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溫哥華港灣
(微信ID:bcbaynews)
近期,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金))西北部赤道省突發兩起不明原因的疫情,引發國際衛生組織的高度警覺。
截至目前,累計報告431例病例,至少53人死亡。病死率約12.3%,比COVID-19初期的致死率高出10倍!
大多數死亡病例在出現症狀後僅48小時內因出血熱症狀死亡,病情發展極為迅速。
世界衛生組織(WHO)警告,此次疫情已構成“嚴重的公共衛生威脅”。

疫情概況
目前,專家仍在努力確認病原體,已排除埃博拉、馬爾堡病毒等常見出血熱病原體。
據WHO非洲辦公室訊息,疫情最早可追溯至1月21日。
博洛科村(Boloko)三名5歲以下兒童在食用蝙蝠屍體後病發,症狀包括髮燒、頭痛、腹瀉、極度疲勞。隨後病情迅速惡化,並出現出血癥狀,48小時內死亡。
截至1月27日,該村及鄰近的東多村(Dondo)已累計報告12例病例,其中8人死亡。
2月13日,赤道省另一村莊博馬特(Bomate)爆發更大規模疫情,目前報告419例病例,45人死亡。

WHO表示,兩地病例症狀相似,但是否存在關聯尚未確定。多數患者病發後迅速惡化,部分在48小時內死亡,這一情況令醫療人員深感擔憂。
最令人擔憂的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患者從發病到死亡的速度之快。

衛生團隊正調查其他潛在病因,包括瘧疾、食物中毒、傷寒、腦膜炎或其他病毒性出血熱。
調查進展
牛津大學大流行病科學研究所高階臨床研究員阿曼達·羅傑克博士(Dr. Amanda Rojek)表示,
“目前,疫情的具體病因尚不清楚。雖然可能是同一種疾病引發所有病例,但我們經常發現,多個常見疾病的共同作用也可能導致病例數上升。值得慶幸的是,埃博拉和馬爾堡病毒的檢測結果目前均為陰性,這兩種病毒性出血熱的致死率極高。
“調查工作已經展開,以確定疫情的具體病因,可能涉及傳染病或由有毒或受汙染物質引發的疾病。當地醫療團隊也在追蹤病例之間的潛在聯絡。
“調查團隊正在核實有關兒童食用蝙蝠後病發死亡的報告,因為這可能意味著疫情與人畜共患病相關,即動物傳染給人類的疾病。然而,疫情早期往往流言四起,因此驗證此類資訊至關重要。

部分樣本對瘧疾檢測呈陽性,但專家認為該疾病的致死速度遠超普通瘧疾,不排除新型或變異病原體的可能性。
伯明翰大學病毒免疫學副教授扎尼婭·斯塔馬塔基博士(Dr. Zania Stamataki)表示,
“此次疫情的症狀與去年年底剛果(金)爆發的嚴重瘧疾疫情有所不同,患者出現流鼻血、嘔血和內出血等症狀。從發病到死亡僅48小時,這一進展速度令人高度警惕。
“傳播途徑尚不明確,當局也在調查感染以外的可能原因,例如有毒物質中毒。”
“病毒不會受到國界限制,人員流動意味著疫情可能蔓延。病原體可能透過人類旅行或動物傳播進入其他國家。因此,需保持警惕,密切關注症狀。對於疑似出血熱患者,醫療機構應及時向衛生安全域性報告。”
WHO警告,如果疫情持續擴散,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呼籲國際社會立即採取高級別干預措施,以防止疫情蔓延至剛果(金)及周邊國家。
剛果(金)面臨多重危機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非剛果(金)首次暴發“不明疾病”。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擔憂,在野生動物被廣泛食用的地區,未知病原體可能會從動物傳播給人類。

2024年12月,剛果(金)西南部也曾報告類似的神秘疫情,最終確認為瘧疾合併急性營養不良引發的併發症。
2023年,剛果(金)曾爆發一種被稱為“X病”的神秘疫情,最終確認是一種嚴重的呼吸道瘧疾,導致143人死亡。科學家擔憂,剛果(金)可能存在尚未被發現的“X級病原體”,即未來可能引發全球大流行的新型疾病。
2022年,該國因瘧疾死亡患者高達2.5萬人,病例數全球第二,僅次於奈及利亞。
……

此外,剛果(金)的公共衛生系統正面臨“雙重壓力”。
一方面,疫情發生地地處偏遠,醫療監測和基礎設施薄弱,增加了疫情擴散風險。
另一方面,東部地區因武裝衝突加劇,導致醫療資源嚴重擠兌。WHO資料顯示,今年以來,東部戰亂已導致超7000人死亡,使本就緊張的醫療體系雪上加霜。
神秘疫情是否會成為下一個全球公共衛生挑戰?外界高度關注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