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6

本文字數:4100,閱讀時長大約4分鐘
作者 | 第一財經 胥會雲、繆琦
世界銀行近期釋出的一項針對2189家中國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營商環境相關的59項測評點中,中國在電子支付、獲得電力、技能培訓等領域的12項達到全球最優水平,在建築許可、供水、網際網路連線、創新等指標領域達到全球先進水平。
其中,對於上海企業的調查資料則顯示,上海絕大多數測評點優於全國及東部地區的平均水平,約有22項測評點達到全球最優水平。
這也是世界銀行首次將企業感受度納入營商環境新評估體系(Business Ready,下稱“BR評估”)中,在整個營商環境評估中分值佔比約為27%。
“這代表了全球營商環境建設的風向,看一個地方的營商環境的好壞,要更多注重企業的感受度。”普華永道中國綜合商務諮詢合夥人陳琳說,2018年以來上海從1.0版到8.0版營商環境的持續打造,尤其對企業感受度的關注,解釋了上述調查結果的由來。

2023年5月,世界銀行公佈了全新的營商環境評估體系,並於2024年10月3日釋出了第一份營商環境成熟度報告《Business Ready 2024》,覆蓋50個經濟體。
和此前不同的是,BR評估包括3個支柱項(監管框架、公共服務、企業效率)、10項一級指標(市場準入、獲取經營場所、公共基礎設施服務、勞動力、金融服務、國際貿易、稅收、爭議解決、市場競爭和企業破產)及3項跨領域主題(數字應用、環境可持續、性別),分企業調查和專家調查兩種方式採集資料。
作為BR評估的平行專案,企業調查專案是BR支柱三,也就是企業效率這一維度的資料來源。具體而言,BR中八個一級指標的效率維度將以企業調查的部分資料作為打分依據。
截至目前,世行已經公佈了103個經濟體的企業調查資料。相較而言,中國的企業調查表現總體較好,8個領域中有6個領域(解決商業糾紛、納稅、獲取金融服務、市政公用服務、獲取經營場所和國際貿易)的調查資料全部優於103個經濟體的中位數;時間效率和成本方面的調查資料普遍優於103個經濟體的中位數。
“世界銀行企業調查的B-Ready計分專案,主要關注企業辦理相關事項的效率,包括時間、成本、便利度及電子化水平,以及相關的主觀感受等維度。”陳琳表示。普華永道是本次中國企業調查專案的執行方,按照世界銀行分層隨機抽樣方法,在2024年1月至2025年2月期間,對2189家中國企業的所有者或高層管理人員進行了訪談。
這2189家中國企業,來自除港澳臺之外的東部(560家)、中部(455家)、北部(343家)、東北(280家)、西北(287家)、西南(264家)六大片區。從企業規模來看,小型企業(5~19人)佔比39%,中型(20~99人)和大型企業(100人以上)各佔30%。從行業來看,主要分為三大類,製造業1187家,零售業211家,其他服務業791家。
從時間效率來看,陳琳說,根據調查資料,中國企業普遍優於第一批經濟體的中位數,有的資料達到或接近第一批經濟體的最優值。比如,中國企業獲得增值稅退稅的時間為1周,達到第一批經濟體的最優值;中國企業獲得電力連線及電子收款到賬用時則分別接近第一批經濟體的最優值。
在國際貿易方面,中國企業出口貨物清關的平均天數為3天,進口貨物清關的平均天數為10天;低於東亞及太平洋地區經濟體的9天和11天,以及中高收入經濟體的6天和11天。
在成本方面,中國企業使用電子支付的成本(佔交易的百分比)為0,達到第一批經濟體的最優值;中國企業滿足進、出口貨物合規要求的總成本,分別優於第一批經濟體的中位數。
在便利度和電子化水平方面,中國企業透過電子支付方式向客戶收付款的佔比,以及透過電子方式進行報稅和繳稅的佔比均接近第一批經濟體的最優值。

