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漫天雪
大家都知道,我們對川普打貿易戰、加徵關稅持強烈批評態度,因為這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雙輸招數。經濟學原理已經清晰地揭示,自由貿易是繁榮與和平的根基,最好的貿易政策就是“三零”:零關稅零壁壘零補貼。“三零”不需要簽訂任何貿易協定,不需要任何談判,是可以立即單邊實施的,就像中國對最不發達的43個國家單方面三零一樣,這是雙贏的安排。
當一國對他國加徵關稅,最好的應對之策不是對等反制加徵關稅,而是繼續“三零”,這才是對本國最有利的。很簡單的道理,甲村不讓乙村的商品進來,乙村村民最好的辦法,不是對等地不讓甲村的商品進來了,而是繼續購買甲村的商品,因為甲村的相關商品相對於乙村,有比較優勢,有利於降低乙村的生產成本,造福乙村村民。假如越南不讓中國的蘋果進入越南,而中國繼續允許越南的榴蓮進入中國,那麼很顯然,越南人就吃不上便宜的中國蘋果了,而中國人可以繼續吃上越南的便宜榴蓮,中國人相對於越南人,福利改善了。
但是政客的目的與大眾的目標並不一致,一國國民的價值排序也不是鐵板一塊,因此就會出現,壓力集團要求禁止外國商品進入本國,排斥競爭獨享壟斷利益。它帶來的經濟後果必定是:消滅比較優勢,本國壓力集團用質次價高的商品收割本國消費者,同時令其他企業成本上升,邊際生產者退出供給,帶來物價上漲、工人失業、實際工資率下降、生活水平倒退。
政客的行為,當然也是理性的。因為壓力集團代表著選票,決定了執政地位。而消費者人數眾多,目標不一,難以組織;同時沒受過經濟學訓練,不懂單邊三零的好處,腦子裡卻裝滿了國家利益、民族產業、充分就業等集體主義的大詞,要是誰對本國加徵關稅了,那就必須報復回去。在這種民意之下,政客即便明知這樣做不對,也必然會迎合大眾輿論,反正自己也沒啥損失,代價都是別人承受,何樂而不為呢?
川普就是這樣對美國公眾講的,他說加拿大、墨西哥、歐盟、中國,都佔了美國的便宜,你們對我加徵關稅,我就要對等對你們加徵關稅,把損失補回來。
那麼我們就按照川普的思路,看看中美雙方到底對進口產品徵收了多少關稅呢?
美國的進口關稅平均稅率,對待WTO成員國和最惠國,是5.48%。但是根據國別、原產國、特定商品等有一定的差異,例如對中國輸美商品的平均關稅為2.86%。美加墨自貿區,關稅是零。
中國的關稅平均稅率為7.3%,也是全球較低水平。跟美國一樣,也有很多例外情況,對WTO及最惠國,平均稅率為11.12%;但是同樣有國別自貿協定、以及特定商品等差異,例如中國-馬爾地夫自貿協議,96%的產品稅目是零關稅;對43個最不發達國家是零關稅;對RCEP國家,零關稅覆蓋了90%以上的商品,而RCEP國家包含了東盟自貿區(CAFTA),這是東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的原因,也是現在我們能吃上很多便宜的熱帶水果的原因,而中國的工業產品源源不斷地輸入東盟,也改善了當地的經濟,造福了東盟民眾的生活。
所以總體來看,中國和美國,都是相對低關稅國家。因為平均數只能當一個參考,不能表現出對具體商品和國別的狀況。同時,我們已經講過,關稅現在已經表現出強烈的“非財政目的”,打出保護民族產業、保護就業的大旗,實際上用於掩蓋國內干預的失敗,服務於壓力集團的利益,因此總是根據政治狀況不斷調整。有時候以反傾銷、反補貼等名義加徵,有時候直接調整稅率。例如最近川普就對中國產品加徵10%關稅,而中國也實施了反制,對美國農牧產品等加徵10-15%的關稅。
這是加徵。也就是在基礎稅率的基礎上再加。比方說中國輸美產品原平均稅率是2.86%,現在就變成了12.86%;而中國同樣,現在美國的豬肉牛肉大豆等,關稅稅率就變成了17.3%。
但是這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別,那就是美國是直接稅國家,中國是間接稅國家;美國聯邦以所得稅為主體,各州以銷售稅和財產稅為主體;而中國以增值稅為主體。增值稅是流轉稅、環節稅。
