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張發票背後的企業出行進化論。
對相當一部分職場人而言,差旅報銷可能是比出差舟車勞頓更折騰的事。
以出差打車為例,一次相對完整的報銷流程和單據包括集齊用車申請、發票、行程單,和報銷單貼上在一起,交上級審批並抄送給財務。接著,再由財務花時間完成審票、支付、記賬、歸檔一系列動作。過程中,因為各種原因讓員工補充材料、重新報銷,會再拉長流程、拖慢效率。因此,如何最佳化報銷流程、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成了企業重視的問題——企業服務市場應運而生,並不斷擴大。
企業服務這個大命題,既包括許多企業為之努力提供的雲計算、協同辦公等業務,也囊括以差旅管理為切口的企業消費服務,涉及打車、票務、酒旅等環節,各環節龍頭公司發揮各自優勢,減少企業事前審批、事中使用、事後報銷稽核所耗費的 “工時”,降本又增效。
這些企業消費公司的共同點是:既可以滿足企業的消費需要,如用車、住宿、採購、用餐,又可以幫企業管理好費用支出。“消費即收入”,讓這批企服公司跨過了 “如何讓客戶付費買單” 階段。
滴滴就在 “企業消費” 持續進行著探索。自 2014 年滴滴企業版成立以來,它一直在摸索為企業提供越來越細緻的出行服務和管理方案:在系統上,減輕員工報銷和財務對賬難題;服務上,解決包括用車和商旅在內的多種出行需求。
滴滴資料顯示,過去 9 年,滴滴企業版服務超過 55 萬家企業客戶、覆蓋 4500 萬名員工。2023 年 3 月,滴滴企業服務宣佈升級,從打車拓展至機票、火車票與酒店預訂,覆蓋整個差旅流程。滴滴稱其為 “門到門” 一站式服務。
企業消費,有一些積極變化
用車是企業最高頻消費行為之一。在一家公司全年票據總量中,交通運輸型別佔比為 70%。這意味著有大量報銷工作的產生。不僅涉及資金的墊付,從票據、報銷到稽核,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可能導致報銷失敗。
與此同時,財務部門也困於繁雜的票據處理。灰色報銷不合規,增加審計風險;費用歸屬不明確,統計分析困難;月末年末集中報銷,工作量驟增等問題頻現。大量人力被浪費在重複、低效勞動之中。
企業消費 1.0 階段 —— 我們可以認為是以 ERP 為代表的企業管理軟體來批准、記錄和報銷差旅申請需求。但當員工拿著紙質發票回到公司,企業出於對支出合理的把控,往往需要員工額外提供各種紙質證明,增加報銷工作量。

據海通證券員工差旅專案負責人對我們回憶,他們啟用滴滴企業版前,採用過傳統的紙質報銷流程,員工需要填寫出差申請單,回來後再貼上各類票據,過程繁瑣,隨著 2016 年接入滴滴企業版、並無縫融入之後上線的集團無紙化系統,原本很久的報銷流程縮短到了幾天。
“透過滴滴企業版,我們員工節省大量報銷時間,從而能夠更專注於業務拓展、進而提高整體生產力。” 該負責人說。據她介紹,僅電子報銷平均每月可以釋放每位員工 1 個工作日時間,對於人力成本集中度高的證券行業來說很重要。
在原來 C 端打車所積累的經驗之上,滴滴企業版進一步適配企業用車特有的需求。如企業用車需要匹配員工和對應的用車規則,合規的用車會由企業和滴滴公對公結算,無需員工墊付。匹配過程涉及員工提交用車申請、上級審批以及明確了時間和地點的規則下發——目前已經全部自動化替代、無需人工介入,且後續報銷和審計過程也一併省去。
這種把 “提效” 同時反映在降本和最佳化企業管理流程,同時提升員工滿意度的企業消費,大概可以看作企業消費的 2.0 階段。
一方面,員工出差、接送機、商務接待等場景和車型選擇,都可以依靠滴滴在出行領域的服務能力保障履約質量。另一方面,員工用車、管理人員稽核、財務人員對賬全面提效,企業完成從人、錢、制度到分析報告的一站式管理,顯著壓縮 “財務成本”。
滴滴提供的資料顯示,企業接入滴滴企業版之後,差旅用車總成本平均降低了 30%。
用友軟體對滴滴企業版帶來的成本節省和體驗提升有很直觀的感受。2022 年,用友接入滴滴企業版後,節省了票據收集和處理的時間,整個公司對賬、核算等過程節省了 50% 至 60% 的時間。
在這個過程中,員工的出行體驗未受影響。而且因為雙方合作的關係,員工有時還能獲得定向優惠券等 “員工福利”。
從 “用車” 場景出發,滴滴企業版正在把自己的數字化能力向企業出行差旅的全流程覆蓋。
從打車走向企業的全流程
對於滴滴企業版來說,提升競爭力的方式是持續完善企業用車的體驗和規則。用車規則可以幫企業客戶們實現精細化管理,在不帶來額外成本的前提下,提升員工用車靈活度。據悉,目前滴滴企業版已經搭建完善了來自十餘個行業的超過 20 萬條用車規則。
用車體驗則關乎服務細節。他們幫某大型電商公司定製的 “同事合乘” 功能便是一個例子。夏秋兩季的大促節點,電商公司所在辦公地點,會在夜間密集產生用車需求。同事合乘的意義在於,既緩解夜間用車不便,也能讓員工互相照應。方案上線後,該公司內部員工拼成率長期保持在 90% 以上。

