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新智元

正文
「傳教士將打敗僱傭兵」!
在小扎挖走近十位OpenAI研究員後,奧特曼在內部備忘錄中,寫下了這句提振士氣的話。

這張在全網瘋傳的圖片中,OpenAI多數大神紛紛加入Meta,華人研究員更是佔據了半壁江山。

要說OpenAI不慌,那絕對是假的。
幾天前,首席研究官Mark Chen直接開口大罵,「Meta就像強盜一樣,闖入我們家偷走了東西」。
直到昨天,小扎正式官宣Meta「超級智慧實驗室」成立,公佈了一大批初步成員的名單,奧特曼再次坐不住了。
外媒Wired最新挖到的備忘錄中,奧特曼再一次猛烈抨擊Meta瘋狂挖角AI人才的做法。

01
奧特曼怒了!
Slack備忘錄中,奧特曼措辭強烈,「在我看來,Meta的所作所為將導致非常深刻的文化問題」。
他還力勸大家留下來,並暗示公司正在評估整個研究組織的薪酬方案:
對於那些致力於構建AGI的人來說,留在OpenAI是不二之選。
「我們已經從角落裡的一群書呆子,變成了至少是科技行業最受矚目的人物」。

奧特曼還抨擊道,「AI圈的X環境烏煙瘴氣。Meta的行事方式,讓人感覺有些不體面」。
他甚至預感,未來情況會變得更加瘋狂。
「我被解僱又迴歸時曾說過,那並非OpenAI史上最瘋狂之事,眼下這事當然也算不上」。

面對小扎挖人的熱議,奧特曼表示,「Meta無疑挖到了一些優秀的人才,但總的來說,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們根本沒有挖到最頂尖的人才」。
他們只能在候選名單上退而求其次,找了很多人。
他們為招人費盡心機已經很久了,我都記不清他們想從我們這挖走多少人去當他們的首席科學家了。
搞笑的是,圖靈獎得主,現Meta首席科學家LeCun無故躺槍。

那些已經離開OpenAI加入Meta陣營的人,奧特曼蔑視地將其稱之為「僱傭兵」。
「我為我們整個行業以使命為導向而感到自豪;當然,這其中總會出現一些僱傭兵。然而,傳教士終將擊敗僱傭兵」。
02
漲薪,也要公平
正如上一次Mark Chen在內部備忘錄中所言,OpenAI正重新調整薪酬,探索創新的方式來表彰和獎勵頂級人才。
奧特曼在此確認了這點,指出公司正在評估整個研究組織的薪酬。
「我相信OpenAI股票的上漲空間,遠超過Meta。但我認為,巨大的回報必須來自巨大的成功之後。
對我而言至關重要的是,我們的方案必須公平,而不能只針對那些恰好被Meta盯上的人」。
為了說服更多的人留下來,奧特曼堅定地說道:
我對我們的研究路線圖從未如此充滿信心。
我們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押注算力,我熱愛我們正在做的事,並堅信我們能善加利用這份資源。
最重要的是,我認為我們擁有世界上最特別的團隊和文化。
誠然,我們的文化還有待改進之處;我們畢竟經歷過瘋狂的超高速增長。但我們的核心是正確的,我認為這一點其他任何公司都無法企及,並且我堅信我們能解決這些問題。
或許更重要的是,我們是真正關心如何以正確的方式構建AGI。對其他公司而言,這更多是服務於其他使命的工具性目標。
但這卻是我們的頭等大事,並將永遠如此。
很久以後,當Meta早已轉向下一個熱點,或者忙於捍衛其社交護城河時,我們仍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在這裡,鑽研如何比任何人都做得更好。
03
小扎大手筆,最高3億美金薪酬包
顯然,當前Meta聘請了兩名高管,14位明星研究員,引發的關注早已超過了以往所有AI專案的總和。
「Meta超級智慧實驗室」官宣後,已確定的成員中,有9人均是來自OpenAI。

如今,爭奪AI人才市場競爭激烈,Meta想要挖來這些人,光是簽約金、工資和股票可能就得砸好幾億美金。
更誇張的是,小扎向頂尖研究人才,提供了四年高達3億美元的薪酬包,第一年的總薪酬超1億美元。
雖然薪酬包中包含股權,但第一年的股票會立即兌現。

