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迎:人家把企業做大了,我們把什麼做大了?

張維迎 著名經濟學家 北大國發院教授
中國兩千多年來就是一個開放的官場和一個封閉的商場。
從秦始皇的郡縣制開始,歷朝歷代,除了皇帝,政府中所有的官位都是對大眾開放的,你只要有能力、運氣好,就可以進入政府。
漢代是舉賢良、用孝悌,按照人口比例從地方選官,送到中央培養。隋唐之後,有了正式的科舉制度,一個平民的孩子,只要好好讀書,參加考試,就有希望當到大臣甚至宰相級別的官員。
與此對照,自漢武帝之後,許多工商業活動卻被政府壟斷,不允許民間經營;即便允許,也有許多限制,商人經常受到官府的掠奪。
這與西方國家是不一樣的,西方長期以來是貴族制,政權被貴族壟斷,對老百姓是不開放的,貴族的爵位又是長子才能繼承,長子以下的要自謀生路,所以西方發展起來了工業城市、商業城市。
中國沒有商業城市,中國歷史上的城市都是政治中心,而非商業中心。在中國,最好的選擇是做官,而非從商。政府官員地位高,自由裁量權又大,所以腐敗的機會多。
就社會地位而言,在士農工商中,商人地位最低,還不如農民,其商業利益又得不到有效保護,資產很容易被剝奪。總而言之,政府官員的綜合報酬遠大於商人的綜合報酬,結果是“學而優則仕”。
在這樣的激勵機制下,兩千多年來,最優秀的人都被吸引到了政府部門,這是中國社會長期能維持大一統的重要原因,當然也是近代中國變落後的一個重要原因。
17世紀開始,在英國,隨後相繼在歐洲其他一些國家,通向官場的道路開放了,但是,更大的開放是工商業活動的開放。
特別是在英國,光榮革命後實行了君主立憲制,國王和政府的行為受到立法和司法的限制,私有財產得到有效保護,專利法也開始實施,工商業活動成為最有吸引力的行業,由此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而與此同時,在我們古老的中國,仍然是開放的官場和封閉的商場並存,讀書取仕比經商做買賣有吸引力得多,結果是,人家把企業做大了,我們把政府做大了。

中國其實並不是缺少企業家資源,中國的問題是企業家資源被錯誤地配置了,本來可以做企業的人都去做了官。
我們知道,東南亞許多國家的經濟都是華人企業主導,中國人出國以後到其他國家多從事工商業,他們敢冒險,骨子裡一定有企業家精神。
為什麼中國人出國以後就變成了好的企業家?原因很簡單,這些國家的政治對華人不開放,而工商業活動是開放的。那些流落到東南亞的人不可能到政府部門做官,他們提高自己地位的唯一方法就是經商賺錢,賺了錢再把當地的達官貴人買通保護自己,所以就成了成功的企業家。
同樣,為什麼猶太人商業才能那麼好?因為猶太人流離失所,到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沒有政治地位的,既不能當官,也不能買土地,他們可做的事就是經商,所以猶太人變成了世界上最具商業頭腦的族群。如果猶太人在哪個國家都有很高的政治地位,他們可能就不大會經商了。
鄧小平發起的改革開放,就是透過對內放開和對外開放,提高了企業家的預期報酬,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當企業家。
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發生了些什麼變化?最重要的是人力資源配置發生了變化,甚至可以說是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
為什麼說是歷史性的?因為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最優秀的人才都往政府集中,都去當官;而這40多年來,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轉向了企業界,轉向了工商業活動。兩千多年沒有解決的問題,現在解決了。
以上內容選自張維迎教授新書《重新理解企業家精神》。
暌違多年,張維迎教授新書《重新理解企業家精神》上市。這本書在張教授心目中有多重要,從他自己在朋友圈中“王婆賣瓜”即可見一斑:
“自由市場的守夜人”“經濟學界的堂吉訶德”“思想界為數不多的燃燈者”……
任何熟悉張維迎及其作品的書友,都會認可坊間對張老師的上述評價。正是由於張維迎老師在思想領域的真知灼見,堅持“為不理解、甚至公開批評他的民眾發聲”,以及獨有的穿透力和共情語言的天賦,才讓他的作品成了暢銷書裡的長銷書,“每一本都值得閱讀和珍藏”。
張維迎對中國現實有極深的思考和洞察在很多經濟學家都紛紛奔向政治投奔仕途的當下,張維迎一如既往堅持說真話,孜孜不倦地普及經濟學常識,以簡明的經濟學邏輯,讓我們看見藏在許多社會現象背後的東西。
·“爐火純青”之作,理論與故事交融
張維迎是國內最早研究“企業家精神”的經濟學家,《重新理解企業家精神》是他40年聚焦“企業家精神”的大成之作。本書在寫法上,理論與故事交融,歷史與現實交匯,讓讀者在輕鬆的閱讀中理解深刻的道理。
汪丁丁:很精彩,堪稱“爐火純青”之作。維迎返回他參與建立的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即現在的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之後,與我和幾位老教授有更多機會密切交往。透過這些私人交往,我意識到,維迎始終帶著黃土高原的氣息。
朱海就:本書不僅有基礎性的理論,還把“企業家精神”的思想運用於具體的經濟問題,如反壟斷、產業政策、創新問題等等,這些應用都非常精彩。本書還用大量生動的案例來說明企業家精神,讓人感覺很真實,這也是其出彩之處。
馮侖:張維迎教授這本書分析了束縛企業家精神的體制因素、政策因素、金融因素以及觀念上的因素,很系統,很全面,好看又“好吃”,很值得創業者和企業家閱讀,也值得各級官員閱讀。
王梓木:這本書引人入勝,讀著讀著就進故事裡了。就像作者坐在面前對你說話,娓娓道來發生在你身邊卻不曾深入思考的事情。拿到這本書後我就沒有停下,一口氣把它讀完。
姚洋:維迎老師的文字簡練達意,經常有警句出現,讀他的書是一種享受。
周濂:張維迎老師的書,毫不誇張地說,幾乎每一頁我都劃下很多下劃線。
《重新理解企業家精神》既是張老師40年思考的結晶,更被他本人評價為“尤其適合當下中國”。多一個人讀這本書,我們的未來就會多一份希望。
轉自曹教授
本文由「華爾街俱樂部」推薦,敬請關注公眾號: wallstreetclub
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意見,並不代表本平臺立場。文中的論述和觀點,敬請讀者注意判斷。
版權宣告:「華爾街俱樂部」除釋出原創市場投研報告外,亦致力於優秀財經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圖片和資料來自網路,版權歸原創。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絡。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新增WSCHELP微信聯絡刪除。謝謝授權使用!
關於我們

華爾街俱樂部凝聚華爾街投行的高階資源,為中國民營企業“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顧問服務,包括企業赴美上市、戰略投資、併購、私募路演和投資者關係等。在投資理念和技術方面提供華爾街投行專家實戰培訓,為您進入華爾街鋪設成功之路。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