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絕望中尋找希望:德州華人集結反對HB17,我們需要你

4月2日,德州HB17提案的Committee Substitute版本橫空出世——一紙草案,赫然導致:2025年9月1日起,中國留學生和持工作簽證者,禁止在德州“買房租房”
這一版本的出現,如同晴天霹靂,震驚了整個華人社群。許多人甚至不敢相信,在2024年的今天,竟然還有如此赤裸裸、極端排外的法案。這,已不再是“國家安全”的幌子,而是新版的《排華法案》。
但,在絕望中,我們看到了一束束希望之光。
勇敢的人,在行動
很多有擔當、有專業能力的華人選擇了不逃避。他們用自己的方式,直面這場風暴。
  • 律師們,犧牲週末時間,翻閱案例,寫出通俗易懂的法律解讀。他們說明“Domicile(居住地)”在美國法律中的真實含義,指出持學生簽證和工作簽證者,其法律上的“Domicile”仍在中國,因此正中HB17下懷。
(案例截圖)
  • 學者們,用圖表和資料直觀展現10英里禁居圈的荒謬:這個條款一旦實施,基本等同於將大多數中國人驅逐出德州。
  • 歷史志願者,找到了1921年德州立法季中“禁止中國人買房”的原始提案文字。這個禁令一直延續到1965年才被正式廢除,當時德州政府承認那是“具有歧視性的法律”。他們將這些原文文獻放到議員們的辦公桌前,讓人直視歷史,不重蹈覆轍。
這是一次全民動員的抗爭,是不同身份、不同背景華人的共同努力。
奧斯汀議會門前的堅守
從4月7日開始,德州華人自發輪班,在奧斯汀議會大廈門前舉起橫幅,反對HB17和SB17。
你可能不知道,德州議會季每年有超過8000個提案,大多數議員甚至工作人員都沒聽說過HB17、SB17。華人選擇主動出擊,在議員上班的必經之路上“刷臉”,讓他們開始注意、開始討論這些法案到底意味著什麼。
草根遊說在nuisance
每天都有志願者組成的“遊說團隊”,逐一走訪議員辦公室,特別是60位簽署了HB17的共和黨議員。
你可能想不到,很多共同作者議員自己都沒讀過完整提案內容,更沒有看過4月2日的版本。他們的辦公室人員聽到提案會禁止留學生租房時,驚訝得張大嘴巴——因為他們中有些人還是兼職房產中介,深知這會對整個亞裔社群造成怎樣的傷害。
志願者們精心準備的資料在這一刻發揮了價值,草根沒有遊說資金,就靠自己雙手、雙腿和誠意走出去,一個個辦公室去聊,要求立法者把“個人”從整個提案中剔除。
每一個聲音,都至關重要
你無法來奧斯汀?沒有關係!
🔹 有教授主動聯絡德州高校,希望學校出面捍衛國際學生的居住權利,目前已收到Texas A&M和UT系統內多所學校的回應。
🔹 有朋友聯絡自己公司的government relationship部門,把提案對公司運營的風險,傳遞了過去。
🔹 還有很多草根群眾,加入“打電話行動”,每日按照【Calling List】給議員打電話,傳遞社群反對的聲音。
每一個電話、每一封郵件、每一次對話,都是一份壓力,一份力量
時間,是最好的朋友
據悉,下週HB17可能會迎來新的修訂版本,但尚不清楚是變得溫和還是更為嚴厲。
在德州議會季,時間是一個強大的變數——只要我們能拖住它,能不斷施加輿論和政治壓力,就可能像2023年的SB147一樣,讓提案錯過投票視窗,最終“技術性死亡”
所以,現在的你能做什麼?
德州眾議院有150位議員,而我們的志願者都有自己的全職工作。他們請假、輪班、奔走,只為了爭取我們的居住權利。
未來三週將是關鍵視窗期。
📍 無論你身在奧斯汀、達拉斯、休斯頓、聖安東尼奧、或者其他德州城市,📍 無論你是為了草根權益,還是為了商業投資,📍 只要你想為華人發聲,我們需要你!
✅ 如果你有時間,來奧斯汀加入橫幅團隊或遊說志願者;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XH5SLaJhzZYUnR7T6
✅ 如果你有資源,聯絡媒體、組織校友會、商會、行業協會、動員教會支援;
✅ 如果你英語還不錯,可以打電話給自己的德州州議員(Texas House Representative),表達自己的擔憂,尋求和當地辦公室的工作人員有一個面對面的會面。
在這裡查你的Texas House Representative:https://wrm.capitol.texas.gov/home
✅ 如果你只能遠端參與,就加入打電話小組,每週10分鐘打幾個電話,也能發揮關鍵作用。可以新增我們的微信小助手:DFWCA,併發送入群申請,您將被邀請加入相關行動群,隨時獲取最新通知和進展。
同時,我們也看到了現實中的危險已經在發生——已經有留學生在UT Austin邊上的公交車站,遭遇了種族主義者的當面辱罵
對方根本分不出她是中國留學生,還是在美國長大的華裔二代,罵的只是一句:“Asian,滾出去!”
全程長達五分鐘,周圍沒有一個人替她發聲
她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我們不怕絕望,我們怕的是沉默。
這不是一個人的戰鬥,而是我們所有人共同的守護與反擊。
讓我們在絕望中尋找希望,在希望中繼續前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