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哭!養不起娃!伯克利學霸爸爸財務自由後被迫重出江湖只為養娃!灣區養娃有多貴?

最近球球媽很幸運被美國藤校教育碩士錄取,也一直在讀伯克利的升學顧問執照,關注一些名校動態和錄取故事,會陸陸續續在咱們club公眾號和朋友圈分享所見所得。


NEWS
根據布魯金斯學會的最新資料顯示,2024年,在美國從一個孩子出生到17歲的撫養成本約為310,605美金(約220萬人民幣)
College Data 2023年的資料顯示,美國四年私立大學、州外公立大學和州內公立大學的平均總開銷分別是60萬、29萬和47萬美金。
也就是說,養一個娃從出生到本科畢業,少則60萬、多則100萬美金。而在房價、物價、和雞娃程度都逆天的加州舊金山灣區,這筆費用翻倍也不為過。
所以有人說,只要你有了娃、當了家長,就逃不過給孩子當一輩子打工人的命啊!


灣區養娃這麼貴,跟著矽谷萌娃辣媽club抱團取暖,享受各種福利和折扣,非常必要啊!!
例如前陣子人家去玩蹦床,club送你免費票和7折票!
例如朋友圈大家學中文上新東方,club讓你8.5折學費上東方!


例如東報西報興趣班,每家都原價,club有各種興趣班,2個課程就打9折還疊加其他優惠!


例如朋友你報飛騰課後學校,club讓你首月享受7折,不知道的家長原價!!


例如大家買繪本原價停樊登故事原價,club讓你打5折享受2年的會員卡讓娃們暢聽故事


一起抱團取暖,組織力量大,養娃育兒路上跟著萌娃辣媽club走,教育和省錢兩把抓~




最近,46歲的Sam Dogen經歷了從拼命奮鬥、攢錢到34歲提早退休、然後躺平沒幾年後,發現為了養娃自己不得不重新再就業的“苦命人”。
在華爾街
每天工作14小時
今年46歲的Sam Dogen是一名亞裔,他和妻子、兩個孩子目前居住在舊金山。
童年時期的Sam曾在五個國家輾轉,親眼目睹了富人和窮人之間的巨大差距,這讓他從小就下定決心要賺大錢,讓自己過上富裕的生活。
後來,他和家人在美國弗吉尼亞州安頓下來,申請大學時,他從價效比最高的角度出發,選擇了威廉瑪麗學院的經濟學專業,希望畢業後能投身金融行業,迅速發家致富。
△Sam的LinkedIn顯示工作四年後他又攻讀了UCB的MBA專案
1999年,Sam在華爾街的高盛公司找到了一份金融分析師的工作。第一天上班他就體驗了14個小時的“工作狂”生活,頓時覺得人生灰暗,如果這樣的日子要過40年自己才能退休,肯定撐不下去。於是,他計劃透過精細的攢錢和理財,讓自己早點退休、脫離工作的苦海。
當時Sam的年薪是4萬美元,在高盛工作一個月後他開始存錢。他每個月將一半的工資投資於標準普爾500指數和一些科技股,5%放入普通儲蓄賬戶,並充分利用了401(k)賬戶(美國的退休儲蓄賬戶),最大限度地減少稅款。
除了投資,他還竭盡所能去省錢。比如在高盛工作的頭兩年,他只租了曼哈頓的一間單間公寓,月租700美元。為了省錢,他晚7點後在公司免費食堂蹭飯,還不忘打包點剩菜帶回家。
Sam的計劃是,打算在20年內把收入的50%進行投資,這樣至少能攢下20年的生活費,自己就能在42歲時退休了,然後靠儲蓄、股票和潛在的房地產收入生活到62歲。
2001年6月,Sam跳槽到瑞士信貸,並搬到舊金山,底薪飆升至85000美元。他開始將每份工資的60%存起來,主要存入定期存款。2003年,他用攢下的錢在舊金山買了一套兩居室的公寓,目標是將財富從股票分散到房地產。
當時26歲的他又與女朋友同居,對方幫著分擔了一些費用。27歲時,Sam晉升為瑞士信貸的副總裁,收入躍升至六位數。
2005年,他在舊金山花152萬美元買了一棟房子,並將公寓出租,12年後也就是2017年在房價不錯的時候出售公寓。
高薪+存錢+投資理財,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Sam的退休的時間只會再次縮短。誰知這次命運沒有再次眷顧他,股災與失業差點毀了他的提早退休計劃
2008年美國的泡沫經濟本戳破,Sam投資的股災也受創。儘管股票失利削減了他的淨資產,他還是堅持儲蓄,並開設了部落格和播客來實現副業收入。
△Sam的部落格首頁
結果,屋漏偏逢連夜雨,2011年34歲的Sam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經歷了瑞士信貸的數次裁員,最終選擇與經理協商被解僱,獲得了足以支付多年生活的遣散費。
Sam算了一筆賬:
自己淨資產約250萬美金(約1800萬人民幣),靠房租、股票分紅和存款利息,每年能獲得約8萬美元的被動收入,如果節儉生活、理性消費,把每年的生活費控制在一年五萬美金左右,34歲的他現在就能退休了。
四年後的2015年,Sam的妻子也在35歲之前退休。雖然作為無業人群的他們每月需要自己支付約1680美元的全額醫療保險費,但兩人的積蓄加上投資,足以確保小夫妻倆過得悠然自得、樂享人生。
然而,美好的退休生活從倆吞金獸出生後被打得稀碎,老父親被迫營業,不得不再次上崗。
舊金山生活+倆娃,
250萬美元淨資產也扛不住
2015年,夫妻倆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娃,幾年後,老二又出生。
Sam算過一筆賬:
有了孩子後,他們四口之家在舊金山的生活費每年為35萬美元,而夫妻倆的被動收入在扣除401(k)繳款、保險、賦稅等後,淨收入不到23萬美元,這意意味著全家的收入不足以cover支出。
為此,夫妻倆結束了徹底“躺平”的狀態,進入到做各種兼職的“半躺平”狀態。這些年他們做過以下兼職:
入賬
持續更新金融部落格,每年帶來超過1,000美元的補充收入;
他做過兩年兼職諮詢,每週為舊金山灣區的初創公司工作15到20小時;
他寫了一本書,賣得還不錯,每年帶來約3萬美元的收入;
他還擔任高中網球教練,每月收入1,100美元;
他甚至還開過Uber,接了500多單,每小時賺30美元;
另外,Sam和妻子還把早些年152萬美金的豪宅租了出去,然後買了舊金山西區一棟更適合一家四口居住、但需修繕的房子,將開支削減了至少40%;
而他的妻子在空閒時間會教鋼琴課,賺一點外快。
饒是如此,Sam發現家裡每年還是會有近6萬美元的赤字,而每年的一些“硬核賬單”是真的“打不下來”。比如:
支出
房貸、物業稅、水電費、物業保險等費用約為8萬美元;
老二的託費和偶爾的保姆費用為29,400美元,老大的學前教育費用每年24,000美元;
每年的伙食費25,548美元;
每年為孩子的529大學儲蓄約12,000美元;
全家每年的醫療保險費用10,200美元,壽險費用為2,040美元;
其他家庭開支包括每年三次家庭度假費用7,800美元、體育賽事和社交活動費用6,000美元;
嬰兒用品4,200美元;
汽車付款、保險、維護和汽油費用合計為9,360美元;
每年在衣物上花費4,800美元;
在慈善上花費3,600美元;
夫妻倆每年的手機費1,800美元。
上述合計每年20萬美元,加上在精細育兒和為孩子的教育投資上,Sam和許多亞裔家長一樣是抱著傾盡所能的態度,所以這些開銷幾乎都砍不掉。
為此,Sam曾在去年年底到今年4月“重出江湖”,從事過一段時間的金融科技諮詢工作,希望能抓住AI的紅利,再為家裡多賺點錢。但工作量實在過大,最後退出。
按照舊金山的生活成本+兩個吞金獸,Sam夫妻倆早已不能算財務獨立、自由的FIRE一族了,因為以後的生活和育兒成本只會越來越高。
所以,Sam打算認真找一份全職工作去做–
  • 一方面是打發倆孩子上學後每週空出來的無所事事的幾十個小時;
  • 另一方面,不繼續賺米真的不行啊。
灣區養娃這麼貴,跟著矽谷萌娃辣媽club抱團取暖,享受各種福利和折扣,非常必要啊!!
例如前陣子人家去玩蹦床,club送你免費票和7折票!

