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貴:讓孩子在經受挫折的時候,知道有光明

為什麼有些孩子跳樓?就是他經受挫折後,他覺得就完了,覺得就一敗塗地了。人生不是這樣,我們必須要讓孩子知道,敗了不要緊,敗了一定還是有光明在的。
李希貴  北京第一實驗學校校長
01 教會孩子從追求贏到學會輸
人在順風順水的時候,你往往看不出他的差別。只有遇到挫敗時,才能看出人的偉大。這就是我們為啥佩服紅塔山董事長褚時健的原因,他在四個行當都有挫敗,但是他最後都站起來了,站得很高很高。
我上個星期,剛見過我們全運會柔道的冠軍,我問他心得的時候,他說我們剛剛開始訓練的時候,第一課就是學會摔倒之後不受傷,你首先必須不斷被人打敗,然後你會滾翻、用特定姿勢確保你倒下之後,傷不了你。這是最重要的一課,我們也要教會孩子失敗之後不受傷,在失敗後看到光明。
我去年和白巖松老師交流,他和我交流了北京奧運會和倫敦奧運會的心得。兩個奧運會的轉播,他都參與了。在北京奧運會上,他的感覺是,我們的運動員只會贏,贏了之後熱淚盈眶,我們不會輸。
在倫敦,他感覺到,歐洲運動員都“會輸”,他們即使拿個第6、第8、第21,都開心得不得了,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他在那個過程中已經有了收穫。比賽只是整個過程中的一段而已,並非全部。
教會孩子從追求贏到學會輸,決定孩子一生的命運。
我的兒子小的時候,特別喜歡和他的爺爺下軍棋、圍棋、象棋。
為什麼?每次都是他爺爺輸了,後來我看不過去,我和他下,每次都會讓他輸。儘管他不願意和我下,但我每次必須讓他跟我下,必須學會輸,不然特別危險。
02 走出三次挫折,
就知道挫折後有光明
什麼叫挫折教育?
就是要讓孩子在經受挫折的時候,知道有光明。為什麼有些孩子跳樓?就是他經受挫折後,他覺得就完了,覺得就一敗塗地了。人生不是這樣,我們必須要讓孩子知道,敗了不要緊,敗了一定還是有光明在的。
但是你光靠說教,是不行的。只有他在一次次失敗中,你帶他去尋找,是不是還有一線亮光,是不是就可以走出來了。走出三次後,他就知道挫折後有光明,就沒有更大的人生風險。
在十一學校,我們一個學生創業的基地——松林書苑,這裡會不斷掛出“重新開業”的牌子。為什麼?因為他們公司“死了”,“死了”後重新開張。
說實在的,我知道我們十一有200多個社團,但我也搞不懂究竟是多少個,因為今天建了兩個,明天垮了三個。
有人就說,你能不能派老師專門輔導下,讓他們別垮了,我說不可以。因為一旦老師介入,學生很多東西就得按老師想法做了。而且我希望孩子的社團在學校都垮過一次,辦個社團3個月、半年的,然後垮了,多好!人生重要的財富!比到社會上辦公司垮了的成本低多了。
03 我們學會輸時,
孩子也學會輸了
在十一學校,有個“道歉日”,

10月12日。因為我們有年秋天,著急栽大樹,結果這個大樹晚上十點以後才讓進五環內,所以拉到這學校已經凌晨12點了,必須種起來,就在學生公寓旁邊栽,工人沒太注意,吵吵鬧鬧,把好多學生搞得沒睡好。


學生當天晚上就給我發簡訊了。我就告訴總務處,不斷地啟發他們。他們終於在我的啟發下,在學生的公寓樓,向全校貼了兩封“道歉信”,向學生道歉。這一道歉,學生馬上就變了,學生就覺得,我們也得道歉,不該這麼計較。所以,後來這一天就成為學校的“道歉日”。
2011年的校運動會,會務上一個班經過主席臺跳舞的時候,音樂給弄錯了。怎麼辦?教導處老師寫道歉信,道歉。老師們可能感覺,無所謂,但孩子不得了,原本排得那麼好的舞蹈,音樂給配錯了,多難受啊。但老師一道歉,就消氣了。
我也經常給學生道歉。
有次中國教育學會臨時安排我到臺灣去,平時我的出訪都是已經安排好的,但因為我是學會副會長,他們說在臺灣有個論壇沒人去,臨時讓我過去,說要有領導致辭,我就沒辦法了。


但是和孩子們週一的“校長有約”共進午餐,兩個星期都已經約好了,我去不了。怎麼辦?道歉,給所有學生寫道歉信,後來學生們也原諒我了。回來後我給大家補了飯。
04 木桶理論
害了我們好多年
木桶理論害了我們好多年,總是認為短板決定能盛多少水。但這個世界,短板是可以連線的,我需要裝水時,我接一塊板插上去就行了,李四有個短板拿張三的插上去好了。你讓我攢齊這所有板,對不起,我一輩子都攢不起來。
當我們的孩子有一短處的時候,我們的家庭、社會和學校,都急著做一件事,就是去補短。其實,更重要的是,儘快去發現長處,他一定有自己的長處。
奧運會開閉幕式的導演王潮歌,她說,短處?短處我才不管呢!我是用我的長處來工作和生活的。這人非常有個性,人家就是能做出《印象劉三姐》、《印象西湖》,很能和別人合作。
每一方面有點成就的人,往往都有了不起的短處。
比如崔永元老師、喬布斯,都有嚴重的憂鬱症。為什麼?因為他們天天想著怎麼超越自己。
一個家庭若如果緊緊抓住孩子優勢,培養15年時間,你什麼中考、高考,都不在話下。但就是我們不淡定,我們老搖擺,我們老怕輸在起跑線,最終我們就真的輸了,最終你什麼優勢也沒發現。
有一部很著名的教育電影,印度的《世界與星星》,大家可以看看。
講的是一個很不會學習的孩子,分數是零分。但是他遇到一個老師,變成了寶貝,成為一個繪畫的天才。“發現真的你,找到自己,你就是太陽,光芒萬丈”。
作者:李希貴,北京第一實驗學校校長,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歷任山東省高密四中校長,高密一中校長,高密市教委主任、濰坊市教育局局長,北京十一學校校長。先後參與教育部《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編寫組、教育部更新教育觀念報告團、《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起草調研工作。出版教育著作有《面向個體的教育》、《學校制度改進》、《學校如何運轉》、《新學校十講》、《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學生第一》、《學生第二》、《學校轉型:北京十一學校創新育人模式的探索》等,在教育界擁有廣泛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