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留子們畢業後回國的三大結局

From:Panopath過來人
ID:Panopath_liuxue

讀書的時候想畢業,每天憧憬畢業後月薪大幾萬,出入超一線城市CBD,儼然一副職場精英的模樣。

但真的畢業回國後,又開始回憶讀書時的無憂無慮,完全不需要為求職而焦慮,每天只需要學習和玩樂就好了。
說好的“海歸求職”光環呢?說好的“留學生”才是求職市場中的當紅辣子雞呢?
不少中產留子們在畢業後迴歸求職時才發現,回國之後的現實和上學期間的憧憬完全是天差地別,這其中存在的鴻溝完全難以逾越。
中產留子們的回國,大部分都會走向三種結局:
  • 百萬投入、月薪七千
  • 海外追夢、PR之困
  • 全職子女、坐吃山空

雖然憧憬很美好,但這三分之一的終局選擇,才是絕大多數留學生的現實寫照,是你,也是我。

中產留子畢業後回國三大結局
頂著“海歸高材生”的光環回國,原本以為等待自己的會是大廠Offer拿到手軟,妥妥的“求職當紅辣子雞”…
但誰也沒想到,自己遭遇的境遇,竟是處處碰壁,名企面了一兩輪就沒了訊息,能發Offer都是一些規模一般或者偏小的公司,薪資待遇也是完全不達預期。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是海歸留學生們的真實畢業季歸國寫照。
PART.01
 百萬投入,七千月薪 
在英國市場營銷排名Top 1的名校攻讀碩士學位的Z同學,一談到自己的留學生活,就完全停不下來。一放假就歐美各國到處玩,青春的自由和文化的碰撞,讓她的留學生活變得極其豐富。
然而,當她滿懷期待回國之後,才發現自己那張“英碩”文憑,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並沒有那麼閃耀。
(Source: WSJ)
月薪七千的她,從原本到處旅遊的快樂選手,搖身一變為間歇性發癲的社畜打工人。每每想到父母為自己留學期間的學費、生活費投入近百萬,自己卻只拿到一份月薪七千的工作,她就感覺莫名其妙的心塞…
但除了心塞也沒什麼別的辦法,畢竟現在國內除了第一梯隊的名校光環或者STEM/AI那種熱門香餑餑專業,其他情況下,“海歸”這個所謂的光環並不能為自己鍍金太多。
PART.02
 海外追夢,綠卡之囚 
A同學則不同,在讀期間,她就堅定了自己在畢業後要留在美國的想法。事實上,她也的確做到了。
GPA 4.0、實務經驗豐富、畢業於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她,憑藉著優秀的履歷,在美國矽谷找到了一家頭部大廠的工作,那自然工籤也是小case。
但就是這樣一位看似“工簽在手,前途無憂”的選手,卻時刻在綠卡申請中焦慮。
(Source: International Student and Scholar Services)
高昂的房價,極具不確定性的移民政策,讓她感覺拿卡的希望渺茫;但在美國待了這麼多年,又不想輕易放棄,雖然她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成為最終成功申請到綠卡的那位幸運鵝…
PART.03
 全職子女,坐吃山空 
還有一類留學生,他們選擇回國,並不是為了成為那個“別人家的孩子”或者“職場精英”,只是想成為“全職子女”
中產留子們的背後都有相對資產殷實的父母作為後盾,C同學和H同學就是其中的兩位。
回國後的C同學,本來想進軍名企,好好作為一番。但處處碰壁後,又不想去薪資太低的崗位,他選擇“在家觀望”,等等看合適的機會。
(Sourc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H同學則是“繼承家業”,在自家公司中找了一個適合自己、專業相關的崗位。
但面對經濟的不景氣的當下,大部分公司的業績都在走下坡路,原本豐厚的家底,也在漸漸被消耗。他們縱然無奈,卻也只能自嘲自己是“坐吃山空的富二代”,不斷探索破局的方法,尋找自己應有的方向。
這三種結局,如同一面鏡子,是很多留子們歸國後的命運軌跡。原本高含金量的“海歸”光環,似乎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似乎是很多留學生自我調侃的“海廢”。

海歸or海廢?

