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篇:從東莞車間到華爾街的逆襲敘事

BIYA 上市敲鐘撒花儀式
2025年3月27日,納斯達克交易大廳的開市鐘聲為一家名為柏雅國際(Nasdaq: BIYA)的中國企業響起。這家總部位於東莞、主營藍領人力資源SaaS平臺的公司,以每股5美元的價格募資1000萬美元,上市首日股價上漲6.67%,27號敲鐘當天股價更是上漲近30%。然而,真正吸引資本市場關注的,卻是這家公司背後的關鍵人物——至真資本創始合夥人周治良。這位在29歲便曾創造Armlogi Holdings(Nasdaq: BTOC)納斯達克最年輕上市公司CFO紀錄的金融新秀,正以“家鄉賦能者”的姿態,將東莞製造業的數字化轉型推向全球舞臺。

BTOC 上市按鍾
而在傳統金融機構紛紛迴避中小企業之際,周治良為何選擇柏雅國際這樣一家2022年營收僅1316萬美元、同比下滑36.8%、負債達670萬美元的企業作為“資本試驗場”?答案或許藏在他“非典型投行人”的成長經歷中。
二、人物特寫:“市井俠客”的資本哲學
(1) 從莞商基因到華爾街規則

BIYA上市- 世界莞商青年會成員合作
周治良的金融啟蒙始於東莞——這座“世界工廠”開放且包容,“厚德載物,海納百川”的城市精神一直刻在莞商的基因裡,從而塑造了他“資本向善”的價值觀。而在擔任Armlogi Holdings(Nasdaq:BTOC)CFO 財務總監的職業經歷則讓他深諳中小企業生存痛點。在主導Armlogi 5千萬美元融資案例時,他創新性地將傳統物流企業與資本市場的“語言鴻溝”轉化為增長動能,這一經驗後來也被複刻至柏雅國際:將線下零散的勞務派遣交易升級為標準化的SaaS服務平臺,整合企業的核心優勢以及中國企業出海的迫切海外用工需求,為企業做好完備的國際資本所認可的戰略規劃。
(2) “非典型投行人”的俠客夢

周治良接受納斯達克交易所採訪
“小時候受古龍武俠小說影響,我一直嚮往著鋤強扶弱的俠客生活。”周治良在採訪中笑言,“中小企業規模小、上市難、見效慢,向來不受傳統金融機構青睞,但正因為如此,它們更需要專業的支援。” 他選擇深入服務中小企業,從基金孵化、國際戰略規劃、品牌海外IP保護、上市輔導到併購融資等“五大賦能”體系入手,全方位幫助企業突破瓶頸,實現上市融資、發展升級,真正助推中小企業走向更大的舞臺。
三、資本鍊金術:拆解柏雅國際的上市方程式

BIYA上市- 大屏全員
長期以來,以“工務園”為品牌的柏雅國際未受到國內資本市場的關注,但在海外市場,這一模式早已被驗證極具價值,對標美國同行Upwork、Fiverr及Deel等藍領人力SaaS企業,柏雅國際的價值明顯被低估。作為深耕珠三角、長三角的藍領人力數字化平臺,工務園已累計服務超過9000家企業,成為東莞乃至整個中國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典型案例。儘管過去幾年柏雅國際的財務表現有所下滑,但管理團隊在疫情、貿易戰等重重困難中展現出強大韌性,持續開拓國際市場,這一戰略遠見恰好契合至真資本的賦能模式。至真資本精準評估企業價值、管理層能力以及市場前景後,果斷入局,以專業力量幫助柏雅國際完成赴美上市的夢想。
然而,柏雅國際的上市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初期因為企業沒有聘請專業的上市輔導團隊,缺乏專業上市輔導和統籌經驗,一度造成時間與成本嚴重失控。至真資本介入後,迅速啟動全面戰略重組,建立審計、法律及投行資源的高效協同機制,僅用數月時間便成功推動公司登陸納斯達克,實現跨越式突破。這正是資本的力量,更是“非典型投行人”周治良堅守的初心和使命。
四、啟示錄:出海企業的時代命題:從“套利者”到“共建者”
柏雅國際成功上市後的故事為出海企業提出了一個時代課題:企業與資本如何實現深度共建,形成長期價值閉環?至真資本透過多個上市的成功案例實踐,逐步摸索出“上市輔導+產業孵化”的雙驅動模式,與企業共同制定出海戰略,深入產業鏈條,最佳化業務模式,最終實現資本市場的高度認可。

RVC LOGO – 以價值增長為導向的美股上市投資機構
至真資本不僅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援,更深度參與企業的戰略規劃、品牌塑造與運營管理。透過長期陪伴式賦能,幫助企業構建起真正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業務生態。柏雅國際的成功經驗啟示新一代出海企業:只有從單純的“套利者”蛻變為深度參與產業升級與全球化的“共建者”,才能在全球經濟版圖中真正立穩腳跟。
結語

周治良演講- 納斯達克大屏直播
從莞商精神到華爾街傳奇,周治良和至真資本正在創造一種新的商業正規化:以資本力量賦能企業,以產業智慧推動經濟升級。這不僅是資本市場的勝利,更是東莞乃至中國新一代企業家邁向全球舞臺的里程碑。未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沿著這一軌跡前行,書寫屬於中國企業全球化的新篇章。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和金融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