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寫16篇稿,自由職業者的焦慮困局

在打工人的眼中,靈活的自由職業,充滿了吸引力。即使面對不太理想的就業市場,有人依然選擇放棄“暫時安全”的工作,為自己創造一種新的生活。
12月上旬,我們向讀者發出徵集,想要看看那些正在或曾經歷自由職業的朋友們,有哪些值得分享的經驗和事情。
在收集到的故事裡,很多人透過自由職業恢復了對生活的掌控力,他們擁有更多的時間去健身、做飯,認真感受一年四季,體驗了生活中的各種小確幸。
當然,這個過程中也會有很多彷徨、不安和焦慮。真正轉向自由職業後,生活並沒有“更自由”,新的難題仍然會出現。公司不用再去,但房東和催債的銀行不會消失。成為自由人後,如何度過大把的閒散時間成了一項新挑戰。
有人感嘆,“從努力當職場的好員工,切換到以自己為中心,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也有很多人在經歷自由職業後,選擇重回職場。
這些故事,讓我們看見選擇職業的背後,關乎生活的選擇,人生道路的選擇。很多時候,我們以為一份自由的工作就能給自己安寧,但安寧的來源,更重要的是瞭解自己內心的大樹究竟需要怎樣的精神和養分。
人生漫漫,希望你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找到內心的那份堅定。
以下是他們的講述。

向著自由獨立努力

@朱女士 跨境電商

在做跨境電商,並且照顧小孩。生活狀態就是很自由,可以九點起床,十點工作,午睡能躺在自己舒服的床上。當然啦,工作還是要做的,有時候週末節假日都在工作,只是工作量多與少的區別。

@古先生 26歲 帶貨主播&英語老師

選擇自由職業後,平時工作日兼職做帶貨主播,每天直播一場,週六日去教英語。比全職工作更忙了,但是收入也翻倍了,最主要的是,對生活更有掌控感,不需要面對辦公室文化。

@老樹 43歲 遊戲開發

15年的業餘遊戲開發者,有時間就幹,一直在向自由獨立努力。由於性格的原因與職業的選擇造成自由期會非常焦慮,一坐一天,肚子贅肉橫生,頭髮日漸稀疏。投入大怕風險,投入小怕失敗。總之會一直繼續,因為軟體開發給人打工是有年齡限制的,希望明年可以上線,收入覆蓋生活費就行。

自由職業
一個不得不的選項

@周定纖

38歲那年,我姐姐去世,父母都是80多歲的老人,身邊不能沒人照顧。在北京的我不想放棄物件,在新疆的父母不能沒人照顧,我能做的就是新疆和北京兩邊跑。
最初公司還允許我不坐班,以兼職的形式工作,工資只拿三分之一,社保還是按原來的標準交。後來,公司效益不好,我被裁了,不得不開始接小活,每個月的收入不算太多,再加上房子出租的收入,也還可以。但給父母買了房子,請了保姆,房貸加保姆工資,每個月的基本固定支出就要一萬出頭,經濟壓力還是挺大的。不得不說,人過了40歲以後,再想去應聘工作就真的很難了,估計以後我也只能自由職業了。
沒辦法,爹孃不能不管,但北京的生活和物件我也不能放棄,既要又要的結果,就只能是自己苦一苦了。

@楊慢慢 43歲 旅行博主

我以前也是上班族,壓力太大累壞了身體,導致慢性病的發生,辭職後慢慢休養。目前有時間就去旅行,做旅行博主,同時幫一家會議公司兼職,按照專案拿佣金,忙碌一陣子,再出門旅行一陣子。平時不用坐班也可以很好地照顧到家人,比如陪父母去醫院等等,過著自由且自律的生活,感覺還不錯。

自由職業應該建立在有足夠自制力的前提下,自律,不拖延,能夠管理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我發現了自由的真相

