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版“人大附中”的亞裔學霸自殺了,離世前發給媽媽最後三個字…孩子未來能走多遠,其實最重要的看這項素質

我是七七,前美股上市公司市場總監,深耕母嬰行業12年了,努力工作的同時和13歲的兒子“糖球”鬥智鬥勇。育兒和教育的路上,咱們一起切磋吧~
即便在全美top高中菲利普斯學院的一眾精英學生裡,韓裔學生Lucas Lee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優等生

他的履歷相當完美:
·成績優秀,有著非常高的GPA和近乎完美的SAT成績
·身兼辯論社主席
·是社群服務專案的負責人
這幾條列出來,成績好、學生活動搞得好、政治正確相關的慈善活動也做了不少,基本能確定Lee是那種典型的國外學霸。

外網關於本事件的討論
外網社群討論這件事時,也說lee是一名outstanding student(傑出的學生)。
然而,這樣一名美國top高中的學霸,申請藤校最後的成績是顆粒無收,全都被拒。
據傳,lee正是因為受不了這樣的打擊,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離世前,他甚至給他的媽媽發了一條簡訊,說:I am sorry
如此年輕、優秀的少年,未來本有著光明燦爛的人生呀。
寫下這段文字時,連我都感到無比痛心,更別提Lee的父母、朋友們。
Lee在那個世界安息。
近幾年,像這樣的悲劇發生的不是一次兩次了。
國內頂尖大學的學霸“銷號重開”的一抓一大把,拉出任意一所TOP大學,都出過多位學生“銷號”的事件。
好學生往往有完美主義傾向
比如根據調查顯示,常春藤聯盟學生的完美主義得分比普通大學生高28%,且與抑鬱症狀呈顯著正相關,這被認為是學霸“銷號重開”悲劇發生的主要原因。
其實不光是“學霸”,這些年,整體上青少年心理問題都很突出。
2019417日,在上海盧浦大橋上,一名17歲高中男孩橋邊縱身跳下,橋上只留下痛哭捶地的母親。

據湯某的母親回憶,兒子在學校與同學發生了矛盾,老師隨後將此事告知了家長。
在接兒子回家的路上,母親對湯某進行了批評。然後,男孩的情緒瞬間失控。
在車內與母親發生激烈爭吵後,他衝動地開啟車門,徑直衝向橋邊,縱身跳下,整個過程沒有任何猶豫
類似的悲劇在2021218日中午再次上演。
江蘇揚州一名11歲女孩因假期作業問題與母親發生爭執。在爭吵中,女孩一時衝動,開啟家中窗戶,從19樓跳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家屬悲痛欲絕,卻也已經無力挽回。
《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4)》曾蒐集了2013年發生的79例中小學生自殺案例,其中諸如“成績下滑或不理想”“作業沒完成”這種自殺原因,在大部分成年人眼裡真的都是很小的挫折,卻真就成了壓倒孩子的那根稻草。

對壓力保持適當程度的敏感有助於讓孩子保持較高的驅動力與學習熱情。只是這個事兒“過猶不及”,過度敏感,便成了玻璃心、脆弱,很難承受挫折。
所以,其實問題的關鍵在於,除了智商、情商,從小也應該培養一下孩子的“逆商”,也就是抗挫折能力
美國教育大師保羅·史託茲在《逆商:我們該如何應對壞事件》一書中坦言:
人的一生大多是在逆境中度過的
生活就猶如登山,攀登的過程時而緩慢,時而痛苦。但是,只有克服這些,不懈地努力攀登,才能獲取登頂時的那種滿足感。”
逆境是人生常態。如果能學會妥善應對逆境,有助於人一直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也對一個人能否跑好人生這場漫長的馬拉松起到決定性作用。

