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大家點選左下角“閱讀原文”到原帖與作者交流討論哦!
感覺地裡非碼農STEM專業的求職路,職場路,工作經驗,感悟,分享還是比較少的。
在這裡發一些我覺得對任何學歷,非碼農STEM求職一些思路和感悟。歡迎點評補充!!
總結
我是學材料的,MS畢業,無綠卡,就職於半導體公司。做了幾年的hiring manager。
一直有說法生化環材是天坑專業,但其實我自身體驗+這些年來幫助一些非碼農背景STEM的同學找工作的感悟:化,材,其實可以很萬精油。生物沒有sample size不敢妄議,環境的話瞭解自所在的國家的法律制度,瞭解自己有多少選擇,也可以有不錯的發展。
同理其他STEM專業,瞭解自己行業的option是什麼之後去努力,還是有很多就業機會的。Get a job, build a career, live a life
BS/MS 增加錄取機率心得
BS/MS 和 PhD 求職思路、簡歷、準備還是有點區別。BS/MS 沒有辦法花時間去鑽研某一個專案,光刷題很難找到 NG 工作。
1. 早實習(試錯)
國內實習,門檻低一點的傳統工業的實習越早開始越好。門檻低一點,overqualify 的工作看上去可能辛苦一點,一開始錢也不多,但是可以讓你瞭解 industry 的思維、需求和 success criteria。這也是一個 network 的好機會。
2. Network
這個後面會講。Who you know > What you know
3. 六邊形戰士
如果 PhD 是 technical/research 方面特別強的戰士,BS/MS 的思路就得逼自己做 1+1 或者更多。
•前一個 1 是自己的專業,後面的 1 是對應企業普遍需要的技能,可以是 technical skill,也可以是 soft skill。•我當時給自己的定位是去一個可以接觸到很多不同部門的崗位。我本身的 1 是材料,我自己選的 1 是質檢(quality,其中包含了 manufacturing engineer, statistics, 6sigma…),還有一個是 communication(找了一個 startup 實習,做 product engineer 還要做 sales)。•其他一些例子可以是 data analysis、coding、regulation、leadership…任何自己專業可以去的 industry 需要的技能。•這樣可以提升自己能申請的工作種類,也可以增加自己和其他應聘者的差距。technical 成績出彩很棒,其他的技能也都是加分項。
求職步驟
Networking
這是 get a job 和 build a career 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語言是人類創造的一個最好的獲取資訊的工具。在職場時間越來越久,遇到 Who you know > What you know 的情況越多。
1.Be proud of your accent!
很多人在面試/交流時會先說一句:“我英語不好請見諒。” 語言的目的是把資訊傳遞給他人,不需要因為口音而道歉,跟自己的口音達成和解。You learned another language! This is an achievement!2.明確自己的目的
這次 network 想達到什麼?是否 100% achievable?比如在 LinkedIn 聯絡別人,目的是找內推,這不是 100% 能達到的目標。但如果調整目標為:“我想知道這個人這個組在 focus 什麼,他為什麼選擇這樣的 career path?” 這樣能更好地 ice break,開啟自己的好奇心,從而建立和維持 relationship。3.傾聽並保持好奇心
求職時,很多人只想著“我要表現我很棒,我要找工作!” 但如果目的性太強,交流會變成問答、審問。多問一些問題,pause,傾聽,be comfortable with silence,讓對方多講自己的經歷。4.Ask open-ended questions
避免只問 yes/no 問題,比如:•❌ Did you join XX firm right after graduation?•✅ What made you decide to join XX firm after graduation? How did you prepare yourself?5.針對不同物件準備不同問題•Entry-level 工程師不一定能回答企業走勢,但可以分享他們的求職經驗。•Manager 可能不瞭解具體技術細節,但知道 milestone、system、market competition。•企業走勢有些是 confidential,不會直接告訴你。6.問有意義的問題
每次對話至少準備 1-3 個真正想知道的問題。7.Network 任何時候都可以發生
旅遊、餐廳、event、career fair 排隊時……be creative!