Wired爆料稱,Meta已向OpenAI員工發出了至少10份高得驚人的offer。
據傳,Meta曾向一位高階研究員許以首席科學家的職位,但遭到了對方拒絕。
不過,並非所有人都能拿到如此驚人的薪酬包。

Meta首席技術官Andrew Bosworth在上週與員工的問答環節中表示,「並非每個人都能拿到1億美元的offer。而且,1億美元不是簽約獎金,而是所有這些不同東西的總和」。
一位高階工程師稱,自己拿到Meta的年薪約僅為85萬美元。根據Levels.FYI統計的資料,薪酬等級高於這位工程師的人(E7級別)平均年薪為154萬美元。

04
矽谷搶人大戰白熱化
年薪千萬已成常態!
除了小扎瘋狂搶人,OpenAI前CTO Mira Murati也下場了。
BI獨家報道稱,Thinking Machines為加入的研究人員提供50萬美元薪酬,遠高於Anthropic和OpenAI。

就在今天,爆火AI程式設計神器Cursor還從Anthropic挖走了兩人。一位是Claude Code開發主管Boris Cherny,一位是產品經理Boris Cherny。

矽谷激烈搶人大戰,真是應了《天下無賊》中的那句話:21世紀什麼最貴?
05
頂尖AI人才薪酬,兩年暴漲50%堪比巨星
這場矽谷AI「超級巨星」爭奪戰,已導致招聘薪資迅速飆升。
近期的職位流動資料顯示,放眼整個科技行業,矽谷的資深AI研究科學家,正被遠高於無AI背景的計算機工程師的薪酬所吸引。
雖然少數頂尖AI工程師的年薪超過1000萬美元,但普遍的薪酬包也達到了300萬-700萬美元的水平,較2022年上漲了約50%。

專攻AI招聘的獵頭公司Riviera Partners合夥人Kyle Langworthy表示,「過去幾年,這場人才爭奪戰的激烈程度已近乎瘋狂」。
「給人的感覺是,有些公司為了將人才招入麾下,願意付出任何代價」。


這一點,在Meta身上發揮得淋漓盡致。
根據科技獵頭公司Harrison Clarke的資料,整個AI行業的薪酬水平一直在穩步攀升。
如今,科技大廠中高級別研究科學家的年度總薪酬包,預計在50萬-200萬美元之間,遠高於2022年的40萬-90萬美元。
相比之下,沒有AI背景的高階軟體工程師,其基礎年薪通常在18萬-22萬美元之間。

薪酬資料網站Levels.fyi顯示,Meta為AI工程師支付的薪酬屬於最高之列,範圍從18.6萬美元-320萬美元不等。
OpenAI提供的薪酬範圍,約為21.2萬美元-250萬美元,但其薪酬中位數更高。
這表明,在這家估值高達3000億美元的初創公司 ,一名普通工程師的收入要高於Meta。
然而,與鉅額的現金報酬相比,研究人員往往更看重團隊領導的聲譽以及工作內容的質量。
「真正能激勵研究人員的,是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型別」。
「而且總會存在一種風險:如果你最終去了像Meta這樣的公司,你所能從事的工作的深度,可能就達不到在 DeepMind、OpenAI或Anthropic那樣的水準」。
不僅如此,高昂的人才成本正促使一些科技公司,如Hugging Face,將招聘的目光投向歐洲。
Hugging Face聯創兼首席科學官Thomas Wolf表示,「現在在灣區招聘一名軟體工程師的成本,足可以在歐洲聘請3-4名水平大致相當的員工了」。

參考資料:
https://www.ft.com/content/d48e7cfe-7b04-4cdd-8769-c88c83522118 https://www.wired.com/story/sam-altman-meta-ai-talent-poaching-spree-leaked-messages/
https://www.theinformation.com/articles/zuckerbergs-new-ai-team-good?rc=epv9gi
點選以下連結,即可檢視美國頂級高校中國學生錄取資訊:

相關閱讀:
AR技術暗面引人擔憂:哈佛學生演示Meta智慧眼鏡的風險
Ilya現身多大畢業演講:AI終將完成人類能做的一切
16歲拿下博士,10歲接國防部邀請,美國“最強天才少年”走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