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至暗時刻,這家企業如何抓住發展主動權

讓消費更多一點,讓經濟更火一點。
作 者陳斯文
華商韜略出品ID:hstl8888
2025年4月8日,北京,滴滴出行創始人程維參加了一場由國家發改委組織的民營企業座談會。
參會的天合光能、歌爾股份等企業,都是出口大戶,而滴滴則是參會企業中唯一國內外都有大量業務的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在座談會上,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表示:
面對外部風險挑戰,要紮紮實實辦好自己的事,以國內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牢牢把握自身發展的主動權。
這得到了到場企業家的一致響應,一場圍繞“發展主動權”的行動,也隨之展開。
座談會結束後的第四天,滴滴亮出了大招:投入20億元專項資金,聚焦於“穩就業促消費”。
這筆資金的第一個投入方向,是以10億元對平臺司機進行補貼,發揮就業“穩定器”的作用。
網約車出行,是一個特殊的行業。在供給一端,它就業的技能門檻不高,進出靈活,可以與其他行業雙向流動;在需求一端,它又面臨著海量、永恆的剛性需求。
正因為如此,作為全球最大的出行平臺,滴滴才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就業“蓄水池”,截至2024年底,滴滴平臺註冊司機數量達到了3100萬人,同比增加8%。這其中還包括了超105萬女性司機。
在當下的外貿局勢下,眾多外貿企業正面臨著來自海外的經營壓力。這意味著,短時間內部分企業可能會縮減招聘甚至裁員。
因此,滴滴本次投入的10億元,將針對出口重點地區的新增司機群體,透過增加補貼、最佳化收入和權益保障等措施,幫助這一群體實現順利過渡。
在更具體的措施方面,現在加入滴滴平臺的司機,可以享受三大權益:
新司機完單可獲得百元現金獎勵;可領取7.5折充電加油優惠券,節省成本;同時可以隨時提現,保障收入的及時性。
此外,滴滴將持續透過車費墊付、空駛補償、順心補貼等措施,以及免傭卡、流水加速卡等司機權益來保證司機收入;並透過行程分享、緊急聯絡人、安全專線等安全產品和功能,為司機提供安全保障。
這筆資金的另一個投入方向,是以10億元補貼乘客,發揮消費“蓄水池”的作用。
消費經濟的發展,是供需兩端雙向奔赴的結果。而當下促進國內大迴圈的一個關鍵,是改變需求端,讓需求更多地變成消費,讓消費購買力更充足,改變消費不足的現狀。
一句話:在想消費的時候卻差錢,發錢消費就是最好的破局妙招。
因此,滴滴本次投入的10億元,將以各種滿減券、打折券等補貼形式發放給乘客,讓打車變得更便宜。
更重要的是,出行消費作為服務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進行補貼,除了能更好地創造收入,更能拉動餐飲、購物、娛樂等一系列二次消費。
這是因為消費者在花1元錢出行後,往往可能帶來2到3元的其他消費,這就是所謂的“乘數效應”。
而根據滴滴以往的補貼資料,每1元補貼,大約能帶來0.1-0.5次出行。因此滴滴以各類形式追加的10億元補貼,將預計帶來2-3億人次的出行增量。
2024年全年,在滴滴平臺上,中國出行總訂單量高達123.94億單。在乘數效應之下,新增量與已有存量,對國內消費需求的拉動,就是巨大的消費蓄水池。
在穩就業,促消費的同時,滴滴還有更大的動作與決心:拓市場。
按照計劃,滴滴將在2030年前,在墨西哥市場引入10萬輛國產電動車;同時依託滴滴巴西旗下的“99出行”,協同建設一萬個國產公共充電樁。
為什麼滴滴可以助力中國新能源產業走向全球?答案藏在它的業務中。
2024年全年,滴滴國際業務總訂單量達到36.13億單,較2023年增長35.8%;總交易額為913億元,在2024年連續四個季度中,它的總交易額都保持了30%以上的增速。這幫助它實現了680億元的海外市場收入,較2023年增長108%,佔整體營收的34%。
在巴西、墨西哥這些持續投入的重點市場,滴滴的業務已經呈現出規模效應:比如它在巴西擁有超過5000萬活躍使用者,平臺註冊司機數量超過150萬人(含70萬摩托車騎手),覆蓋了3300多個城鎮。
身為全球最大的出行平臺,滴滴擁有海量的用車需求,其海外業務的運營,也同樣可以租賃或採購國產新能源汽車。
早在2018年,滴滴在進入墨西哥市場後,就採購了700多輛以比亞迪品牌為主的新能源汽車;而在2023年,滴滴巴西旗下的“99出行”平臺又與比亞迪達成合作,將300輛比亞迪電動車以租賃方式提供給平臺司機。
而滴滴對於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意義,並不只限於“多賣幾輛”的渠道,它更是一個系統輸出的平臺。
這既得益於滴滴平臺的生態特性,也得益於當今汽車行業的產業模式。
當下的滴滴,早已超越單一的出行服務範疇,其旗下的“小桔車服”公司,就涵蓋了小桔有車、小桔加油、小桔養車以及分時租賃等互相關聯、彼此拉動的多元業務。
運營規模龐大的網約車車隊,也伴生著保養維修、備件更換、充電服務等需求,在今天“車服一體”的行業趨勢下,這就意味著充電、換電、服務、金融等汽車產業鏈,都將陸續受益於需求的傳導。
因此,搭上滴滴大船出海的,不只是幾千幾萬輛汽車,更是一條覆蓋“汽車製造—運營服務—基建配套”的出海生態鏈。
對於車企和滴滴而言,這都是做創造價值的加法,是對雙方產品和服務價值的更大釋放。
13年前,滴滴的誕生帶了一個好頭,讓出行這個傳統行業發生了巨大改變。
