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罕見!IPO大爆發!

資本市場久違的一幕出現了。
2025630日,A股三大交易所上演了一場令人瞠目的IPO盛宴——單日新增受理41家企業,其中北交所獨佔32家,科創板5家,深交所4家。這一數字不僅創下年內單日受理峰值,更如同一枚訊號彈,照亮了沉寂許久的資本市場夜空。
這一夜僅是2025IPO浪潮的冰山一角。整個6月,A股新受理企業數量達150家,占上半年總量的85%;而2025年上半年A股已受理177家企業,這一數字已超過去年全年受理總數。與此同時,港交所也迎來爆發式增長,上半年43IPO募資1067億港元,同比飆升688%,甚至超越去年全年總額。
截至6月28日,IPO排隊企業共280家,其中:
滬主機板共31家其中受理9家,問詢11家,提交註冊2家,上市委會議透過2家,中止7家科創板共32家其中受理12家,問詢11家,提交註冊1家,中止8家。
板共26家其中受理7家,問詢4家,提交註冊1家,上市委會議透過3家,中止11家
創業板共32家其中受理17家,問詢4家,上市委會議透過3家,提交註冊2家,中止6家
北交所公開發行並上市排隊企業共159家其中受理64家,問詢60家,上市委會議透過4家,提交註冊10家,中止21家。

三大交易所的沸騰時刻
北交所成為此輪IPO爆發的最大贏家。單日32家的受理量,不僅重新整理了2025年以來的紀錄,更佔據當日受理總量的78%。細看名單,這批企業幾乎清一色是“專精特新”的行業尖兵:
陝西瑞科深耕貴金屬催化劑,武漢裡得電力專注配網不停電作業,贊同科技則是銀行IT解決方案的隱形冠軍。它們規模或許不大,卻在產業鏈關鍵節點上卡住了身位。
上交所科創板的5張入場券則分發給了硬科技領域的重量級選手。摩爾線程擬募資80億元,成為科創板年內最大IPO專案。這家由英偉達前全球副總裁張建中執掌的GPU企業,三年虧損超45億仍獲246億估值,映射出資本對國產算力的渴求。
同樣誕生於2020年的沐曦整合,GPU銷量已超2.5萬顆,儘管累計虧損27億元,Pre-IPO估值仍達211億元。加上易加增材、沁恆微等企業,五家科創板受理企業合計募資近150億元。
深交所的受理名單則藏龍臥虎:岡田智慧專注數控機床核心部件,惠科股份是半導體顯示領域龍頭,通則康威面向全球電信運營商提供寬頻終端裝置。四家企業雖少,卻精準覆蓋高階製造關鍵環節。

港股市場的同步共振
就在同周,港交所上演了同樣熾熱的景象。627日,16家內地企業集體遞表申請港股上市,其中10家來自科技行業,4家屬醫療健康領域。而630日當天,雲知聲、IFBH、泰德醫藥三家公司在港交所同時敲鐘,這是6月第四次出現“一日三股”的盛況。
上半年資料更令人震撼:港股IPO融資額同比激增近7倍,寧德時代以410億港元募資額高居全球IPO榜首。恆瑞醫藥、海天味業、三花智控緊隨其後,四家“A+H”上市公司合計募資佔港股總額67%
截至6月底,港股排隊企業已達220家,較去年同期顯著增長。國際資本正用實際行動投票——恒生銀行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流入香港的資金從3660億美元增至5060億美元,創2000年以來新高。
摩根大通調查揭示資本轉向:年初1600名投資者幾乎只認美國市場,而到5月底,3000名機構客戶集體轉向看好亞太,中國的創新與韌性成為關鍵吸引力。

全球變局中的中國機遇
當中國資本市場熱火朝天之時,全球IPO市場卻寒意陣陣。倫敦證券交易所資料顯示:全球IPO募資同比下降9.3%,創九年新低。美國IPO規模下降12%,歐洲市場暴跌64%
這種背離背後是三重壓力的擠壓:
美國全面關稅政策引發商業不確定性
市場波動率飆升抑制風險偏好
高利率環境持續推高融資成本
雅典娜資本創始人伊莎貝爾·弗裡德海姆道破天機:“現在上市並不明智。市場波動前所未有,科技公司若IPO後股價下跌,尤其是現金流不穩定的企業,將很難恢復”。
而亞太地區卻逆勢增長28%,中國電池巨頭寧德時代在關稅休戰視窗期完成46億美元IPO,成為全球寒冬中的一把火。安永報告更揭示關鍵轉變:中國內地和香港IPO在全球佔比升至33%,港交所更以140億美元募資登頂全球。

