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縣城的街頭,霓虹燈和電子廣告屏隨處可見。其中一塊閃爍的螢幕上赫然寫著:“AI智慧空間”“演算法提分艙”“24小時督學”。這些廣告背後,是被科幻海報裝飾的玻璃房,裡面坐著戴著耳機的學生,他們用五千多元購買了一臺學習機、一名“督學教練”,以及一場關於分數的荒誕實驗。這不僅僅是一場教育變革,更像是正在縣城上演的《黑鏡》番外篇,每個螢幕都在播放被演算法切割的青春。
01|演算法經濟學——被編碼的奮鬥神話
縣城的家長,正在復刻《她》中的人機依存關係。
在《機械姬》裡,程式設計師透過程式碼測試AI的覺醒;而在AI自習室中,一位母親正檢視兒子學習機的報告,系統顯示他已掌握二次函式,但實際考試成績卻遠未及格。兩者的鏡頭語言有著相似的諷刺:閃爍的綠燈、麻木的面孔,鏡頭俯視下,年輕的靈魂正在被資料流淹沒。
這一現象背後,是教育焦慮與技術崇拜的交織。AI自習室從一線城市蔓延至縣城,品牌推出的智慧學習機,配套裝置和服務總費用可高達數千元。家長們不再僅依賴老師或補習班,而是寄希望於演算法塑造孩子的未來。這些教育產品不僅僅是商品,更像是“命運”的賭注。
然而,在這場演算法主導的教育實驗中,孩子們究竟是在真正學習,還是在被資料切割成一條條被程式設計的成長曲線?

《機械姬》劇照
02|人機共生:從《她》到《機械姬》
在《她》中,西奧多與作業系統薩曼莎之間建立了深刻的情感聯絡,儘管薩曼莎並非具象的存在,但她透過情感互動成為西奧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種由情感延伸出的依賴關係,揭示了人類在情感空虛與技術進步間的微妙平衡。同樣,在AI自習室中,學生與系統之間逐漸產生了依賴感——演算法與資料分析成為他們學習的核心支撐,成績單上的數字逐漸綁架了他們的自我認同。學習機的演算法成為他們的監督者,家長則透過資料監控他們的學習狀態。分數不僅決定了學生的學業軌跡,也逐漸塑造了他們的自我認知。

《她》劇照
這種程式化學習模式的背後,是一個看似高效的“教育機制”,卻在無形中塑造了學生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在這樣的系統中,學生很少有機會質疑或偏離演算法既定的路徑。正如《機械姬》中的程式設計師逐步被AI情感掌控,學生是否也在不知不覺間成為了演算法的“被馴化者”?
然而,這種人機共生是否會抑制真實思維與創造力的萌發?在這種程式化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們很少有機會質疑或突破演算法既定的路徑,逐漸喪失了自由探索與深度思考的空間。正如《機械姬》中程式設計師逐步失控,學生是否也在無形中成為了資料的奴隸?

《機械姬》截圖
03|虛擬與現實的交織:自由意志的消失
《楚門的世界》《她》和《機械姬》都提出了一個共同的問題:當技術成為人類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時,個體的自由意志是否會被削弱?在AI自習室裡,學生的學習程序和路徑被系統演算法主導,表面上的自由選擇,背後卻是資料和模型的安排。學生是否真的擁有“自由”的學習空間,還是早已走進了演算法所設計的狹窄路徑?
《楚門的世界》講述了一個人從無知到覺醒的過程,楚門最終發現他的生活被精心編排,無法真正自主。在AI自習室中,每一步學習行為、每一個知識點的掌握,都被系統的演算法精密規劃和反饋。表面上,學生似乎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定製學習內容,但這種“自由選擇”的背後,實際上是一個由演算法構建的封閉程式。
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中,學生的學習路徑由系統規劃,每一次點選、每一組習題,都經過精密計算。表面上,他們可以自主選擇學習內容,但實際上,他們的成長軌跡早已被演算法編織成固定軌道——一條精確到毫秒的、資料化的“求知路徑”。這種“自由選擇”,真的自由嗎?
《楚門的世界》中的楚門最終衝破了鏡頭,走向了未知的真實世界。而在AI自習室裡,孩子們是否能突破螢幕之外的世界,走向屬於自己的自由?還是他們會永遠被困在演算法編織的虛擬框架內?

《楚門的世界》劇照
04|教育迷思:技術崇拜與人類本能的博弈
AI自習室的出現,反映了社會對教育技術的巨大信任與崇拜,但這種信任真的能解決教育的根本問題嗎?教育的真諦不僅僅在於提升成績和知識,更在於培養獨立思考、批判精神與創造力。而在以AI為核心的學習環境中,所有學習行為都在某種程度上被標準化和程式化,逐漸壓縮了學生獨立選擇和深度思考的空間。
技術的引入帶來了便利和高效,但是否真能取代教育應有的人文關懷?AI自習室的崛起,折射出社會對教育技術的過度依賴。教育不僅是分數的提升,更關乎如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在AI主導的學習環境裡,學生的學習行為變得越來越標準化、程式化,這是否意味著教育的多樣性和人文關懷將逐漸消失?

《她》劇照
如果未來的學習都由演算法驅動,那麼教育的靈活性、個性化甚至人文關懷是否會被壓縮到最低?如同《機械姬》和《她》中的人機關係逐漸模糊,我們是否也需要思考:AI時代下,教育應該培養怎樣的人?是流水線上的“高分機器”,還是擁有自由思維的創造者?
05|技術的虛假自由與真實教育目標之間的張力
《楚門的世界》最後,楚門選擇走出由他人操控的虛擬世界,進入一個未知但屬於自己的真實世界。對於AI自習室來說,儘管技術為學生提供了高效的學習工具,但教育的核心目標不應僅僅是提升成績,而是幫助學生培養獨立思維、創新能力和個性化發展。
如果AI能夠像《她》中的薩曼莎那樣,在幫助學生的同時,保持學生的獨立性,那麼AI自習室或許還能成為有意義的教育工具。否則,它或許只是另一場《機械姬》式的困局——看似掌控一切,實則深陷其中。

《楚門的世界》劇照
結語:人機關係的反思
AI自習室的出現,反映了技術對教育領域的強大滲透,但它所帶來的不僅是高效與便利,也有可能引發對學生獨立性和創造力的壓制。我們需要謹慎對待技術在教育中的角色,尊重個體自由和成長空間,避免將學生的學習與人生路徑完全交由演算法來決定。技術能夠為教育帶來創新,但真正的教育目標是讓學生在自由與思考的土壤中茁壯成長。
AI自習室的崛起,雖然是教育技術化的必然趨勢,但在高效與便捷之外,我們是否忽略了教育的真正意義?如何在技術與人類思維的交匯處,找到自由的學習空間,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力,才是未來教育的真正挑戰。
如果AI是教育的未來,我們必須確保,它不會成為學生思想的終點。
作者:李樂彬
編輯:張先聲

凹凸鏡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鏡DOC
推廣|合作|轉載 加微信☞zhanglaodong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關心普通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