@曉辰 34歲 劇本殺編劇

2021年,當時就職的公司解散,陷入迷茫。經朋友介紹,加入一個IP專案組,我的任務是寫劇本殺。一開始幸福感滿滿,一是專案組給的佣金跟之前的收入差不多,二是可以自由辦公,擺脫了高峰期擠地鐵,趕著打卡的噩夢。
慢慢地發現,所謂自由辦公的真相,就是模糊了工作與生活的邊界。劇本反覆內測,反覆修改,幾乎超過一百遍,非常消耗心血,感覺自己就像反覆推石頭上山的西西弗斯。
監製天馬行空,當靈感乍現時,他會不顧時間來電,讓我修改劇本,所以我經常深夜兩三點,跟監製開線上會議,掛了電話,就動筆寫到天亮。怕錯過監製的電話,也怕自己拖進度,我開始一直待在書房裡,基本不出門。
每當靈感枯竭或者emo時,就喝烈酒,無論白天還是黑夜。劇本也因為種種原因,遲遲沒有上架……我開始自我懷疑。長期的日夜顛倒、高壓、酗酒,讓我心力交瘁,甚至產生幻聽,看了很多次心理醫生。
有一次朋友約我出來喝酒,我看到店裡有一個幽藍的大型魚缸,養著兩條鯊魚。它們本屬於浩瀚無垠的海洋,可是被困在了這裡,找不到出口。感覺自己也像鯊魚一樣,為了劇本上架被困住了。
最終,我還是選擇離開專案組,找個班上,迴歸正常作息和生活。

@暴跳如雷的大魔王 31歲 撰稿人

因為身體原因主動離職,GAP了一年多,靠接稿子過活,半推半就成了自由職業者。多的時候一個月可以賺一萬多,少的時候也有四五千,生活是夠用了,但是不敢花錢。
離職以後身體瞬間就好了,靠著之前的積蓄旅遊,把國內沒去過的幾個大省都去完了,現在國內每個省級行政區都去過啦。經歷過在喀什遇到沙塵暴,窩在青旅的公共空間大廳裡寫稿,也在內蒙的九曲十八彎看夕陽時改過大綱。最刺激的是在開羅陌生的小旅館還在寫,白天聽阿拉伯語和英語,深夜轉換語言模式用中文寫作。
離職一年多長胖了10多斤哈哈哈哈,從之前人人看到都說我營養不良,到現在終於正常甚至有點肉肉的了,可能因為開心了食慾好吧。
自由職業者的總體感受就是太!累!了!
剛開始是很爽,終於從辦公室解放了,其實我不是不喜歡工作,只是不喜歡坐班。但自由職業一年後,就開始焦慮。只要手頭沒有稿子或是其他工作,空下來的時候就會有負擔,覺得沒有收入很著急,其實存款和生活費也是夠用了的,只是習慣性會有生存焦慮。
還會突然覺得整個人很空,即便是努力讀書看電影上網課,也會覺得好像生活沒有重心。所以我就更努力地接稿子,除了一直合作的幾個平臺,還去招聘網站聯絡更多兼職。最卷的時候,一個月寫了差不多16篇3000字以上的長文章。
可能是因為太累了,慢慢狀態變得很差,比上班的時候還差。除了自由,一無所有。白天無法工作,晚上熬夜寫到天亮,凌晨五點鐘睡覺成了常態,睡到下午四五點鐘起床的時候,看到夕陽感覺又錯過了一天。那時候每天都在問自己,為什麼我不上班了,反而失去了生活呢?似乎作為自由職業者,我沒有辦法很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不過歸因還是新媒體稿費太低,如果一篇稿子能賺2000塊,我就不會這麼累。
後來想清楚了,我想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寫稿不能成為我生活的全部。我才30歲,還這麼年輕,可以體驗各種不同的人生。但是靠我自己的能力,可能還做不到太多,不得不接受了人還是要上班這件事。剛好那段時間頸椎病復發,去醫院做理療,因為沒有社保花了很多錢,就迅速找了個班上了。
新工作大體上還是很滿意的,而且漲工資了,不過老闆和同事都是老登32讓我很受不了,但還是有了機會嘗試我從前一直想做的東西。現在是想積累新的經驗,等後面去更大的平臺或者自己做點其他事情吧。
不過我的生存焦慮還是沒有被撫平,在上班的同時之前合作一年多的甲方也沒有停止合作,一是怕這份工作做著做著衝動離職又回到gap狀態,過了30歲找新的工作巨難,到時候還要重新找兼職合作又很難;二是想透過攢更多的錢來安撫我的生存焦慮,還有就是攢環遊世界的旅費,等我再自由職業了就揹著稿子去中東。
我覺得還會維繫現在這種狀態一段時間,重新回到自由職業狀態也並不排斥,畢竟離職的爽感還是能促進腎上腺素分泌一段時間的!各位需要線上作者的大佬們有稿子也可以叫我hhhh,我出稿速度快能改稿人好事少(希望能把幾家稿費太低的合作方換掉!)
分享一個烏拉蓋草原上的草卷吧,我坐在這個草捲上改稿改了好久!

