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22年中國癌症統計報告,CRC在我國的新發病例高達52.71萬,死亡病例為24萬,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惡性腫瘤中分別位居第二位和第四位[1],疾病負擔沉重。
朱驥教授表示,約70%的CRC患者在診斷時已經出現轉移,標誌著病情進入晚期階段[2]。儘管基因檢測技術和藥物研發取得了重大進展,CRC患者的生存期也得到顯著改善,但對於CRC的治療仍存在諸多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
目前,對於CRC的治療以主要以化療聯合靶向治療作為一線治療方案。自2005年全球首款抗EGFR藥物西妥昔單抗在中國獲批上市用於治療晚期CRC,此後的十多年裡國內CRC領域再無抗EGFR同類靶點產品問世,臨床用藥選擇相當有限。此外,在實際臨床治療中仍有諸多晚期CRC患者未進行基因檢測而直接接受治療,導致患者無法從精準治療中獲益。因此,針對CRC的診療現狀,透過加強新藥研發、提高基因檢測普及率以及最佳化治療方案,是滿足患者臨床需求、提升治療效果的關鍵方向。
西妥昔單抗β的問世,打破了西妥昔單抗進口壟斷的局面,填補了我國腸癌治療領域缺乏國產抗EGFR單抗藥物的空白,為中國CRC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療選擇。
張蘇展教授表示,當前,針對晚期CRC的治療主要以化療為基礎,聯合靶向治療或者免疫治療進行一線治療策略的選擇,西妥昔單抗β的上市無疑給CRC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希望。西妥昔β單抗的Ⅲ期臨床試驗顯示[3],針對RAS/BRAF基因野生型mCRC的患者,西妥昔單抗β聯合FOLFIRI化療方案,與單獨使用FOLFIRI作為一線化療方案相比,中位無進展生存期(mPFS)延長至13.1個月(對照組為9.6個月),中位總生存期(mOS)也提升至2.3年(對照組為1.9年)。此外,在安全性方面,西妥昔單抗β聯合FOLFIRI方案耐受性良好,嚴重輸液相關反應的發生率僅為0.3%。這些資料進一步彰顯了西妥昔單抗β在生存獲益上取得的顯著優勢。同時,腸癌治療領域部分國產創新藥物已進入國際市場,並在全球臨床試驗中表現出顯著療效,且治療無種族差異。未來,期望國產藥物在已有藥物基礎上取得更多進展,同時希望自主創新藥物能儘早進入國際臨床試驗並獲得國外批准,為全球CRC帶來福音。
在臨床上,除了密切關注藥物療效及安全性等核心指標外,患者報告的結局指標(PRO)也逐漸得以被重視。PRO從患者的角度反應資料,不同於客觀的醫學檢測結果,更能體現患者的實際感受和體驗。因此,在腫瘤治療的過程中已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提倡。
王暢教授表示,PRO提倡的以患者為中心的治療理念,與本次CSCO大會“以患為本,共享未來”的主題高度契合。在CRC臨床管理與治療中,不僅需要關注抗腫瘤的治療效果,如PFS、OS及客觀緩解率(ORR)等指標,還需兼顧患者的症狀、生活質量及自身感受等多個維度的主觀指標。
透過PRO的收集與分析,臨床醫生能夠及時獲取患者的治療反饋,包括毒副反應、症狀改善情況及生活質量等變化,從而為醫生提供了更全面的視角,以更精準地評估不同治療方案的療效和副作用,從而選擇最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此外,PRO為患者提供了一個表達自身感受的平臺,有助於醫患之間的有效溝通。基於患者的即時反饋,醫生能夠靈活調整治療規劃,有效滿足患者的合理訴求,進而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念與依從性。
PRO在國外早已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在CRC治療領域,如應用PRO比較了不同護理模式對CRC倖存者的生活質量的影響[4];應用了PRO比較化療週期、有效率等客觀檢查結果,為CRC患者的診療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意見[5]。目前國內PRO仍處於起步階段,大部分研究均是直接應用國外量表來評估患者的症狀、生活質量。臨床護理人員在重視患者報告結局作用的同時,也要積極研製出符合中國國情的CRC患者報告結局的測量工具,以期延長中國CRC患者生存期的同時又能改善其生活質量,從而達到最優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滾動可看完整版):
[1]Han, B., et 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22.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 2024. 4(1): p. 47-53.
[2]SHAUKAT A,LEVIN T R.Current and future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strategies[J].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2022,19(8):521-531.
[3]西妥昔單抗β說明書
[4]AREM PH D H,LANDRY PH D M,BERG PH D C,et al. Quality of life among cancer survivors by model of cancer survivorship care[J]. J Psychosoc Oncol,2021,4(8):1-13.
[5] ARNOLD D,PRAGER G W,QUINTELA A,et al. Beyond second-lin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J]. Annals of Oncology,2018, 29(4):835-856
[6]Xia F, Wang Y, Wang H, et al. Randomized phase ii trial of immunotherapy-based total neoadjuvant therapy for proficient mismatch repair or microsatellite stable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torch)[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4, 42(28): 3308-3318.
*此文僅用於向醫學人士提供科學資訊,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