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毛主席121誕辰
2017.7.27小隊長先生23:04 提問
何老:看到你近期對解放戰爭的一些研究。似乎與一些媒體的宣傳不一樣,鳳凰衛視等媒體近來一直鼓吹淮海戰役是粟裕發起人和總指揮,說粟裕是中國的巴頓,是與林彪並列的兩大名將,粟裕是戰績被低估的無冕元帥等等。歷史真相是否如此?
何新老傢伙 回答
實際上,關於淮海戰役粟裕沒有回憶錄(回憶錄中未談淮海戰役),我認為這正是因為他對於這個戰役並沒有發揮全域性性的指揮作用,所以無從談論。
粟裕是淮海戰役的幾位戰場指揮員之一。在毛主席擬寫淮海戰役總前委名單時,初稿沒有考慮粟裕,只有劉鄧陳三人。後來決定設立五人總前委,粟裕也只是名列普通委員,不是常委。
解放戰爭中中共名將林立,粟裕當時是區域性戰場的指揮員之一。對粟裕的軍事指揮能力,在當時與他曾經共事的一些重要戰友和同儕的回憶錄中,有的可以看出是不無微詞的。
粟裕當然是一代名將,但是近年一些媒體和傳記對粟的神化則與歷史真相不符。
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戰。這次戰役是一個 奇蹟。奇就奇在,共軍以60萬人打敗蔣軍80萬人,歷時不過兩個月,不是擊 潰,而是全部殲滅。這在世界戰爭史上是史無前例的曠世奇蹟。
此戰一戰定乾 坤,決定了國民黨統治在大陸的全面崩潰。
淮海戰役的總策劃和總指揮是誰?不是陳毅,不是劉、鄧,不是饒漱石, 當然也更不是粟裕。唯一的總設計師和總指揮只有一個,就是毛澤東。
毛澤東 在千里之外的西柏坡,總覽全域性,設計擘畫,抓住戰機,因勢利導,有時順水推舟,有時則力排眾議,具體、周密地全程指揮了淮海戰役。毛澤東親筆撰寫了命令國軍主將 杜聿明的投降書,並且最終確定總攻時間而全殲了最後的國軍。請問若毛澤東不 是總指揮誰是?
當然,劉鄧陳饒以及譚震林、粟裕、陳士榘這些軍政領導人在戰場的區域性性位置以及階段性上,都發揮過某種意義的重大作用。但也就是如此而已。
譚震林生前參觀淮海戰役博物館時候講過一句話:不要貪天之功為己有。他所說的“天” 不是自己或者別人,而正是毛澤東。他抨擊的“有人”就包括你講的為某人擅自爭功的這種情況。
譚震林非常有資格講這話。他曾經是粟裕的上級和同事,本人也是華東解放戰爭和淮海戰役的重要指揮員之一。(第一階段殲滅黃百韜兵團的碾莊戰役就是譚震林指揮的。)
毛澤東是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詩人,但 是毛澤東其實也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一位統帥和軍事家,不僅是 戰略家也是戰術家。
最為神奇而不可思議的事情是,國家檔案中儲存下來了 毛澤東在解放戰爭時期指導各個戰略區軍事行動的幾乎全部電報和信件。 毛澤東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盤旋在陝甘寧華北的窮鄉僻壤之地,卻同時指揮東北,西北,華北,華東四大戰場,對於各個野戰軍和每次戰役的指導可以說事無鉅細,無微不 至。然後以弱破強,決戰決勝。
把粟裕個人封神造神化是荒謬的事情。解放戰爭中粟裕打的敗仗並不少。
在毛澤東這座不可逾越的軍事巨峰面前,粟裕只是一座小丘。事實上,在毛澤東面前,粟裕自己始終老老實實地承認僅是個小學生。那絕對不是客氣話。
粟裕在中原和華 東,地位始終是在劉、鄧、陳之下。但是例如南麻之戰、臨朐之戰、睢杞之戰,特別是金門戰役,都是粟裕指揮下損兵折將的有爭議戰例。至於什麼無冕元帥,讓帥與人,什麼淮海戰役第一個立功之類的說法,只是臆造的傳說,並不是真實的歷史。
沒有偉大的毛澤東兵學,不可能有解放戰爭的神奇軍事勝利。毛主席是古今中外最偉大神武的軍事統帥——沒有之一。
(2017年07月27日原載何新老傢伙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