相比被動安排
我更喜歡自己主動選擇

@陳紅 39歲 心理諮詢師

在成為個人執業的心理諮詢師之前,我曾是長沙一所大專的專職教師。四年時間,我充分了解自己並不適合這份穩定的工作——相對被安排,我更喜歡自己安排和自在。
與此同時,作為一名心理學本碩畢業生,當時雖不知道未來會不會有機會成為心理諮詢師,但出於對與本專業的熱愛,以及覺察到自己傾聽他人方面毫無壓力,我嘗試工作之外進行這方面經驗的累積:工作日晚上和週末,要麼在高校心理中心兼職,要麼就是尋找與同行們請教、學習的機會。
四年後,我選擇從大專離職,加入一家由同行開辦的新創公司,開發心理相關網際網路知識付費課程;也藉由工作幾年間的高校兼職心理諮詢經驗,我入駐了網際網路付費諮詢平臺,週末開始接收費諮詢。
一年多後,另一位同行朋友所在的連鎖心理機構諮需要諮詢師,邀請我加入,成為全職。對比諮詢和做知識付費,我更傾向前者,於是與老闆深入溝通後,辭職加入該心理機構。
在此機構兩年時間裡,我結識了更多職業諮詢師,累積大量的收費諮詢經驗,並和其中幾位成為緊密朋友。也是這兩年間,機構幾位諮詢師朋友陸續出來私人執業,在他們的鼓勵下,也出於對目前心理諮詢的需求信心,我從心理機構離職,成為一名私人執業心理諮詢師。
如今是私人執業第三年,去年有了一間自己的心理工作室,但生活其實沒有真的“更自由”。諮詢、督導、學習、研討等時間都是非常確定的,而且還得一直在自我成長和專業發展上投入,也在不斷探索讓潛在來訪與自己聯結,但又不會後續干擾諮詢的路徑。
@陳紅 的工作室一角
相較於高校和公司,如今生活中不會有太多外在限制和管理,大多數時間都可以用於工作和自己人生相關的思考,一起玩的也都是自己喜歡和相互認同的朋友,寒暑假時間也會自我安排或根據需求調整,去進行一些自己喜歡的活動。
如果時間退回到十年前,有人告訴剛畢業進大專工作的我,十年後你會是一名全職且私人執業的心理諮詢師,當時的我一定會覺得,這個玩笑開得有點大。
十年後,我慶幸自己的每一步選擇,也珍視現在的職業心理諮詢師身份。

