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財經》記者 江瑋
編輯 | 蘇琦
“中國現在有機會將自己塑造為一個負責任的貿易伙伴,這也是歐洲當下正在尋找的。”4月16日,中國歐盟商會主席彥辭(Jens Eskelund)對《財經》表示。
自從今年1月重返白宮以來,美國總統特朗普以關稅為武器,對貿易伙伴加徵“芬太尼”關稅、對等關稅和針對特定行業的關稅,從盟友到競爭對手、從玩具到鋼鋁產品和汽車,無一倖免。
中國歐盟商會在4月16日釋出報告《中國製造2025:實現技術領先的代價》,闡述《中國製造2025》釋出十年以來歐洲在華企業的營商情況。報告指出,中國先進製造業突飛猛進,中國由此成為世界製造業大國,在部分關鍵技術領域領先歐盟。但另一方面,涉及產能過剩和內卷的行業受到負面影響。
彥辭表示,在全球貿易體系面臨巨大挑戰之際,中國有機會向歐盟等夥伴表明,中國致力於發展長期互利的貿易關係,並確保為投資者提供穩定和可預見的商業環境。

歐盟商會:對部分會員企業產生重大影響
自今年2月以來,美國總統特朗普幾次宣佈對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加徵關稅,累計加徵幅度已經高達145%。
4月9日,中國歐盟商會就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產品加徵關稅發表宣告稱,這將對從中國出口至美國的歐盟商會成員產生重大影響,迫使許多企業進一步戰略性重構其商業模式和供應鏈。這還將導致運營成本和低效大幅上升,並最終推高消費者價格。
彥辭表示,中國歐盟商會近期將向會員展開調查,弄清它們如何受到關稅的衝擊。在特朗普第一個任期對中國發起貿易戰時,中國歐盟商會在2019年的調查顯示,有25%從中國工廠向美國出口產品的會員受到直接影響。
中國歐盟商會的宣告指出,許多會員企業已經或正在轉向“在中國,為中國”的戰略。這一戰略轉變旨在降低因全球貿易和其他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帶來的風險,並響應中國監管或政府採購政策日益強調本地製造的要求,同時也出於商業考慮。
“美國如今正在背離其長期以來奉行的全球貿易與投資原則,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因此,中國有機會打造一個能夠為投資者提供穩定與可靠的營商環境。”中國歐盟商會表示,一個好的起點是兌現中國政府在高層做出的改善營商環境承諾,商會期待就如何有效落實這些承諾提出建設性建議。
彥辭表示,一些目前在中國生產、出口至美國的企業將不得不尋找其他市場,而另一些企業可能需要將生產從中國轉移出去,以繼續服務於美國市場。與此同時,中國對美國產品實施報復性關稅,將對部分在華外資企業造成負面影響,因為這些企業需要從美國進口某些生產元件,如果無法找到替代供應,這些企業可能被迫將生產遷出中國。

美國商會:尋找建設性解決路徑
中國美國商會(AmCham China)正在密切關注此輪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的升級及其對在華近800家會員企業所造成的影響。
4月9日,中國美國商會就近期中美關稅致信會員企業。《財經》獲得的這份宣告指出,雖然有針對性的關稅可以作為解決具體問題的工具,但這種大範圍的措施給企業與消費者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我們的會員——其中許多在中美市場都深度佈局——一直呼籲雙方保持冷靜,尋找建設性的解決路徑。”宣告寫道。
中國美國商會表示,美資企業、中美兩國以及兩國公民都從跨境貿易中受益,大範圍的全面性關稅將弊大於利。為此,中國美國商會將繼續敦促中美雙方把對話置於優先位置,努力尋找推動雙方穩定與增長的長期可持續解決方案。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曾在3月指出,在華美國企業的出口被計入中方順差,中國對美出口質優價廉的產品提高了美民眾實際購買力,為美國運輸、批發、零售和電商行業創造大量就業。
目前,中國美國商會正在收集會員企業對關稅影響的反饋,將把這些意見彙總分享給中美兩國政府,使其全面瞭解這些措施對在華美資企業的影響。
4月6日,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凌激主持召開美資企業圓桌會,特斯拉、GE醫療、美敦力等20餘家美資企業代表參會。
據中國商務部發布的訊息,凌激表示,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利用外資的政策沒有變也不會變。商務部將一如既往為包括美資企業在內的在華外資企業提供保障,依法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積極推動解決外資企業問題訴求。中國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為的投資沃土。
中國美國商會在宣告中提到了這次會議,表示與會企業被告知中國仍歡迎外國投資,中國政府在中美貿易爭端中的堅定立場也得到了明確傳達。
中國美國商會總裁何邁可(Michael Hart)在3月下旬接受《財經》採訪時表示,對許多美國公司來說,中國仍然很重要。“當我們進行商業環境調查時,中國美國商會成員最關心的問題是中美關係,這當然會影響一些決策,但我認為,總體而言,公司是根據市場規模進行投資的。”他舉例說,如果政府採購允許美國公司向醫院銷售,將會看到更多的醫療公司活躍在中國。如果中國消費者繼續從美國購買商品,美國公司將留在這裡。

責編 | 楊明慧
題圖 | 視覺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