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稅戰越演越烈,讓我回想到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時。當時很多中國人都有顧慮,主要是擔心優秀的跨國公司進入中國,會沖垮自己的企業,因此中國入世還有一些保護條款,包括但不限於:
1.關稅不是一步減到位的,而是有一個緩衝期,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享受關稅最惠國待遇,即一開始,關稅就不是對等的;
2.中國逐步放鬆外商投資的領域,而不是全面放開;
3.不少領域的外商投資,有合資要求,即必須有中企的股份,且有技術要求,即“以市場換技術”。這方面最成功的例子是高鐵,西門子等要進入中國市場,必須拿出技術,經過中國的消化和改進,我們的高鐵已獨步天下。
中國入世後,確實有一些企業破產。但民企異軍突起,以極高的效能價格比,走向了世界市場。
有一年,我到浙江的一個鄉考察,這個鄉只生產一種產品,防風打火機。開始,只有日本生產防風打火機,打火機火苗的顏色只有3種,市場價格上百元。
這個鄉生產防風打火機後,火苗有了7種顏色,價格打到了一隻2元人民幣,防風打火機佔了國際市場90%的份額。
這就是走自己的路,一旦走通了,讓他人無路可走。當時,日本向世貿組織起訴這個鄉,世貿組織派專家來核實成本,發現這個鄉精密分工,以家庭為單元,每家生產一種零件,確實做到了如此低的成本,結果這個鄉打贏了官司。
中國在自由貿易原則下,佔領了中低端國際市場,但並沒有止步,只生產中低端產品,而是不斷向高階衝擊。據國外媒體評估,中國製造2025的計劃,已完成了90%以上的任務。


以前的盾構機要從德國進口,每臺幾億元,自己能生產後,每臺僅幾千萬元。而且尺寸更大,功能更強。目前,中國的盾構機已佔領世界90%以上的市場,已沒有德國什麼事了。

美國當初讓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有兩個想法:一是佔領十幾億人的中國市場,另一個是認為中國加入世界經濟大合唱後,會改變顏色。但實際效果與美國預期完全相反,所以美國不少人非常後悔讓中國加入世貿。
為擺脫自身尷尬,讓自己再次偉大,現在美國不惜毀掉一手建立起來的自由貿易體系,開始揮舞關稅大棒。
“川建國”的如意算盤是:
1.進口關稅大幅增加,從而平抑貿易逆差;
2.由於美國是消費市場大國,如果企業不想放棄這個市場又要避免高關稅,可以在美國建廠,這就迫使製造業迴流,會增加美國GDP,並且,美國也學中國,要求國外投資商帶技術,也是市場換技術的路子。
3.高關稅迫使中國談判,希望中國再次大舉購買美債。
4.對所有國家都提高關稅,防止中國走轉口貿易,從而避開關稅壁壘。
“川建國”美夢成真的前提是中國不抵抗並願意來電談判。但沒想到遇到中國選擇了硬扛,“川建國”後面的加稅,已不是正常的關稅戰,而是賭氣。對此中國心知肚明,明確表示,如果美國再賭氣加關稅,中國不會再跟,蔑視之態躍然紙上。
中國硬扛,自身會有損傷,但對扛過房地產風波、疫情風波的政府來說,定力十足。

1.中國有不少出口產品,雖然加了鉅額關稅,但仍比其他替代品便宜,對關稅影響不明顯。舉一個例子,酒瓶上貼的標籤,中國約2元人民幣一張,美國約20美金一張,關稅漲一倍,只會對美國的通貨膨脹造成影響,但對中國的出口沒有根本影響。
2.出口轉內銷,加大國內消費力度。提振國內消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果中國每個省都像廣東、浙江那麼富有,一個省就有歐洲一個發達國家的消費水平,就可以真正實現內迴圈。
3.尋找替代出口,比如“一帶一路”。
4.政府直接補貼出口企業,讓他們渡過難關。
其實,中國之所以硬氣,正如美國前國務卿布林肯所說,關稅大戰中國還有很多牌可打,美國已無多少牌可打。最後的結局還是要坐下來談,互相妥協,達到一個新的平衡。
至於我們老百姓,和國家保持一致,借用鄧小平同志的話:舞照跳,馬照跑,過好我們的每一天。
—— · END · ——
No.6313 原創首發文章|作者 何一平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
歡迎點看【秦朔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