@島主 30歲  網際網路運營

我是三本建築行業畢業的,我們整個家族都是做建築的,我想可以利用家裡的資源,就聽他們的建議報了工程造價專業。大二時去親戚那裡實習,當時就感受到做這行我會很難受,不自由、漲薪慢、薪資上限低、辛苦、人情世故的事情多等等。
那時我就確認我想做一份靠我自己擅長的能力的工作,也希望我的自由度更高。回到學校就開始搞學習,學英語,瞭解人力資源等領域的知識,看了200多本書,總之就是各種嘗試,想找我擅長的能力和方向。
畢業那會兒我還是沒有找到方向,就索性去親戚那裡工作,等存到錢了就去大城市找機會,同時繼續探索方向。
畢業第10個月,我在網上看到運營工作是比較適合我的,正逢我跟親戚不和,他們把我開除了。我就自己出去找了個文員工作,同時報班學習運營,3個月學到一個運營專案做起來,就獲得了北京公司的面試機會。然後就從文員工作離職,退了租的房,去北京面試,面試通過了,得到了理想的工作。
但是幹了兩年運營工作後,我認識到這是一個青春飯崗位。看到很多比我優秀,資歷比我好的人卡在大廠中層進退兩難,再往上機會更少更忙碌,還有失業危機,往下捨不得高薪,家庭事業很難平衡。
那時覺得我要的生活不是那樣的,我希望自由,希望我永遠都能在市場上有飯吃,我不想一輩子當必須到點上下班的npc。我體質不好,不能熬夜又很容易過敏,我需要有放鬆有健身有吃健康食物的空間,也想好好經營我的親密關係。我不想做選擇。
所以我從那時候開始探索副業,那時是25歲,到今年年中,我從職場離開有5年多時間了。這5年,都是在為實現自由職業裡好的狀態做積累。
我認為自由職業雖然聽起來很美好,好像是曠野,實際上如果沒有適合自己的商業模式來支撐,一樣非常辛苦。
比如找專案、做兼職,跟職場的性質是一樣的,都是一份時間一份錢,專案是短期的,會焦慮下一個專案有沒有、錢能不能按時結等等問題。職場要面對一個老闆,自由職業裡接單模式那可是很多個老闆。對我來說一樣是不自由的。
我一開始的想法就是做自己的產品,對接自己的客戶,只是這個積累上更難,要探索清楚自己的定位,完成商業閉環,要找到自己的客戶,穩定客戶量等等。
我主副業並行這樣做了5年,從最開始找不到定位,到會什麼就做什麼,到逐漸摸清楚自己擅長的能力,到完成商業閉環,說實話這個過程確實是有點熬人。
這5年最大的成長就是我的心態吧,從努力當職場的好員工,切換到以自己為中心,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最後探索出來,我適合做針對運營人的諮詢+保險經紀的諮詢+經營自己的內容社群,也找到了我自己的願景理念,我希望透過我的內容和諮詢幫更多人達到一個自洽自愛的狀態。
我自己是挺滿意這個業務組合的,因為我能力上很適合,做起來完全不痛苦,積累了5年多,我的客戶都還蠻信任我的。
雖然不知道未來我會為哪一件事覺得每天起床都動力滿滿,但至少現在每天起床想到要做這些事是很開心的,現在會時不時收到一些粉絲在精神層面給我的好的反饋,再加上我有時間去健身,自己做飯,想去旅遊就可以出去……我覺得每天的小確幸還是很多的。
關於自由職業的狀態,我覺得它並不是一個很美好的景象,是需要自己的能力、需求、目標與自由職業狀態相匹配才會開心。
我在兩年前經歷過公司裁員,那時就順勢而為嘗試了下幾個月的自由職業,最後以失敗告終,因為不夠自律、客戶量不穩定,後來找到工作去上班了。
這兩年主要就是解決自由職業期間不自律和收入穩定性的問題,我嘗試過在不同狀態下提升各種型別的工作效率,所以我現在很明白我做什麼工作需要在哪裡在幾點才是可以的。我在這次離職之前也做好了規劃計劃,包括如果遇到不確定性怎麼辦等等。
我是一個喜歡未雨綢繆,容易高焦慮的人,所以會做很多更周全的準備,也會適當給自己一些冒險的空間,不然準備是永遠都做不完的。
對我來說,自由職業不是我被迫的選項,而是未來一定要走的路線,所以我要做的就是如何配得上這條路線。
很多人說不穩定,我覺得不是自由職業的問題,是商業模式和個人財務配置、安全感的問題,沒有真正的穩定,在搭建個人發展框架的時候,逐漸增加自己的內部外部的安全感,這是別人拿不走的。
在自由職業中遇到不穩定、不舒服等問題太正常了,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找到一條自己適合的路,去努力配得上它,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我是這樣的。所以兩年前遇到問題時,我沒覺得這條路不好,是我需要再歷練歷練,到時間了再次挑戰。
經過調整,我今年的自由職業狀態確實比兩年前好太多了。
@島主 最近的生活碎片

@王 27歲配音工作室

目前在做配音工作室。總體來說統籌協調類工作居多,還有一些配音導演的工作。從大學時期就在幹,有五六年了。最近專案枯竭,也沒那麼有拼勁了,經歷過非常多崩潰的時刻,線上跟非常多人打交道,也被合作伙伴背刺過。
我這主要是對接公司類的客戶,作為承包商,最難的就是找到客源,維護客源。另外市場需求也在變化,我做的太細分了。最近行業給我的感受是,這行不需要那麼多人來做了。
爽的是基本都能睡到自然醒,不需要考慮出行和每天的OOTD穿搭,感覺自己早早就老了,愛上這種很土氣的、穿衣服只考慮保暖功能的生活。
我養了一隻狗,從小狗到家到現在一直沒有跟人長時間分離過。狗子性格很穩定很有安全感,身體也很健康,我非常快樂。
這兩天在大理玩,我想得很開,賺不到錢就去體驗生活。
● 圖片是@王 帶著小狗在大理騎行。
-END-
編輯 | 橘子
● 主編 | 宋函
圖源 | 《重啟人生》《我,到點下班》
《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凪的新生活,部分圖片來自使用者徵集。
 精選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