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遺產的中法對話:從競技場到可持續發展|財經看奧運

中法兩國在奧運遺產的傳承與延續上展現的獨特經驗與深遠價值,不僅映射出兩國對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承諾,也揭示了奧運會作為全球性體育盛事,在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及文化傳承方面的非凡潛力
文 | 程一航 王雪莉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週年,又恰逢巴黎2024夏季奧運會,為中法兩國在體育領域加強合作提供了新的歷史契機。
北京是全球首個既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又舉辦過冬季奧運會的“雙奧之城”,而法國則六次成為夏季或冬季奧運會的主辦國,雙方在奧運遺產的話題上都有不少經驗。
奧運遺產不僅是實現奧林匹克理想的結果,更包括透過舉辦奧運會為公眾、城市和地區發展帶來的有形及無形的長期收益。奧運遺產正逐步轉化為推動區域發展的重要引擎,亦蘊含著巨大的商業價值。站在歷史的交匯點上,本文將構建一座連線中法兩國“奧運遺產”的對話橋樑,從可持續發展的視角解讀奧運遺產的打造和傳承。
從2008到2022:北京的“雙奧”遺產
1.2008年北京冬季奧運會遺產
中國奧委會原主席何振梁在奧運會申辦陳述中就作出莊嚴承諾:“北京的奧運會將為北京、中國和世界留下一份獨特的遺產”。但是,在2008年夏奧會舉辦時,還未有正式的文字和標準來對奧運遺產進行界定。北京體育大學田麥久教授曾建議按照《奧林匹克憲章》和舉辦城市合同以及我國有關智慧財產權、文物保護的相關法律規定,做好北京奧運會遺產的認證和保護工作。
2010年4月,在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一年多後,國際奧委會正式釋出了《北京2008年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國際奧委會協調委員會最終報告》,對北京夏季奧運會的賽事遺產工作進行了肯定:“這些遺產對北京,對中國,乃至對整個奧林匹克運動來說,都是極其有益的”。
本文根據相關資料將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遺產梳理為:城市及環境遺產、運動遺產、經濟及旅遊遺產、政策遺產、文化及社會交往遺產、教育和檔案遺產和科技遺產七個方面(表1)。
表1  2008年北京夏奧會遺產概述表(部分)
序號
遺產型別
簡述
1
城市及環境
遺產
例:新建12個奧運場館及8個臨時場館,改建11個場館;截至2009年11月20日,空氣質量達標天數達到260天,提前41天實現藍天目標。
2
體育運動遺產
例:打破43項新世界紀錄及132項新奧運紀錄;中國共獲得100獎牌,51枚金牌、21枚銀牌、28枚銅牌,首次超越美國。
3
經濟及旅遊
遺產
例:自2008年10月對外開放到2009年5月底,“鳥巢”共實現營業收入3.64億元,帶動了北京經濟和旅遊業的發展。
4
政策遺產
例:北京奧運會的三大理念“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是在奧運會整個籌備規劃中最大的政策遺產。
5
文化及社會
交往遺產
例: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奧林匹克文化交織呈現;5個可愛且充滿靈氣的中國娃娃,既是中國文化的再現,又表達了中國人民對奧林匹克精神的追求。
6
科技遺產
例:實施《奧運科技行動計劃》,在交通、潔淨能源、環境保護、奧運場館、資訊通訊、奧運安全、運動科技、奧運會開閉幕式、科學普及、中關村科技園區等10個方面佈局。
7
教育和檔案
遺產
例:開展《“北京2008”中小學生奧林匹克教育計劃》;為宣傳、紀念奧運會,留下巨大的文獻、影片、錄音、圖片等資料遺產。
可以說,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不僅是一次體育盛會,更是推動中國各方面進步的重要契機,其留下的多方面遺產將長期造福中國和世界。
2. 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遺產
國際奧委會在2014年底頒佈了《奧林匹克2020議程》,開啟了奧運改革之門。在此背景之下,中國奧委會從籌辦之初就對奧運遺產進行了全面的規劃管理,並與國際奧委會共同制定了《遺產評估體系(KPI)》和《場館遺產計劃通用模板》,用於規範奧運遺產的影響評估、系統規劃場館的賽後利用,並被後續奧運賽事沿用。
