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週五的直播中,有同學問到“雞娃”的話題。我簡單聊了幾句跟教育有關的話題。
我認為,多數雞娃的家長,其心理和認知邏輯,與多數散戶投資者進入金融市場,有著“異曲同工”的相似之處。
簡單說,都是誇大小機率事件發生的可能,幻想好運能眷顧自己,餡餅能砸在自己身上。
在教育的例子中,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班級只有一個第一名,一個學校也只有一個第一名,全國也只有數量有限的名牌大學。一個領域的佼佼者,具有天賦的人,更是鳳毛麟角。
然,多數雞娃的家長,都無法接受這個理性客觀的現實。
“為什麼我的娃不行?”
“憑什麼他家的小孩就更優秀?”
“我雞一雞,我也行!”
接受不了自己(或者自己的娃)是普通與平凡人的現實,是很多人內耗的根源。
同樣地,在資本市場,這種“大多數人普通平凡”的規律,更是被演繹到極致。
流行的股市諺語是:
七虧二平一賺。
但每個衝入股市的人,都不願意承認自己是“七”或者“二”,都認為自己是天選之子。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憑什麼我不能在牛市裡分杯羹?
“你踏空了,別妨礙我賺錢啊!”
然而,事實更加殘酷。
一份實證研究論文的結論,完全澆滅了散戶到股市發財致富的夢想。這篇論文是:《Wealth Redistribution in Bubbles and Crashes》,2022年發表於《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作者安礫、樓棟、施東輝。
作者從上海證券交易所獲取了全部投資者約4000萬賬戶的日頻持倉資訊和交易記錄,樣本期覆蓋了2014年7月到2015年12月,完整覆蓋上一輪牛市從醞釀到破滅。
文章將個人賬戶分成四組:0-50萬元、50萬元-300萬元、300萬元-1000萬元、1000萬元以上;賬戶數量佔比分別為85%、12.5%、2%和0.5%。
最後得到的結論是四組個人投資者的累計損益分別為−2500億元、−420億元、440億元、2540億元。
也就是即財富總量後85%的個人投資者損失了2500億元,而財富總量前0.5%的個人投資者則賺取了2540億元。只有2.5%的高淨值投資者在那輪行情波動中是賺錢的,85%的普通投資者的2500億左右資金被0.5%的高階投資者給賺走了。
重點再列一下:
2015那輪牛市當中,最終,
只有2.5%的個人投資者實現了盈利,這些人的賬戶本來就很有錢。
85%的個人投資者,虧錢,這些人本來就是沒多少資金入市。
數字冰冷,現實殘酷,都說牛市是散戶虧錢的最大原因,實證研究給出了最好的佐證。
這些數字,值得每一位試圖靠在金融市場裡放手一搏發家致富的普通投資者深思。
想賺錢之前,多問問自己如下幾個問題:
1)憑什麼?
2)為什麼是我?
3)我都賺錢了,誰虧錢?
請點選上方名片,關注本公眾號。由於微信系統改版,關注後請點選右上角,選擇“設為星標”與“置頂”,以獲得最及時的文章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