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瓜菜太多了,從冬瓜到絲瓜,甚至西葫蘆也能算一個。
它們之間的一個特點,就是能互相替換。
像是今天這個絲瓜肉丸湯,你們換成冬瓜、苦瓜、西葫蘆的版本也挺好喝。
我今天用到的絲瓜,就是在北方賣得多,無稜的這種,有些地方也管它叫水瓜。
絲瓜甘涼,自帶小空調的屬性,夏天很多人喜歡吃,就是看中它能清涼降火。
除此之外,絲瓜的另一大優點就是——滑溜。
如果你總感覺嗓子眼兒裡有那種很黏很稠,咳不出來的“老痰”,就可以多吃點絲瓜。
順著這股滑溜勁兒,像是潤滑劑一樣,讓痰排出來。
夏天有時候不愛炒菜,煮湯其實是更容易下飯的做法。
調味不要太重,主要取絲瓜的清甜。
肉丸可以自己捏,也能用現成的。
我們家其實更喜歡用蝦丸,孩子愛吃也不油膩。
絲瓜儘量選無稜的這種,我們家就很愛吃這種的,水分也很多。
這種絲瓜還是挺容易氧化的,切塊之後放進鹽水中浸泡,會讓顏色保持得更好。或者你們也可以到蛋皮、肉丸都做得差不多了,再切絲瓜也行。
肉丸你們可以用現成的,也能自己動手做。2分肥的肉餡不會太油,你們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來調整。
調味、去腥、嫩肉的東西一塊放,就是鹽、松茸鮮、醬油、紅薯澱粉,最後倒入適量的蔥姜水抓勻了。
我特別喜歡摔打肉餡的這個過程,人到中年的發洩過程,還是離不開幹活。
烙蛋皮或者直接煎蛋都行,我今天矯情一點,蛋皮的顏色更好,就用它了。
不是為了給你們拍影片,我是不會多費一步放到菜板上切蛋皮的,直接在鍋裡攪碎了,反正煮湯都是一樣的。
我們家那兩個都是不太愛吃薑的,所以用到姜的地方,我都會切得大一點,明顯一點,之後也好挑出來。
泡過鹽水的絲瓜基本沒有氧化,放到鍋裡一炒,顏色特別好。
炒到絲瓜有點出水了,就把提前燒好的開水倒進去,比煮湯節省時間,也不用擔心煮得絲瓜都浮囊了。
擠肉丸的這一步,在我們家都是交給哥哥的,一捏一個,做得可順了。
水開下肉丸,也不用煮太長時間,3-4分鐘,把蛋皮也放進去。
講真,這個湯底我覺得煮麵、煮點粉絲、面線都可以。講究的撒點蔥花,又解決了一頓飯。
夏天想吃點開胃的,濃油赤醬的肯定不行,還得這種鮮味足的。
相比很多高階的鮮味食材,絲瓜的成本就比較低了,但各方面的營養都不缺,是比較快手的那種晚餐。
肉丸很難每次都現做,我有時候會提前煮好在冰箱裡凍著,你們也可以試一試,煮飯很方便。
也因為沒有煮很久,絲瓜不是那種特別軟的,還稍微保留了一些爽脆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