2023年2月,北京市政府正式釋出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產報告(賽後)》(以下簡稱《賽後遺產報告》)和《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賽後可持續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可持續發展報告》)。
表2對《賽後遺產報告》的重點進行了解讀,具體如下:
表2  2022年北京冬奧會遺產概述表(部分)
序號
主題章節
簡述
1
持續推動冰雪運動
的普及發展
例:全國冰雪運動參與人數達到3.46億,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目標實現;2021年初,全國已有654塊標準冰場,803個室內外各類滑雪場;2021年12月,中國正式註冊的各級冰雪運動社會組織共有792個。
2
傳承利用好奧運
場館遺產
例:北京冬奧會使用的12個競賽場館中,有4個利用了北京2008年奧運會場館;國家游泳中心於2022年4月16日對公眾開放,場館一經開放即成為北京城區“最熱的冰”,開放首日即接待遊客3000多人次。
3
最佳化冰雪產業佈局
例:冰雪產業2020年收入達到6000億元,預計到2025年總規模達到1萬億元;截至2020年,全國各地冰雪裝備器材產業園區及小鎮接近20個;2020至2021雪季冰雪旅遊人數達2.3億人次,冰雪旅遊收入達到3900億。
4
持續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例:首鋼改造釋放54萬平米城市特色發展空間;延慶建成精品民宿100餘家;張家口在高新區和宣化區建設了兩個各佔地3000多畝的冰雪產業園;圍繞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建設謀劃儲備專案達652個,首批46個已開工。
5
加快建設京張體育
文化旅遊帶
例:張家口市已融入北京市“1小時交通圈”;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區域內擁有25個奧運場館、21個大眾滑雪場、6項世界文化遺產…..,體育文化旅遊資源較為富集。
6
持續推動各項社會事業發展
例:推動全國中小學校園冰雪運動特色學校到2025年達到5000所;2022年10月,全國實名志願者註冊人數達2.29億,志願服務隊伍達132萬個;2021年12月,北京市建立666家溫馨家園,年受益殘疾人391.4萬人次。
7
傳承利用好冬奧
文化遺產
例:藝術家用15個不同的“冬”字靈動演繹出了北京冬奧會的15個運動專案;北京冬奧的籌辦推動實現173個國家共同簽署奧林匹克休戰決議。
《可持續發展報告》則分為7個章節,系統總結了北京冬奧會籌辦和舉辦全過程綠色低碳可持續工作的開展模式和工作成果。兩份報告全面介紹並宣傳了北京冬奧會遺產利用及可持續發展的經驗和做法,為後續到來的大型體育賽事活動提供了寶貴參考。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留下了豐富的體育、基礎設施、經濟、環境和文化遺產,推動了冰雪運動在中國的普及,提升了基礎設施建設和環保水平,並促進了國內外的經濟和文化交流。
法國奧運傳承:新興遺產的引領者
迄今為止,法國已經成功舉辦五屆奧運會,並馬上就要舉辦第六屆,還開創了多個歷史上的“奧運第一”,為奧運會留下了深遠的影響和寶貴的遺產。
例如,法國首次在1924年提出“集中安置運動員”(奧運村雛形)的概念並實施;1968年格勒諾布林冬奧會完成了歷史上第一次冬奧會使用彩色電視訊號轉播的開創性壯舉,並推出了奧運歷史上第一個吉祥物——雪士(Schuss);1992年阿爾貝維爾首次同時舉辦了冬奧會和冬殘奧會。
申辦2024年奧運會成功伊始,巴黎奧組委就出臺了《巴黎2024的遺產與可持續發展戰略》,並宣稱2024巴黎奧運會將是歷史上第一屆碳中和奧運會、第一屆性別平等的奧運會以及全民參與的奧運會,同時希望法國能夠像之前舉辦過的每屆奧運會一樣,重新引領潮流。
在贏得2024年奧運會主辦權之後,巴黎更加頻繁地透過國際化視窗來宣傳自己的奧運主張,並制定了雄心勃勃的“遺產戰略”,致力於為每個人創造平等的經濟機會。巴黎奧運會將以全民慶祝、萬眾參與、奧運遺產為目標,為世界呈現一屆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友好型體育賽事;同時,巴黎奧運會的遺產工作注重強調環境責任、社會包容和經濟機會,並希望促進志願服務和社群精神的文化。
日前,國際奧林匹克官網也梳理了巴黎奧運會將為法國帶來的社會、經濟和健康多重效益,詳見表3。