可以說,如果說智商、情商決定了孩子上限能走多高,挫折商就決定了孩子能維持他的上限多久,能走多遠。
作為家長,結合保羅·史託茲給出的方法論,我們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從小培養孩子的挫折商:
首先,是讓孩子學會正確認識挫折。
對孩子來說,考試失利、被老師批評、與朋友鬧矛盾等都是常見的挫折。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要細心觀察孩子的態度,並“因材施教”
●對於一直給自己找藉口的孩子,一定要讓他學會擔當
例如,孩子考試沒考好時,家長可以提問:
“你覺得這次考不好可能是因為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好?”
“這次考不好可能會有什麼後果?”
“如果出現這些後果,誰該為此負責
●對於過度自責的孩子,要幫助他停止災難化思維
還有一種孩子,會在面對逆境時瘋狂地向內自我批評,很多“好孩子”都屬於這種型別。
對於這種孩子,我們不妨問他下面三個問題:
1.有什麼證據表明,這次挫折會讓你失去對生活的掌控? 
2.有什麼證據表明,這次的挫折一定會影響到你生活的其他地方呢?
3.有什麼證據表明,逆境必然會持續過長的時間?
這幾個提問可以幫助孩子正確理解一次挫折的影響邊界究竟在哪裡。

就拿咱們中國最重要的考試——高考來舉例。
高考考砸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難以承受的痛苦,但是即便高考考砸了,也並非世界末日。學生可以選擇復讀,或者透過考研進入理想學校。
高考失敗的影響是有限的,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其影響會逐漸減弱。
其次,培養孩子應對挫折的行動力
在讓孩子學會對挫折抱有積極的心態和情緒之後,我們就可以引導孩子學習如何去“做事”來應對挫折了。
我最近追了一部劇《仁心俱樂部》,裡面有這樣一個情節:
一個小女孩忘了帶作業。這本是一件小事,但她卻一下子急得不行,一直催促媽媽趕快給她送過來。
因為她的催促過於急切,媽媽在送作業的路上忙中出錯,出了嚴重的車禍,一個小問題最終釀成了無法挽回的大錯。
圖源:《仁心俱樂部》
這個情節讓我深受觸動,也提醒了我們:
在面對挫折和逆境時,一定要保持冷靜,理性分析,找到最佳的應對方式並按部就班地去執行。否則,慌亂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反而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後果。
以下是保羅·史託茲提出的6條面對挫折需要思考的內容,可以幫助我們提升應對挫折的行動力:

我們可以在孩子遇到挫折時,帶著孩子一條一條地捋一下,把他為了應對挫折所能做的事情給列出一個清單
在必要的情況下,我們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具體的應對某項挫折的行動計劃

比如,如果某次語文考試考砸了,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為了不再在這項科目上折戟,如何安排後續的學習,是否需要報名專項的提升課,在什麼時間節點前完成什麼事等等。
一旦明確了行動計劃,咱們就鼓勵孩子儘快行動起來
很多時候,明確的計劃,具體並迅速的行動,踏踏實實的做事,都是讓人能走出沮喪和內耗,戰勝挫折的良藥。
最後,為孩子營造支援性的家庭環境
有時候小孩子的挫折在成年人眼裡不值一提,但是對於孩子來說,有可能忘帶作業甚至忘記戴紅領巾這種小事,都能讓他們小小的世界“天塌了”

作為家長,在和孩子相處的所有時刻,都請大家始終抱持著對孩子的耐心和同理心,和他們站在一起,堅定地陪伴他從痛苦和悲傷中走出來。
家長傳遞給孩子最好的態度應該是:
既讓孩子知道你鼓勵他為自己所做的一切負責;
也讓孩子明白無論發生什麼,你都會站在他身邊。
寫在最後
少年Lucas Lee在這樣一個春光爛漫的時節離開了這個世界。
很難想象在收到那條“I am sorry”的簡訊後,他的媽媽該有多麼地後悔和痛苦。
願這樣的悲劇不再發生。願孩子們無論經歷什麼困難,都能夠記得,人生並不需要一直是贏家,一直成功。
當然,也根本沒有人會一直是贏家,一直成功
我們都是在連續不斷的痛苦和磨難中,努力在人生這場遊戲向前趕路的旅人。

📕你可能還喜歡讀

原創不易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請多多點贊、在看、轉發支援
學會應對挫折
是孩子和我們人生都必須面對的
重要一課✨
❤
姐妹們有商品、育兒等方面的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找“大管家貼心又靠譜,包解決,包滿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