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OpenAI被Meta偷家,奧特曼緊急宣佈全員休假、調薪!!!

就在北美裁員潮不斷上演地情況下,AI圈卻拿到了另一套劇本—人才爭奪熱潮!
嘲Meta反被打臉
OpenAI無奈發起反擊!
事情說起來很複雜,我們給大家捋了一版時間線,對照來看就能清晰不少~
AI人才戰完整時間線歸納
6月初,Meta成立超級智慧AI團隊,並向Scale AI 注資148億美元,挖來28歲華裔創始人亞歷山大·王為自己的超級團隊坐鎮!
6月中旬,為擴充超級智慧團隊,小扎耗時數月親自整理出一份“頂尖人才名單”,全球AI領域均彙集於此。其中Meta 向 OpenAI 和谷歌 DeepMind 的員工提供了高達1億美元的薪酬待遇,試圖挖角。
6月17日Sam Altman 公開表示,Meta 曾嘗試以“高達1億美元”的簽約獎金試圖挖角 OpenAI 核心團隊,但截至目前沒有一個頂級成員接受。Sam Altman還表示,文化比錢重要,真正的競爭力應該體現在使命感和創新力上,而不是隻砸錢,還嘲諷Meta只關注薪酬文化的做法註定不會成功。
6月26日,打臉來得很突然,據華爾街日報稱,Meta成功的把OpenAI蘇黎世辦公室的所有人員Lucas Beyer、Alexander Kolesnikov 和 Xiaohua Zhai給“一鍋端”了。(這3位也是被OpenAI高價挖來的,由於不想搬家OpenAI專門為3人在蘇黎世開了辦公室。)
6月28日,Meta再次宣佈又從OpenAI挖了四名大將!
6月29日,Meta已成功從OpenAI挖來8位AI人才,面對Meta瘋狂挖角舉動,OpenAI發起反擊。不僅宣佈休假一週,還承諾將與Meta進行正面交鋒。另外還調整了薪酬制度縮短工作時間以留住自家員工!
二者是你方唱罷我登場,AI科技圈差點變成角逐場!
頂級人才背景曝光
共同點亮眼!
此時有人好奇,究竟是何方神聖能讓業界兩位大佬鬧的如此不可開交。拿Meta 28號挖角舉例,幾人的背景相當有亮點:
  • Hongyu Ren:北大校友,OpenAI 的 post-training 團隊負責人,主導了 o3 和 o4 mini 模型的最佳化。
  • Shengjia Zhao:清華校友,2022年加入 OpenAI ,全程參與從初代ChatGPT到o3的預訓練。
  • Jiahui Yu:中科大校友,曾於 Google DeepMind 任職,2023 年底加入 OpenAI,是OpenAI多模態感知(Perception)團隊負責人。
  • Shuchao Bi:浙大校友,在OpenAI負責多模態(multimodal)模型訓練管理工作。 
可以發現幾人全部是來自國內頂尖院校華人研究員,且都曾在OpenAI負責模型開發或多模態方向等核心工作。甚至有人問為啥這次的AI浪潮下華裔成了主力軍?有人說:
除了對華人的固有印象,看看這項資料,或許能見微知著。
根據《2023年人工智慧指數報告》,全球頂尖 AI 研究人員裡,47%來自中國,遠高於美國的18%和歐盟的11%。去年4月,美國智庫 Macro Polo 的報告也指出,美國頂級AI人才中,華人佔比已達 75%,且仍在增長。
換句話說咱華人不管是學術實力(頂會論文數量、質量)還是科技實力都有目共睹,在AI面前硬實力才是王道!
—GO VALLEY—
科技巨頭喜歡具有什麼特性的華人?現在轉行還來得及嗎?AI崗位有哪些要求?
掃碼回覆【崗位】並諮詢,即可獲得資深導師答疑解惑,還有超多科技大廠AI最新高頻題等你來領!
華人或成AI爭奪戰主流
現在入局還不晚!
Meta這次人才爭奪熱潮很快席捲了整個行業。95後清華校友 Banghua Zhu 前天就在 X 平臺官宣加入英偉達,並曬出了和英偉達 CEO 黃仁勳的合照;另一位華人重量級學者Jiantao Jiao也加入英偉達。
矽谷的AI人才爭奪大戰仍在繼續,各家都在不遺餘力搶奪AI人才,那普通人怎樣才能入局AI呢?現在加入還來得及嗎?
直通矽谷學員用現身說法證明,現在加入,為時不晚!學員W從Fintech DS到拿下$400,000大廠MLE Offer,僅用時2個月!他做對了哪些事?
第一步:定方向!同方向大廠導師助力!
學員在跳槽選職業方向上很迷茫,和我們的導師進行1V1 Meeting後,導師認為W的經驗背景和NLP、MLOPs比較接近,建議選擇MLE方向。同時為W匹配到無論是專案上、還是工作的研究方向高度匹配的導師。
PS:千萬不要小瞧這一步,轉AI時方向的選擇至關重要!
曾有phd,AI方向背景的網友想找Research實習,結果找了1年多根本找不到。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發生?
網友沒頂會論文,科研實力較弱,而Research特別看重科研成果、門檻高,這種情況更適合選擇MLE(方向寬泛門檻相對較低)。
而轉行不止要選對方向和領域,還要明確自己想透過哪條路徑轉到AI,不同的路徑需要準備的專案、技術也不同!
第二步:全程定製化!缺啥補啥!
課程、時間均能按需求定製,在職也能靈活準備求職。根據W的技術基礎,靈活調整課程設定和講課深度。
在W的簡歷背景基礎上定製更加匹配目標崗位的工業級專案;在面試階段,考慮到每家面試進度不同,在職學員難以抽出時間應付的情況,老師們合理利用學員空閒時間和W進行1V1Mock,根據不同公司不同崗位,提前準備面試資料和專案。
還99.9%押中原題,這就是找同方向同領域甚至是同公司導師輔導的好處!
如果你也想追趕AI熱潮,站上風口,卻心有餘而力不足,歡迎諮詢我們,想上岸AI,一個計劃就夠了~
·END·
* 本文原創於直通矽谷【https://www.zhitongguigu.com】,歡迎尊重版權的轉載。一般轉載請在文章開頭或結尾正確註明以下資訊:
作者:直通矽谷  公眾號:直通矽谷訂閱號
直通矽谷,讓科技求職更簡單。
封面:pixabay
文中素材、截圖來源於新聞媒體或論壇,版權歸釋出人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