表3  2024年巴黎夏奧會遺產概述表(部分)
序號
遺產型別
簡述
1
體育促進健康和教育
例:倡導支援法國所有學校實施每天30分鐘鍛鍊時間,正逐步推廣到36250所小學;2020年以來,2024年巴黎奧組委為9400多名兒童提供了免費的游泳培訓和水上安全課程,26000多名孩子學會了基本的游泳技能。
2
經濟遺產
例:奧組委於2019年與工會和行業協會簽署《2024年巴黎社會憲章》,概述16項承諾,約有181000人找到了與奧運會有關的工作;供應商90%是法國人,其中78%是中小企業,有500多家當地企業來自法國社會團結經濟。
3
場館場地遺產
例:考慮使用現有場館和臨時場地上舉辦賽事;奧運村將為當地居民提供2800多個新住宅,這些新住宅中的四分之一將成為公共住房。
4
社會公益和精神遺產
例:2024年將會有近35萬名殘疾遊客將前往巴黎觀看奧運會和殘奧會,確保這些遊客有合適的無障礙設施,獲得真正具有包容性的奧運會體驗;2024年巴黎奧運會成為首屆性別平等的奧運會。
5
有形或無形遺產
例:巴黎2024公佈視覺標識及62個全新體育圖示;石板路一直是法國城市生活中的顯著特色之一,巴黎2024奧組委將這一法國的象徵性標誌作為奧運新視覺標識的組成部分,以此彰顯法國的有形遺產和無形遺產。
6
社會治理遺產
巴黎2024奧組委開發了一款“傳承舉措調查工具”(ORAH),旨在幫助專案負責者展示他們對巴黎2024奧運會的傳承及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貢獻;透過收集的資料,支援2024巴黎奧運會的社會影響評估等。
7
文化遺產
早在申辦階段,巴黎市就將最年幼的兒童作為其支援計劃的核心,於2017年為幼兒設立了一項耳語學習計劃,其中包括以奧林匹克運動為基礎的運動技能講習班。三十多家託兒所參加了這一 "幼兒遊戲雙週 "活動。
中法奧運遺產的持續效應
1. 基礎設施投資回報率
鳥巢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標誌性建築,投資規模巨大,據國體集團統計,“鳥巢”的年營業額已超過4億元,並且已經連續多年實現盈利。法蘭西體育場和埃菲爾鐵塔體育場(戰神廣場),在建設之初同樣注重場館賽後利用,透過引入社會資本和商業運營,吸引了大量遊客,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樣實現了較高的投資回報率。這些場館不僅舉辦體育賽事,還承辦音樂會、展覽和其他文化活動,增加了多元化的收入來源,確保了較高的投資回報率。此外,巴黎奧運會95%的奧運場館為現有或臨時場館,旨在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設施。
2.旅遊業與服務業的經濟貢獻
北京冬奧會帶動了中國冰雪旅遊的興起,推動了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水平提升,促進了旅遊業的發展。例如,張家口和崇禮等地的滑雪度假村迅速崛起,吸引了大量遊客,帶動了當地酒店、餐飲和交通等服務業的蓬勃發展。
法國奧運會則透過巴黎地標性建築,提升了巴黎的城市形象和旅遊吸引力,帶動了法國旅遊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在服務理念方面,巴黎2024不僅在奧運場館內禁止使用一次性塑膠,還在餐飲供應鏈中推廣環保餐具和包裝。同時,賽事期間將優先提供有機、低碳足跡的食品,推動健康飲食習慣。這些措施不僅有助於減少塑膠汙染,還能帶動整個食品行業向更可持續的方向轉型。
3. 體育科技與創新的應用突破
北京冬奧會不僅是一場重要的體育盛事,還成為中國體育科技發展的展示平臺。例如,國家速滑館建設方共申請並獲得了82項專利。國產高釩密閉索已廣泛應用於浦東足球場、卡達世界盃開閉幕式體育場等大型專案。
巴黎奧組委則計劃在奧運村地下安裝一套水冷系統,該系統曾在去年幫助盧浮宮博物館應對歷史性高溫。這一舉措旨在將巴黎奧運會的碳足跡減少一半,使其成為最可持續的奧運會。巴黎市政府此前簽署了一份長期系統性改造計劃合同,計劃到2042年將“城市冷卻”系統的規模擴大三倍,達到252公里,從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冷卻系統。新合同旨在幫助城市適應並應對全球變暖的威脅。未來二十年內,巴黎市計劃將冷卻網路擴充套件到醫院、學校和地鐵站。
4. 體育人才與教育的投入增加
北京奧運會後,我國更加註重體育人才的培養,加大了對體育教育和專業訓練的投入,完善了培養路徑和培養體系。例如,國家體育總局與各大高校和專業機構合作,設立了一系列體育人才培養專案,提升了體育教育的質量和水平。