很多人在面試/交流時會先說一句:“我英語不好請見諒。” 語言的目的是把資訊傳遞給他人,不需要因為口音而道歉,跟自己的口音達成和解。You learned another language! This is an achievement!2.明確自己的目的
這次 network 想達到什麼?是否 100% achievable?比如在 LinkedIn 聯絡別人,目的是找內推,這不是 100% 能達到的目標。但如果調整目標為:“我想知道這個人這個組在 focus 什麼,他為什麼選擇這樣的 career path?” 這樣能更好地 ice break,開啟自己的好奇心,從而建立和維持 relationship。3.傾聽並保持好奇心
求職時,很多人只想著“我要表現我很棒,我要找工作!” 但如果目的性太強,交流會變成問答、審問。多問一些問題,pause,傾聽,be comfortable with silence,讓對方多講自己的經歷。4.Ask open-ended questions
避免只問 yes/no 問題,比如:•❌ Did you join XX firm right after graduation?•✅ What made you decide to join XX firm after graduation? How did you prepare yourself?5.針對不同物件準備不同問題•Entry-level 工程師不一定能回答企業走勢,但可以分享他們的求職經驗。•Manager 可能不瞭解具體技術細節,但知道 milestone、system、market competition。•企業走勢有些是 confidential,不會直接告訴你。6.問有意義的問題
每次對話至少準備 1-3 個真正想知道的問題。7.Network 任何時候都可以發生
旅遊、餐廳、event、career fair 排隊時……be creative!
瞭解自己想做什麼
1.Academic 和 Industry 的區別•為人處世、環境、晉升方向都不同,時間推移後,職業路徑會差距越來越大。2.如果沒體驗過 Industry,建議儘早實習•避免 “找不到工作就讀研,讀研找不到就讀博” 的路徑,讓自己有試錯的機會。3.職業目標不一定要明確到未來 50 年,但要有短期目標•關注 1-2 年的 WLB(工作與生活平衡)、生活方式,確定大致方向。4.有目標才能更容易 define problem、close gap
定位
就像選校一樣,要結合自身硬實力、軟實力,明確自己的“保底”“衝刺”目標。
1.找出自己和市場的 gap2.明確如何 close gap3.增加面試機會,因為你和更匹配的職位進行了互動
簡歷
•Master Resume•事無鉅細列出所有相關經驗。•每個崗位可能需要不同 focus 的簡歷,master resume 可以讓你做減法,而不是重新寫。•記錄硬實力和軟實力,確保簡歷的完成度。
面試
1.面試不是單方面審問,而是雙向交流•也是企業介紹自己的機會。2.深度理解 JD•面試問題一般來源於 JD,仔細閱讀、瞭解職位內容。•有機會去 network,瞭解工作內容和在部門中的作用。3.深度理解簡歷•你簡歷上的內容可能會被深挖。4.Expect Uncertainty•面試總會有準備不到的問題,多讓自己習慣 uncomfortable situation。5.拋開問題看本質•大部分問題歸類無非就那幾種:學術能力、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表達能力。•不同的問題是表象,考察的本質差不多。6.Stay Positive•面試不是 complain 大會,如果用逆轉經歷舉例,最好從正面角度講述。7.Use more "I"•你的導師、學校再牛,面試官 care 的是你自己。多強調自己的貢獻。8.誇!•誇自己,也要誇公司,沒有人不喜歡聽讚美。9.具體例項•問 behavioral questions 時,面試官想聽的是你的真實經歷,而不是理論。
什麼時候開始準備求職?
越早越好!
一定要給自己試錯的機會,比如:
一定要給自己試錯的機會,比如:
•實習•Grant•Research fellowship•Volunteer
這些不僅能豐富簡歷,也是給自己試錯的機會,特別是 BS/MS 畢業想找工作的同學。
感覺越寫越多……先這樣吧~歡迎點評補充。祝大家 offer 多多! 🎉🎉🎉
大家如果還有相關的問題和看法,歡迎點選“閱讀原文”到一畝三分地討論
今日推薦
內容來源一畝三分地網站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請與一畝三分地聯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