今天,從穩就業、促消費,到拓市場,在把握自身發展主動權上,滴滴又帶了一個好頭。但這個好開頭的示範意義,不止於滴滴一個企業的發展,甚至不止於單純的就業、消費與中國製造的出海。
如果只從這些看得見的利益思考這件事,格局可能還小了一點。
透過補貼、獎勵及培訓支援,幫助新司機快速適應平臺規則,短期內獲得穩定收入來源,緩解因原產業收縮帶來的壓力。這是滴滴對於穩就業的貢獻,而它更大的意義還在於:
締造一個越來越成熟的產業,成為社會的穩定器官。
產業成熟的標誌,是容納大規模就業的崗位數量,可以容納足夠多的勞動力;是支付能力,可以保證足夠大的現金流進行收入支付、分配與調劑;是勞動保障,關係到就業勞動力的可持續。
對於一個穩定社會而言,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造就一個成熟產業並不容易,一方面,它需要政府提供完備的基礎設施,另一方面,它需要企業搭建完整的商業平臺。
網約車司機職業的誕生,表面看起來是乘客與平臺的供需連線,其實卻需要很多因素齊備。
比如只有當移動網際網路的通訊基建達成,訊號傳輸才成為可能;比如只有當智慧手機不斷普及,人手一機的“連線大眾生活”才能實現;比如只有出行平臺用可靠技術連線乘客與商家後,網約車隊和即時排程的商業邏輯才能達成。
因此,每當滴滴為自己的平臺加一塊磚、添一塊瓦,產業的成熟度就更上一層樓,整個社會抵抗外部風險的能力也會水漲船高。
在促進消費,促進國內大迴圈這一點上,滴滴的“10億補貼乘客”行動,更是對我們長期以來的一些觀念的反擊。
在一些人的觀念中,比起從事有形產品生產的製造業,服務業的地位要矮一頭。
但無論是經濟學理論,還是在現實中,服務都是實實在在的商品,它一頭連著經濟,一頭連著民生,涵蓋了餐飲住宿、養老托育、健康醫療、文娛旅遊、教育體育、居住出行……
這裡的每一項產業,都對經濟有實實在在的拉動作用,每一項都飽含剛性需求,可以升級擴容,而且是長期甚至永恆的需求。
2024年,我國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已佔人均消費支出比重46.1%。服務業就業更是佔就業總數的近50%。在追求消費內迴圈的時代大背景下,服務消費不僅不應該被忽視,更是大力提振消費,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的重要抓手。
在2024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強調,應當“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擴大服務消費”;今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中,又將“服務消費提質惠民行動”作為提振消費的重要工作。
滴滴的“10億補貼乘客”行動,正是對這些方針大計的實質響應。
對於滴滴助力中國製造,海外拓展市場的行動而言,良好開頭的示範效應,就更加顯著。
最近幾年,有個熱詞叫作“抱團出海”。
對於中國企業而言,抱團出海的好處有一大堆。
它既能夠讓技術和市場互通有無、互補長短;又能將需求集中整合,降低成本;還能透過合力創造增量價值,產生新的想象力與商機,把原本由單個企業獲取的單一利潤轉化成聯合體的增量利潤,把原本由單個企業承擔的系統化風險,轉化為聯合體的可管控風險。
而對於出海的目的國而言,這同樣是一件大好事。
不論是在墨西哥引入10萬輛新能源汽車,還是在巴西建設充電基礎設施,滴滴的出海,都不是簡單的產品銷售,而是將在中國這個龐大複雜市場積累的經驗、技術帶到拉美市場,為拉美國家創造就業、提升基建、改善服務行業的發展水平。
在巴西,高達150萬人的平臺註冊司機,多達3300個城鎮的覆蓋率,超過5000萬的使用者數量,就是這種創造、提升與改善的最有力證明——經濟的全球化,不僅是分工,也是分配,是公平的共同發展。
滴滴創業13年來,因為科技的發展、資本的推動以及創業者的執著,讓一個行業取得了長足進步。
而整個行業進步,也反哺、成就了今天的滴滴——在2024年,核心平臺的交易量達到了160.05億單,有3100萬人成為了滴滴平臺的註冊司機。
這意味著,滴滴每年保障著數百億人次出行的基礎設施。在追求更好發展、追求更大社會價值的當下,滴滴的行動,等於又帶了一個轉變觀念的好頭,做了一個腳踏實地的好表率。
所以,經濟的轉型不但需要高新技術的更新換代,也更需要有經濟思維和策略的創新,唯有如此,我們的消費才會更活一點,我們的經濟才會更火一點。

THE  END
尊敬的讀者朋友們,衷心感謝您訂閱《華商韜略》,為了便於您及時收到我們的最新推送,敬請星標華商韜略公眾號,感謝支援,期待長久伴您同行。
華商韜略出品
主編:畢亞軍  責編周怡
美編:殷姍姍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圖蟲創意、東方IC,未能核實版權歸屬的,不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絡

‍‍

華商韜略旗下公眾號,歡迎關注

投稿、約稿、商務合作及建議
敬請聯絡:010-65580525
[email protected]  周總監
◆◆◆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特色成長計劃】
簽約賬號【華商韜略】原創內容
◆◆◆
點贊”是喜歡,“在看分享”是真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