巴黎2024不僅提供比賽和就業機會,還透過一系列培訓專案提升居民的職業技能。其中一個計劃被稱為“從體育場到就業”,使體育場地成為求職者和招聘人員互動的一個空間,求職者可以展示軟技能、社會職業能力和精神狀態,以提高長期失業者的就業機會。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中法奧運遺產的價值

1. 傳統與現代:中法奧運的文化遺產
在奧運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創新上,中法兩國各自綻放異彩。
中國以深厚的文化底蘊為根基,巧妙地將傳統圖案、色彩及圖騰等文化元素融入場館命名與形象標識設計中,不僅生動展現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韻味,更極大地增強了民族自豪感與國際影響力。這種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弘揚,讓中國奧運遺產成為連線過去與未來的橋樑。
法國則在保留歷史遺蹟與傳統文化元素的同時,勇於創新,將現代設計理念巧妙融入奧運遺產的規劃與建設中。巴黎地標性建築埃菲爾鐵塔也將作為一些專案場地的背景,這不僅能夠彰顯法國的文化自信,更體現了傳統與現代和諧共生的美學追求。中法兩國在奧運文化遺產上的不同探索,共同詮釋了傳承與創新並重的深刻內涵。
2. 影響與責任:中法奧運的社會影響
在社會影響上,兩國奧運會均對社會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不僅讓“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美好願景成為現實,更以實際行動為全球冬季運動和奧林匹克運動的普及與發展貢獻了中國力量。據統計,截至2022年1月,全國參與冰雪運動的人數已達到3.46億人,參與率高達24.56%。
“Impact 2024”是由巴黎2024奧運會和殘奧會組委會及法國開發署(AFD)支援的一個專案,旨在透過體育促進非洲的可持續發展。該專案資助小型體育專案,重點關注性別平等、包容性、公民意識、兒童保護等方面,旨在透過體育傳遞奧林匹克精神、公民意識、承諾、友誼和社會凝聚力的價值。透過北京冬奧會和巴黎2024奧運會,中法兩國展示了透過體育和奧林匹克精神推動社會發展的共同決心和成就。
3. 理念與傳承:可持續發展的中法實踐
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中法兩國均展現出了前瞻性的視野與堅定的決心。北京奧運會後,眾多奧運場館被成功轉化為體育公園與對外開放設施,不僅延長了奧運遺產的生命週期,更透過多元化的運營模式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例如,“鳥巢”與“水立方”等標誌性場館已成為舉辦各類商業與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持續煥發著奧運遺產的勃勃生機。
巴黎2024奧組委同樣將可持續發展視為核心使命之一。為鼓勵各個社群積極參與體育活動,並倡導奧林匹克價值觀,如友誼、尊重和卓越,巴黎奧組委推出了“2024年奧運沃土”(Terre de Jeux 2024)標籤概念,承諾透過體育、教育和文化方面的各種舉措,讓法國的民眾參與巴黎2024之旅。
截至目前,該標籤已授予法國各地4700多個地方和地區,激發了5萬多場比賽和體育設施的建設或翻新,有力促進了居民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與積極性。中法雙方的奧運理念和系列舉措不僅體現了中法兩國對可持續發展的共同追求,更為未來大型體育賽事的遺產管理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與啟示。
中法兩國在奧運遺產的傳承與延續上展現的獨特經驗與深遠價值,不僅映射出兩國對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承諾,也揭示了奧運會作為全球性體育盛事,在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及文化傳承方面的非凡潛力。今年,中法建交60週年與巴黎奧運會相遇,從全球首座“雙奧之城”到奧運百年“重返故地”,中法共擎奧運火炬,為兩國加強全面合作提供了無盡的可能。
(作者供職單位/清華大學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編輯:餘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