增值稅是一個非常陰險的稅種,它實行的上下游全鏈條式管理,把所有人變成了國家的義務稅收管理員、監督員和告密者。增值稅覆蓋了每一個交換的環節,覆蓋了幾乎所有的商品和勞務,它的計稅方法是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這意味著企業在採購時,必須向上遊索要發票,讓上游納稅,才能抵扣進項稅。否則,它的銷項沒有抵扣項,就意味著稅負幾何式提升。由此,不用稅務局管,下游就監督著讓上游把票開了,把稅交了。
現在又實行電子票據,直接聯網,那就意味著你的每一筆收入和開支,老大哥都看得清清楚楚。
從政府的角度看,什麼稅、以及什麼樣的稅收徵管設計能夠最方便、最全面、且以隱秘的方式徵收,就是最好的稅。增值稅就是這樣的稅種,它環環相扣,極為高效,類似於米爾頓·弗裡德曼式的代扣代繳所得稅制度。當然,高效只有在市場上才是好的,我們從來不會盼望一個劫匪“高效”地去搶劫和殺人。
正是因為增值稅這種鏈條式管理的性質,就註定了在進口環節,進口商也要繳納進口環節增值稅。跟國內增值稅一樣,絕大多數商品和貨物,稅率是13%——要保持稅制“公平”。剛才說了,必須交,不交的話,下游先不能要你的東西。
那麼繼續以上面進口美國的豬肉牛肉大豆為例,進口商實際付出的稅負是:關稅7.3%,進口環節海關代徵增值稅13%,總的稅收負擔率是20.3%;本次加徵10%後,那就是30.3%。
如果是進口特定商品,例如美國的大排量汽車,那麼稅率更高。假定進口一輛4.0升以上汽車,關稅稅率為15%,加徵10%,消費稅為40%,增值稅13%,有下表:

2023年我國進口環節增值稅是1.84萬億元,佔全國總稅收的10.17%;進口環節消費稅是1085億元。而關稅,只有2591萬元,不及增值稅的零頭。
而美國,沒有增值稅,當然也沒有進口環節增值稅。
聯邦層面,一般進口商品就平均只徵收2.86%的關稅。在州這一級,會在銷售時徵收銷售稅,稅率各不相同,例如加州對電子產品是7.25%,紐約對服裝為4%,等等,五花八門,就看要討好哪些選民。
川普加徵關稅的宣稱理由就是,貿易要公平,你對我徵多少,我就要對你徵多少,他認為,進口環節增值稅(不論什麼稅,只要在進口環節徵收),那就是“隱性貿易壁壘”,所以必須透過加徵關稅的方式抵消他國,把損失補回來。
他一直要退出美加墨自貿協議(USMCA),有防止中國商品借道銷售美國的考慮,同時也有另一個考慮就是,加拿大和墨西哥都有進口環節的流轉稅,例如加拿大進口環節商品及服務稅,聯邦統一為5%,統一銷售稅,各省不同,安大略為13%、新斯科舍15%;墨西哥則有進口增值稅,稅率為16%,這抑制了美國商品對加墨兩國的輸出,造成了美國的逆差。
川普不應該對外加徵關稅,這在傷害外國企業的同時,必將傷害美國消費者,同時抬高美國企業的生產成本,導致製造業轉移。他最好的應對辦法就是單方面三零。但你指望一個骨灰級走火入魔的重商主義者這樣思考問題是不現實的,而面對美國國內的壓力團體,這樣一個機會主義者也不可能這樣做。所以比較務實的辦法是,中國對美商品單方面三零,這與中國長期以來倡導的自由貿易理念是相適應的。
現在的情況,有很大的降稅空間,應當把進口環節稅收全面降下來。一方面中美貿易數額巨大,雙方經濟互補和依存度極高,透過降低進口環節稅收,充分發揮比較優勢,造福本國消費者,同時造福美國人,促進雙方經濟進步,進而造福全世界。另一方面,也不要給川普留下攻擊的口實。
民眾應當有清醒的認知,減稅,永遠是對的;當兩國稅收不一致的時候,應當按照孰低原則來處理。就像一個劫匪,搶了甲100塊錢,搶了乙50,這時候你應該呼籲,最好是誰都不要被搶一分;差一點的辦法是,兩人都搶50;最差的辦法就是,都搶100,並且把這叫做“公平”。

下面是口碑最好的,謝宗林翻譯的《人的行為》,限量超值附贈四大獨家資源:
資源一:《人的行為》《經濟科學的最終基礎》《自由秩序原理》三本書的思維導圖,原來售價99;
資源二:《人的行為》精讀講解的音訊課程,原來售價199;
資源三:英文原版《人的行為》的書籍朗讀,對應英文版裡邊每一章的小節,並把中英文對照文字放在了音訊下方,可以邊聽英文邊看文字。前兩年做的,工作量巨大,但這次同樣買書免費附贈。
資源四:英文、謝譯、夏譯三個版本混排《人的行為》電子版,下單任意一本書籍或打賞文章,都可以獲贈此電子版。
買一贈四,收穫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