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豫東戰役新論

豫東戰役不是睢杞戰役,指揮者是毛澤東不是粟裕
豫東戰役是1948年中期(6/7兩個月)國共兩軍對決逐鹿中原發生的一場重大戰役。豫東戰役解放軍的決戰決勝,為9月的濟南戰役、11月的淮海戰役準備了戰略條件。
但是目前戰史談豫東戰役,普遍只談粟裕的睢杞戰役,將豫東戰役與睢杞戰役混為一談 。然而,這不符合於歷史事實,這種觀察是片面的,錯誤的。因此有必要重新深入討論之。
我認為,實際上的豫東戰役,是華野、中野以及華東解放軍山東兵團三大部隊集體參與的一場偉大戰役。期間包涵一系列階段性的區域性戰役,在同一時間階段發生在廣義豫東的大空間中,彷彿一部大交響曲中的若干樂章。
至於粟裕所指揮的睢杞戰役,只是其中一個插曲、組成部分。
整個豫東戰役的發起者、組織者和指揮者是中央軍委毛主席——毛澤東關於此役耳提面命的一系列指揮電文俱在,為證。因此豫東戰役的指揮者不是粟裕將軍。劉陳鄧,陳謝,粟陳唐,許譚,中野二王(王宏坤王近山)都是這一場偉大戰役的參與者以及區域性戰役的指揮者。
如果只是討論粟裕指揮的睢杞戰役,(即睢縣攻擊區壽年的戰役,以及杞縣帝丘攻擊黃百韜的戰役),這兩場戰役實際上是一場先勝後敗的失利之戰。
粟裕將軍求功心切,未聽從劉陳鄧告誡,料敵輕敵,致使敵人大批援軍即將對其所部合圍包抄,致使粟裕兵團不得不倉皇撤退,丟盔棄甲,戰損甚大。
但是戰後粟裕沒有如實報告軍委,以至軍委還以為他們是主動撤退,建制完整,可以繼續和許譚兵團合作,一鼓作氣攻打濟南。
直到中央軍委下令要粟裕立即準備配合許譚攻打濟南時,粟裕才講實話,戰損及減員嚴重,急需休整補充恢復,目前打不動了!於是軍委不得不將打濟南的計劃推遲兩個月到9月進行。
豫東戰役始於陳唐兵團突襲並攻克開封,粟裕兵團試圖圍殲奉蔣命趕來救援的區壽年兵團(完成了殲其一部及司令部,俘虜區壽年),隨後包圍來救援的黃百韜兵團本欲殲滅之,未果激戰中,胡璉邱清泉張軫等精銳援軍迫近形成對粟裕兵團的圍殲態勢,粟裕部已連續苦戰多日,精疲力盡,面對即將合圍的大軍不得不倉促分兵撤離戰場。但是輜重傷員被丟棄,損失甚大。因此,睢杞戰役實際上是一個指揮有誤,先勝後敗的戰例。
但是,豫東戰役的最後收官之戰,是中野的襄樊戰役和許譚的兗州戰役,這兩場發生在粟裕部倉皇撤退同時期的戰役,均大獲全勝,當然這也與粟裕部吸去大批蔣軍主力無瑕他顧有關。襄樊戰役和兗州戰役為豫東戰役畫上了解放軍大獲全勝的完美的句號。特別是許譚兵團兗州戰役的勝利使王耀武的濟南成為被解放區包圍的孤島。
目前關於豫東戰役的流行說法,把這個戰役錯誤描述成粟裕個人的戰績,完全忽略了中野兵團全力阻擊和協同粟裕兵團打區壽年黃百韜的作用,更完全無視山東兵團的戰績。
對於這種宣傳方式,當年(1948)西兵團在報紙曾經這麼搞過,當年就曾經受到陳毅司令員的嚴厲批評和怒責,為此粟裕做過檢討。沒想到現在的一些網路宣傳仍然循此舊徑。
結論:
粟裕兵團的睢杞戰役不等於豫東戰役。睢杞戰役是軍委命名的,指粟裕兵團攻擊區壽年司令部的睢縣戰役和試圖圍殲黃百韜兵團未果的杞縣戰役。
而豫東戰役,是1948年夏季中央軍委統籌指揮下的一系列逐鹿中原的大戰役,以陳唐兵團的開封戰役為開始,粟裕兵團的睢杞戰役為中場,期間包括劉鄧中野阻擊張軫和胡璉的三次艱辛的阻擊戰役,以及作為最後收官之戰的中野王宏坤和王近山指揮的襄樊戰役和山東許譚兵團的兗州戰役。這一系列戰役的組合,徹底改變了中原戰場的形勢,為9月的濟南戰役和11月的淮海戰役大決戰,奠定了地緣戰略及解放軍軍事主動的基礎。
這一系列戰役的總指揮,不是粟裕,而是中央軍委和毛澤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