在這2189家企業中,單獨分析58家上海企業的調查資料,又會發現,上海絕大多數測評點優於全國及東部地區的平均水平,約有22項測評點達到全球最優水平。
而在BR評估的首批經濟體中位列第一的新加坡,有10項測評點達到全球最優水平。
比如,在供電可靠性方面,上海市企業填報的停電次數和停電時長均為0次;在獲取金融服務方面,上海電子支付費率成本為0;在市場公平競爭方面,世行考察企業更換網際網路提供商的感受度,上海市企業該項感受度得分為96.2;在解決商業糾紛方面,上海市商事調解可替代性得分為100。這些測評點均已達到全球最優水平。
華東政法大學副校長、中國法治化營商環境研究院院長羅培新表示,這充分表明,上海市在對標國際通行標準,最佳化制度規則、改善政務服務質量、提升企業辦事效率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此外,上海的納稅時長、貸款申請時長、網際網路穩定性、仲裁可替代性、政府採購和招投標便利性等指標也達到全球先進水平。
作為科技類初創企業,上海麥克林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急需資金的關鍵發展期迎來了一場“及時雨”。該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楊勇告訴第一財經,當時公司規模從100人一下子增加到了300~400人,正處於將技術推向市場的重要節點。面對資金瓶頸,他們也曾試圖找銀行尋求貸款支援。但作為輕資產的研發類企業,他們不僅面臨較為繁瑣的貸款流程,而且申請下來的額度也往往較小。奉賢區推出的“東方美谷貸”融資支援政策,讓他們在僅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裡就迅速獲得了1000萬元的無抵押貸款,當地政府還為其提供了一定額度的擔保費和利息補貼,大大降低了公司的融資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
在這樣的金融助力下度過關鍵期的麥克林,去年全年收穫了上億元利潤,今年一季度又實現了同比20%多的營收增長。下一步,他們將開啟上市計劃。
受益的並非個案。作為麥克林所在區域的開發和運營主體,上海杭州灣經濟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翁俊對第一財經表示,園區內共有80多家企業獲得了“東方美谷貸”,平均額度在800萬~900萬元之間。
在國際貿易領域,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於2024年一舉突破5000萬標準箱(TEU),創下全球港口集裝箱運輸史上最高紀錄,連續15年居全球首位。上港拼箱黨支部書記、總經理宋許瓊表示,自2022年國際集拼業務全面啟動以來,上海港成功將國際集拼時效從傳統中轉港的10~14天大幅壓縮至3~5天,重新定義全球供應鏈效率標準。
相較新加坡、釜山等傳統中轉港,上海港不僅時效領先2~4天,更依託上海自貿區政策優勢,創新“港內拆拼”監管模式,支援跨國企業實現亞太分撥中心功能整合。目前,馬士基、日通以及CEVA等國際物流巨頭已率先採用上海港國際集拼服務,2024年全年國際集拼業務量突破3萬標箱。
作為上海國際貿易單一視窗的運營單位,億通公司副總經理衛小明表示,上海“單一視窗”現已服務企業超70萬家,支撐全國超1/4貿易量和上海5000萬/年集裝箱吞吐量的資料處理,每年為各類企業降低貿易成本約20億元。圍繞口岸營商環境工作,去年年底,海事部門依託“單一視窗”率先試點長三角“新三樣”貨物水水中轉“一單制”,申報流程從原來的100小時縮短至50小時左右,貨物單箱物流成本減少5%~10%。
上海近年來持續實施世行對標改革,自2018年以來連續8年在年初召開全市營商環境大會,併發布最佳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從1.0版到8.0版,累計推出的上千項改革舉措,都帶動了“上海效率”更快一步。
位於洋山港特殊綜合保稅區機場南片區的上海波音航空改裝維修基地專案,總投資8.5億元,預計2026年初建成投運,將打造成集工程技術支援、飛機保稅維修改裝、零部件保稅維修及航材管理等功能於一體的高能級航空服務平臺,助力臨港新片區加快建設世界級航空產業叢集。
2024年6月20日8:30,上海波音航空改裝維修基地專案簽訂土地出讓合同,9:30完成土地出讓金繳納,10:20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12:00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12:30取得專案整體的《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15:00正式進場施工。該專案開工前全部手續辦理僅用時不到5小時,創造上海首個專案“當天拿地、當天取證、當天開工”案例,跑出了新的“波音速度”。
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是特斯拉在美國本土之外的第一座儲能超級工廠,也是特斯拉進入中國十年來,繼上海超級工廠之後又一大型投資專案,專案總投資約34.56億元。自2024年2月27日投資協議簽訂至5月11日取得施工許可證,全過程辦結僅用時75天。
2024年5月23日開工建設後,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又於同年12月26日正式竣工驗收,從開工到建設再到投產只用時9個月,重新整理了2019年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創下的“當年動工、當年投產、當年交付”的“特斯拉速度”。
從“專案創新”到“制度創新”,更多的“波音速度”、“特斯拉速度”正在湧現。
羅培新表示,上海特別注重透過制度規則的方式引領和推進改革,透過制度規則固化改革成果。例如,上海市企業填報的停電次數和停電時長均為0次,這和《上海市供用電條例》的制度功效密不可分。同時,上海的制度改革經驗,是全國最佳化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作為世行營商環境評估唯一的專家調查城市,上海所推行的制度改革及其獲得世行認可的程度,可以為全國的改革提供有效的借鑑,甚至在某些領域成為全國改革的樣板。
今後,上海應當全面運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企業調查的成果,找尋短板和弱項,透過制度變革和最佳化工作方式方法,進一步提升企業獲得感和滿意度,成為全世界營商環境的高地,進一步引領和推動全國營商環境的最佳化。

隨著全球化和數字化轉型的加速推進,企業營商環境面臨更多的挑戰和機遇。當前,美國發起的“對等關稅”、貿易戰,以及由此增大的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又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造成了壓力。
陳琳表示,此次中國企業以及上海企業調查的反饋和資料,都說明中國在營商環境建設方面的持續用力,將為企業在中國的長期成長帶來充分的助力。
資料顯示,在不斷最佳化營商環境的過程中,上海市場主體活力不斷增強。2024年,上海新設企業342681戶。截至2024年底,上海實有企業289.87萬戶,每千人擁有企業117戶,全國排名第一,相當於每8.5個人中就有1個“創始人”。
但顯然,在壓力下求發展,企業對於營商環境還將有更高的要求。
上海市發改委方面表示,儘管上海企業調查結果總體表現良好,但對標全球最佳實踐,尤其對標企業感受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營商環境最佳化仍須持續發力。
也因此,近期,上海還將加力提速推出最佳化營商環境“十大攻堅突破任務”,透過實施世行對標改革、最佳化涉企行政檢查、創新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等,切實提升企業感受,更好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微信編輯 | 小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