大學畢業生求職難,原本以為冠上個“海歸”的光環,可以讓求職這一難題得以解決,沒曾想依舊沒有太大作用,留學生面對歸國求職的問題,依舊難頂。
豆瓣上的“海歸廢物回收互助協會”討論小組,有5萬多的海歸留學失業者加入於此,大家自嘲自己看似“海歸”,實則“海廢”。
(Source: 豆瓣)
很多小組成員在這裡分享自己畢業後求職或歸國後遇到的一些困境:對自己未來求職方向的迷茫,糾結於留在國外還是選擇回國,以及憧憬和現實差距過大等等。
(Source: 豆瓣)
國內Top財經院校+歐洲商學院的雙重buff,理想的工作模式是在一個studio裡,做著像藝術家那樣的工作。但在現實的毒打下,職業目標從25歲前的電影導演,變成了29歲時的雅思老師…
(Source: 豆瓣)
在美國的時候,大家邊界感都很強。但回國後,對於國內人際關係這方面,真的挺頭疼的,明明關係很普通,卻要裝得很好…
(Source: 豆瓣)
如願潤出來,但在國外過得也並不好。年薪稅後只有差不多20w,但物價卻是國內的3-5倍。一年看下來,最多就是收支平衡,根本存不下錢。職業的天花板也很低,沒有上升空間,已經開始糾結要不要回國了。
(Source: 豆瓣)
好歹是QS排名50的本科,但一個月薪資只有5K,稅後到手只有3K。原以為有學歷背景和四大諮詢工作經歷,跳槽可以順利一點,但依舊處處碰壁。
(Source: 豆瓣)
這些雖然只是某幾位的留學生的親身經歷,但卻也是大多數留學生的縮影。
據LinkedIn釋出的
《2024中國留學生歸國求職洞察報告》顯示,雖然在被調研的留學生中,有66%的留學生認為其回國就業存在一定優勢,且有55%的留學生具有一定程度的信心;但也存在高達40%的留學生對回國後的求職生活而感到迷茫和焦慮。
(Source: 《2024中國留學生歸國求職洞察報告》)
且有65%的留學生在歸國求職後,仍能感受到激烈的競爭壓力;56%的留學生認為薪酬不達預期;37%的留學生認為工作崗位匹配存在難度;還有34%的留學生對國內的就業環境感到不適應
(Source: 《2024中國留學生歸國求職洞察報告》)

歸國留子們仰天長嘆:就業市場那麼多的高薪機會,怎麼就不能給我一個?!高薪大廠Offer的這等好事,何時才能輪到你我?!

留學生畢業季如何破局求職?
靈魂拷問:留學生,面對競爭激烈的內外就業市場,如何才能破局?
這些破局小Tips請收好!
明確職業定位及職業規劃
其實大家在大學階段,就需要為自己未來的職業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明確自己未來的職業定位及職業規劃,
提前瞭解國內外不同行業的就業前景和薪資待遇,並選擇和自己專業背景、預期、職業規劃相匹配的目標崗位。
(Source: Visitor Guard)
有針對性地提升專業技能
確定目標崗位及崗位要求後,就需要各位在留學期間透過學習、實習等方面從硬實力和軟實力兩方面綜合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畢竟打鐵還需自身硬。
如若相關崗位和行業存在職業證書的硬門檻,在校期間,也可以沉下心把相關證書考下來,這也是後續展示自己求職競爭力的一大強有力的體現。
儘可能拓展Networking
Networking也是畢業季求職的一大捷徑,相信大家之前也有所耳聞過,別人還在秋招海投等待面試邀請的時候,有些同學早就透過前輩內推,獲得面試機會,並一舉拿下心儀的Offer。
在校期間,多多利用校園資源,譬如校友會、行業交流會等活動,結識目標行業的大佬和前輩;透過LinkedIn等社交媒體,和目標企業的在職人員建立友好聯絡;又或者向自己的導師、同學以及本校學長學姐尋求幫助等等,這些都是不錯的擴充套件Networking的好機會。
(Source: Inside Higher ED)
多元化就業渠道
從多個渠道去了解就業資訊,也是畢業季上岸的一大要素。
除了傳統的招聘網站和校園招聘會之外,企業社交媒體、行業論壇、專業社群等渠道,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有些國家和地方政府,還會制定和留學生相關的就業政策和綠色通道,多多關注,也會有一些意外的驚喜~
最後想送給大家一段話:
或許,現在的你正在被求職不如意、Offer不達預期的陰霾所籠罩,但要相信當下的迷茫和焦慮只是暫時的。你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焦慮未來能否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甚至開始擔憂自己的價值和未來的人生方向。
但請相信,當下的迷茫和焦慮只是暫時的。在求職的道路上,遭遇挫折和挑戰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每個人的職業生涯都有起伏,有時候我們需要經歷一些低谷,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明確自己的目標。這些困難和不如意,都是成長的一部分,它們會讓我們更加堅韌、更加成熟。


微信又雙叒叕改版啦,
置頂公眾號變成了星標,
加了星標,
才能不錯過我的每一次推送和福利呀。

加星標方法

美西
郵輪
邁阿密
夏威夷
美國簽證
阿拉斯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