伴。他們見著大白饅頭的眼神,現在想起來讓人感到心酸,那時候是與我心有慼慼焉,飢餓的小孩天然心靈相通。所以六歲的我,一衝動、一勇敢、一大方,就把那幾個大白饅頭都分給了他們。幾個小壞蛋,風捲殘雲,饅頭吃淨,連屑屑都沒放過。
母親下班回來,發現饅頭已經不見,發現是我這個罪魁禍首乾的好事。我和小夥伴們雖然經歷過一點飢餓,但與母親那個時代的人相比,就成了小巫見大巫。
大X進、公X化、三年災害,母親他們那代人是靠紅薯葉子之類充飢活下來的。而沒活下來的人,大概是吃光了所有能吃的植物葉子,再無可吃。我的外公,就因為得了甲亢,無錢醫治,得甲亢的人吃了就餓,但又窮得填不保肚子,
小時候我對那頓打心有不甘,長大後卻因母親對飢餓的無法釋懷無限悲憫。

之所以突然緬懷起那些關於貧窮的記憶,是因為瀏覽了幾篇關於貧窮的網文。一位作者,應該是80後,出生於偏僻的農村,文中她描述了各個年齡階段關於貧窮的記憶。她說因為貧窮,所以懂得。因為貧窮,她從小就很懂事,長大後,才懂得懂事才是最深的絕望。大概吧,小小年紀,就已經懂得凡事都無法奢求。
她說,因為貧窮,她懂得了自卑;因為貧窮,懂得了剋制;因為貧窮,懂得了要透過努力,出人頭地;因為貧窮,所以懂得短的是人生,長的是苦難。文中得知,作者似乎已”,研究生畢業後考上了公,在一家市級機關工作,現在已經成為部門負責人。她說,說了這麼多,她並不想抱怨命運不公、控訴貧窮有錯。生活已然厚待她,她沒什麼好抱怨的。文末,她祝願所有懷揣著夢想、貧窮卻堅強的人,都能得到命運的眷戀。

這是一篇很好的雞湯文,比其它雞湯文優越感人之處,是有生活最讓人悲哀的真實做支撐。所以,我恭喜這位80後的妹妹,終於可以不再與貧窮為伴,還能有空寫寫文章,激勵那些在因為貧窮無法入睡的人們。
是的,還有很多人因為貧窮無法入睡。一位90後也用她的文字,不斷地描述著貧窮讓她和身邊的人們無法入睡的種種經歷。她說,因為貧窮,大學前她從未走出大山,因為貧窮,她連縣城都沒去過,第一次進城的她不會坐公交車。
在大國,無論你是幾零後,只要不是走肖後,貧窮都可能會給你的人生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貧窮,是無數大國人的夢魘,在雞地屁世界第二的今天,貧窮依舊如附骨之疽,肆虐在鄉村、在城市。
大國統計局的一個統計資料,曾讓我淚奔,7017萬,這是大國貧困人口總數。而大國的貧困標準,是人均年收入2300元。還有一個詞彙,讓我羞愧——“絕對貧窮”。絕對貧窮,是人均年收入不到683元,平均每天不到1.87元。在絕對貧窮中掙扎的人們,是真的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這樣的窮人,在大國還有2100萬。
而今天,我又讀到一個讓我內心五味雜陳的段子。段子說:“用了一麻袋的錢去上了一個大學,換了一麻袋的書,畢業以後用一麻袋的書去換錢,卻買不起一個麻袋。

時代送走了廉價的農民工,卻迎來了廉價的大學生,知識分子產能過剩,滿大街都是大學生。
3000塊的農民工你不一定好找,但3000塊的大學生你隨便招,更可悲的是,這些廉價的大學生正是當年那批廉價的農民工用廉價的收入,辛辛苦苦培養的孩子。
據統計6萬個研究生,17萬的本科生在送外賣,到底是他們辜負了文憑,還是文憑辜負了他們?”
是的,我們都希望所有懷揣夢想、勇敢而堅強的人們,都受到命運的眷顧。
但在大時代面前,我們個體的努力往往微不足道。僅憑個人微薄之力,有時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擺脫命運強加的貧窮和不公。而更多時候,貧窮與不公,看似命運捉弄,其實奧妙無窮。
貧窮,很多時候真的與不努力無關、與命運無關,而與質度有關。
當年大國折騰到一窮二白,終於折騰不動了,也開始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
於是,很多起於貧窮的人,的確抓住了機遇,透過自己的努力與聰明才智,成為了先富起來的人,連帶著促進了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
但貧窮,侵蝕的不僅是身體,更是心靈。底層是身窮新窮,先富起來的人,很多身不窮但心更窮。很多先富起來的,不是人,而是虎。其實,XX猛於虎,所以,稱他們為虎,還是低估了他們。
打虎還在進行,貧窮依然讓人無法入睡。無論多高階的雞湯,無論人們為之感動得多熱淚盈眶,我都覺得不夠有營養,無法治療身窮心更窮的時代痼疾。有些問題,不屬於上帝,屬於愷撒。別去向命運乞求公平,去向質度尋求公平,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憂國憂民的杜甫曾經寫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感動得無數的知識分子熱淚盈眶,但知識分子的目標,不應該僅僅是讓天下寒士(窮知識分子)俱歡顏。知識分子,不應該滿足於寫就最高級別的心靈雞湯。知識分子,因為貧窮,所以應該懂得更多。知識分子,應該引導人們一起去追求全社會的福祉,建設廣廈萬間、庇護每個國民。
今夜,還會有多少人因貧窮無法入睡,我們將一次又一次拷問自己的良心,鞭策自己去發聲、去尋求公平與正義。那樣,在我們死時,才能在自己的墓誌銘上寫上:至少我們盡力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