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8

本文字數:996,閱讀時長大約2分鐘
作者 | 第一財經 林志吟
根據廣東疾控通報,2025年7月20日0時至7月26日24時,廣東全省新增報告2940例基孔肯雅熱本地病例,未報告重症和死亡病例。病例分佈在佛山2882例,廣州22例,中山18例,東莞、珠海、河源各3例,江門、陽江、肇慶各2例,清遠、深圳、湛江各1例。
截至7月26日24時,今年廣東全省累計報告4824例基孔肯雅熱本地病例,均為輕症,無重症和死亡病例報告。目前,已治癒出院和解除醫學觀察3224例。

廣東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傳染病防控首席專家康敏表示,基孔肯雅熱透過感染病毒的伊蚊(俗稱花斑蚊)叮咬傳播,症狀以發熱、關節劇痛和皮疹為主要特徵。多數症狀較輕,病程1~2周後可自行恢復,但少數患者可能發生慢性關節疼痛等(持續數月甚至數年)。所有年齡人群均易感,但需要重點關注重症高風險人群,包括圍產期感染的新生兒、65週歲及以上老年人以及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或心臟病等基礎疾病的患者。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林炳亮表示,病人被伊蚊叮咬後會傳播給家人及鄰居,為了大家的健康,如果出現發熱、關節疼痛、皮疹等症狀,請及時前往醫療機構就診。如果近期有基孔肯雅熱流行地區旅居史,或者有明確的蚊蟲叮咬史,可主動向接診醫生說明。這些資訊對於醫生及時、準確地作出診斷至關重要。一旦確診應配合醫院和社群要求做好防蚊隔離。
在用藥過程中,仍有一些注意事項。“治療以退熱、關節炎止痛、緩解皮疹瘙癢等支援、對症治療為主,不建議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體抗炎藥,兒童避免使用水楊酸類藥物。如果病情需要,可選擇對乙醯氨基酚。”林炳亮說。
有感染科醫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治療基孔肯雅熱過程中,之所以不建議使用阿司匹林,是因為這種藥會抑制血小板聚集,容易引起出血。
與基孔肯雅熱一樣,登革熱傳播媒介和傳播途徑都是經伊蚊傳播,都有發熱、皮疹、關節痛症狀,後者也是目前防控的物件。
林炳亮亦表示,當出現發熱症狀時,建議及時前往發熱門診就診,由醫生進行專業判斷後再開具藥物。在未排除登革熱之前,不建議自行使用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藥物,以免因用藥不當而加重病情或引發其他不良反應。
微信編輯 | 七三
實習生 | 小朱
(注:我們會對線索進行核實。您的隱私將嚴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