政策紅利的關鍵轉向

此輪IPO爆發的深層動力,源自資本市場的制度重構。今年2月,證監會發布《關於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明確表態支援未盈利科技企業上市。3月起,交易所開始主動鼓勵企業申報,投資機構則“白天看專案,晚上見投行”,緊急籌備被投企業IPO材料。
真正的轉折點在5月降臨。證J會負責人吳清在陸家嘴論壇宣佈深化科創板改革“1+6”政策組合拳:
設立科創成長層
重啟未盈利企業適用第五套上市標準
將人工智慧、商業航天等前沿領域納入支援範圍
71日,新政首秀登場——武漢禾元生物作為首家適用第五套標準的未盈利企業上會稽核。幾乎同時,港交所推出“科企專線”,為特專科技公司建立保密上市通道。政策共振已然形成。

一級市場的堰塞湖洩洪

對於深陷退出困局的一級市場,此次IPO開閘無異於久旱甘霖。截至2024年底,一級市場退出困難基金規模達16萬億元。啟明創投鄺子平道破行業焦慮:“行業亟須打造一個健康、可預知、有穩定性的退出路徑”。
Pre-IPO輪融資已暗潮湧動。雲鯨智慧宣佈完成1億美元Pre-IPO融資,由騰訊投資領投;沃鐳智慧獲超億元Pre-IPO輪融資;上海國投先導人工智慧母基金聯合領投壁仞科技。資本正在爭搶最後的上車機會。
明星科技企業的示範效應更不容小覷。摩爾線程Pre-IPO輪估值達246億元,沐曦整合估值211億元。若這些標杆企業成功上市,將形成強大磁場,吸引更多耐心資本流向硬科技賽道。

資本市場的新週期

隨著政策效應持續釋放,下半年IPO市場已積蓄更強動能。德勤預計:2025年港股將迎80家企業上市,募資2000億港元,其中25家為“A+H”模式。而A股市場將進一步向科創領域聚焦,未盈利科技企業上市通道徹底開啟。
更深層的變革正在發生:上半年A50只新股融資371億元,數量和金額同比均增14%。資本市場結構正經歷關鍵轉型——創業板新股數量居首,科創板募資能力最強,“科技”屬性日益成為A股的鮮明標籤。
港交所主席唐家成看得更遠:“國際投資者對美元資產依賴度顯著下降,各國科技企業都急需資本支援”。此刻的IPO爆發不僅是數量回升,更是全球資本配置重構的縮影——當歐美市場因關稅與波動陷入迷茫,中國資本市場憑藉政策定力與創新生態,正成為科技與資本結合的新沃土。
隨著禾元生物今日作為新政後首家未盈利企業接受科創板審議,更深遠的變化正在發生:一級市場16萬億“堰塞湖”開始洩洪,投資機構連夜與投行對接專案,未盈利的晶片企業以200億估值衝刺IPO。這些場景共同宣告著一個新週期的降臨——資本市場的閘門正在重新開啟,創新的水流正奔騰而出。
隨著 IPO 市場的爆發,我們站在了資本市場發展的新起點上。未來,我們有理由期待一個更加繁榮、健康的金融市場。對於投資者而言,需要更加註重企業的基本面分析,提高風險識別能力,在眾多 IPO 企業中篩選出真正具有投資價值的標的。同時,監管部門也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加強對 IPO 企業的稽核監管,確保上市企業的質量,維護市場的公平、公正、公開。
我們相信,在政策的引導下,在市場各方的共同努力下,IPO 市場將持續發揮其積極作用,為企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援,為金融市場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推動我國經濟朝著高質量發展的目標穩步邁進。在這場 IPO 的大爆發中,機遇與挑戰並存,讓我們拭目以待,見證資本市場書寫新的輝煌篇章。

對此,您怎麼看?
期待您在留言區文明理釋出高見,留言點贊最高的朋友,掃碼文末投行君微信,可以獲得投行圈子精美商務揹包一個

感謝耐心閱讀,歡迎順手點個“在看”

要想每天都能看到我們的文章,記得點亮“星標”

 ↓點選關注投行精英對話視窗回覆“乾貨”,獲得投行乾貨大禮包

商務合作、投稿、資源對接,金融同仁入群請掃碼新增管理員投行-滌生。

我正在「投行圈子」和朋友們討論有趣的話題,你⼀起來吧?點選閱讀原文,加入投行圈子知識星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