海通證券的感受是,雖然各家服務看起來差不多,但滴滴不僅系統更流暢、響應速度更快,上下車地點定位這方面也比同行更準。
除了打車,差旅出行只要涉及另一個城市,就大機率有訂火車票、機票和酒店的需要。在實際調研中,滴滴覺得他們發現這些服務彼此之間缺乏關聯,給客戶提供統一的一體化服務是個更大的機會。
滴滴想借助 “打車” 這個高頻場景,培養企業使用者的粘性,繼而切入其他場景,實現預期中 “一站式” 的服務。經過一年時間的準備,滴滴企業版在 2022 年為第一家客戶提供商旅服務,以 “用車-機票 / 火車票-酒店” 一體化服務為切點,撬動背後更大的商務出行市場。
據介紹,滴滴企業版已在全國範圍內連線超過 50 萬家酒店資源,火車票覆蓋全部車次,機票覆蓋國內、國際主要航司 / 航線。
在這個過程中,最大的挑戰來自商旅業務的複雜度,無論是供應鏈還是管控規則,都高過用車一個數量級。因此,滴滴企業版採用了相對穩妥的發展策略,即以用車優勢為核心,優先滿足重點客戶的一站式差旅出行需求。
打車以外的市場,滴滴還需要時間。現在他們拓展新客戶的方式之一是與企服生態夥伴合作。最近的一個例子是,滴滴企業版和用友達成戰略合作。後者將滴滴提供的源頭管控能力與自研的費控工具做了系統對接,不僅內部使用,還作為商業化產品對外售賣。
“滴滴企業版和我們的系統之間有一套許可權管理系統,可實現雙邊使用者關係打通。現在雙邊的系統已經磨合得非常高效。” 用友解決方案負責人說。
商務經濟座背後的降本增效
2012 年,春秋航空大刀闊斧地改造 “空中綠皮” 空中客車 A320,在飛機前部安排兩排 “商務經濟座”,比普通經濟艙多出 20%-40% 腿部空間,同時搭配專用值機櫃臺。
對春秋航空來說,這一舉措多少有些反常。春秋航空一貫思路是不斷增加客艙座位密度,無限向站票靠攏。甚至曾在 2008 年向空客總部提議為其開發 “特供版” A320 ——取消廚房準備區,將座位增加到 186 個。
春秋航空時任董事長王正華對此解釋為 “一些旅客主動提出,能否設定服務和規格高於普通經濟艙,而又不是頭等艙的特殊艙位。”
王正華所說的 “一些旅客”,正是頻繁出差的商務人士。由於大部分公司財務報銷規則只接受 “經濟艙”,但員工又想坐舒服點,春秋航空便地琢磨出給經濟艙加字首的點子。“商務經濟座” 一經推出大受歡迎。
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消費市場的特點之一——消費行為人與支付方相分離,員工消費,企業買單,“舒服一點” 是員工的合理訴求,企業卻需要每筆支出成本可控。
2024 年,“降本增效” 已經成為許多企業的共識。《2023 中國企業出行服務白皮書》顯示,“成本與結算” 因素成為了企業選擇出行服務商時最關注的因素,並且有超 8 成企業認為,數字化管控能夠降低財務管理成本。
就是在這種市場趨勢下,滴滴企業版也在慢慢摸索員工體驗和客戶需求的平衡。以酒店預訂為例,滴滴一方面透過商務資源來幫企業找到低價房源,另一方面也利用技術能力最佳化員工的消費決策,達到節省公費的目的。

滴滴企業版會根據機票價格、與入住酒店的距離、酒店價格等綜合因素判斷是否有更合理的預訂組合,適時彈窗提醒;又或者根據公司歷史住宿資料,推薦那些最受同事青睞的價效比之選——住宿條件不差,同時還擁有交通便利、安靜低噪等入住前不易快速識別的優勢。
微觀上,保證員工體驗同時,幫企業儘可能壓縮成本,構成了當前企業消費市場核心命題:降本、兼顧員工體驗。
宏觀上,讓廣大企業逐漸接受 “花錢降成本” 這件事,也需要更多市場主體的參與。
點選閱讀原文,進一步瞭解滴滴企業服務,晚點讀者享專屬用車福利。
· F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