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何雜記】歷史檔案:1948年城南莊會議後粟裕將軍職務的重新任命

【老何雜記】歷史檔案: 1948 年城南莊會議後粟裕將軍職務的重新任命

1948年5月中央軍委召見粟裕將軍,粟裕列席城南莊中央書記處會議。會上,粟裕提出暫緩渡江,利用中野、陳唐及粟裕兵團都在中原地區,打大仗消滅邱清泉、胡璉後再行渡江南下。軍委有保留的部分採納了粟裕將軍的建議。
但是此次會後,粟裕職務得到提升了嗎?沒有,不升反降。請看以下一份重要歷史檔案。

中央軍委關於改變華北、中原解放區的組織管轄境地及人選的通知

(一九四八年五月九日)

為了更加有利於革命戰爭向南發展和華北解放區集中力量進行生產節約起見,中央及軍委在與中工委會合後,特決定改變華北和中原解放區的組織及其管轄境地,並決定人選,通知如下:

(一)晉冀魯豫及晉察冀兩解放區合併為華北解放區
原隸屬晉冀魯豫解放區之豫皖蘇解放區改隸於中原解放區。
原屬太嶽區沿同蒲路自趙城、洪洞(均含)以南直至蒲州以及路西各縣,均劃歸晉綏解放區管轄:原屬晉綏之太原附近各縣,則劃歸華北解放區管轄。華北與晉綏兩解放區關於上述各縣的劃分及移交的日期,應自行商定,報告中央核准。

(二)晉冀魯豫及晉察冀兩中央局合併為華北中央局,以劉少奇兼華北中央局第一書記,薄一波為第二書記,聶榮臻為第三書記,以劉、薄、聶及董必武、彭真、葉劍英、徐向前、膝代遠、羅瑞卿、劉瀾濤、趙振聲、王從吾、蕭克、黃敬、楊立三、趙爾陸、楊秀峰十七同志為委員,劉、薄、聶及董必式、彭真、膝代遠、劉瀾濤、黃敬八同志為常委。

(三)晉冀魯豫及晉察冀兩軍區合併為華北軍區,以聶榮臻為司令員,薄一波為政委,徐向前為第一副司令員,滕代遠為第二副司令員,蕭克為第三副司令員,趙爾陸為參謀長,羅瑞卿為政治部主任,蔡樹藩為副主任,以徐向前兼華北野戰軍第一兵團司令員及政委,調王建安為副司令員兼副政委,以楊得志為華北野戰軍第二兵團司令員,羅瑞卿兼第一政委,楊成武為第二政委。

(四)晉冀魯豫及晉察冀兩邊區政府在華北人民代表會議未召開前,暫成立華北聯合行政委員會,以董必武為主席,黃敬,楊秀峰為副主席,宋勤文為秘書長。

(五)華北局成立後,中央委託華北局辦理大黨校、大軍校、大黨報及華北大學(統一北方、聯合兩大學)並以劉瀾濤為黨校校長:葉劍英兼軍校校長及政委、蕭克兼副校長,朱良才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磐石為華北日報社長:范文瀾為華北大學校長。

(六)除華中解放區現轄境地外,凡隴海以南長江以北直至川陝邊區均屬中原解放區。
中原中央局以鄧小平為第一書記,陳毅為第二書記,鄧子恢為第三書記,以劉伯承、鄧小平、陳毅、鄧子恢、李先念、宋任窮、粟裕、李雪峰、陳賡、張際春、謝富治、劉子久十二同志為委員。
在中原局下,成立豫院蘇分局,以宋任窮為分局書記。
(注:粟裕為副書記。)

(七)劉伯承為中原軍區及中原野戰軍司令員,鄧小平為政委,陳毅為軍區及野戰軍第一副司令員,李先念為軍區及野戰軍第二副司令員。
陳毅仍兼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及政委,粟裕為副司令員,宋任窮為副政委。

(八)中央已與中工委會合,中工委即行撤銷。

中央
一九四八年五月九日

【解讀】
這個檔案開頭即強調指出,“為了更加有利於革命戰爭向南發展”——即渡江南下作戰。也就是說,城南莊會議沒有采納任何不渡江的建議,而是決定同意粟裕部隊在中原地區與其他解放軍主力配合殲滅國軍主力的邱清泉和 胡璉二部後,再行南下。
為貫徹此戰略,中央決定改變中原及華北的管轄地劃分以及領導組織人事。
決定:陳毅以中原軍區及中原野戰軍第一副司令員身份,兼任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及政委。宋任窮加入為華東野戰軍(中原部隊)副政委,粟裕繼續為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實際指揮華野中原部隊)。
引人注意的是,這種任命似乎表明“華東野戰軍”地位低於中原軍區與中原野戰軍。所以陳毅僅僅為前者的副司令,而為後者的司令及政委。
為什麼會如此?
實際上這裡所說華東野戰軍僅指中原地區的陳粟兵團,並不包括仍然在華東地區作戰的山東兵團和蘇北兵團。
(附註:1947 年 7 月華野按照軍委指示分為二部,中央命令陳粟部離開山東進入河南中原配合劉鄧作戰。同年 9 月軍委再次釋出命令,陳粟兵團歸晉冀魯豫分局劉鄧指揮,但對外保留華東野戰軍番號,仍稱華野以迷惑敵人。而留在山東和蘇北地區的華野部隊,則組建為山東兵團和蘇北兵團,歸華東局和華東軍區領導,而對外也稱華野。也就是說,自此之後,粟裕所部已不是華野全軍,不再是指揮華野全軍的副司令員,而只是指揮所部西進兵團的副司令員。)

1948 年 5 月城南莊會議後,華北和中原地區黨政軍機構的這次重組,發生在即將進入戰略大決戰的關鍵時期,在組織上和戰略上均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根據中央以上任命和指令,同年 7月2日中原局亦釋出以下的任命通知:
“陳毅仍兼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粟裕任副司令員。粟裕代理陳毅離職期間(陳粟兵團)的軍政職務(司令員及政委)。”
中原局通知還決定,設立豫皖蘇分局及豫皖蘇軍分割槽,中原局宋任窮任豫皖蘇分局書記及豫皖蘇軍分割槽政委,粟裕為豫皖蘇分局委員兼任豫皖蘇軍分割槽司令員。
根據中原局的通知,當陳毅不在中原作戰部隊期間,由粟裕代理陳毅的華野司令員及政委職務。

但是必須注意的是,這個“華野”,並不是 1947 年 7 月分兵以前的華野全軍,而僅是指揮在中原地區的陳粟兵團本部(即原華野一兵團或稱西兵團)。

根據以上中央的正式檔案,也就是說,城南莊會議以後,粟裕將軍的地位並沒有明顯上升,反而被調整下降。
由此看來, 1948 年 9 月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毛主席曾點名批評粟裕一年來打仗少,沒有完成中央任務。(此講話收入人民出版社《毛澤東文集》第六卷)

——這個批評是意味深長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