例如朋友圈大家學中文上新東方,club讓你8.5折學費上東方!
例如東報西報興趣班,每家都原價,club有各種興趣班,2個課程就打9折還疊加其他優惠!
例如朋友你報飛騰課後學校,club讓你首月享受7折,不知道的家長原價!!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點選底部「在看」或者分享朋友圈
讓更多人看到哦!
秋季成人形體舞蹈課、兒童興趣班開始報名
自家娃上的課,必須選擇最好的老師!和球球媽一樣為娃選最優質課程,球球上的好才推薦給大家哦!同時也給大家爭取了獨家福利!!官網啥的都沒有!
加入北美各地媽媽群、家長群、鄰居群、團購群等
加入群,養娃育兒定居海外不孤單
可長按或掃以下二維碼,關注公眾號後,發訊息“入群
”或點選選單欄“入群
掃描二維碼關注,回覆“入群“ 
加入北美16個城市媽媽群和2022年、2021年、2020年、0-3歲、3-6歲、小學等各年齡教育分享交流群。
這裡主要聚集著優秀的8090後辣媽、10後萌娃。蘋果、谷歌、臉書、百度、騰訊、滴滴等科技公司的高管或程式媛,忙碌於創投行業的知名投資人或創業者,致力於於百年育人的名校泰斗,全心投入家庭的全職媽媽。
只因為同一個身份,都是媽媽而聚集在一起。她們有愛、有趣、有夢想、有品味,育兒又育己,多才多藝,斜槓辣媽。
和優秀的人在一起,真的會變優秀呀!有這麼一群最優秀的媽媽,你可以和她們一起分享心得、一起交流經驗、一起傾訴生活中的小煩惱、一起分享帶孩子的小細節,也可以和她們學習職場和家庭的平衡管理、時間管理以及如何求職的呢?
最優質的辣媽和萌娃圈,願萌娃們一起長大,辣媽一起成長,一起遇見更好的自己。
就等你了,快來加入我們吧!
讓我們一起沉迷育兒與育己,日漸美麗動人
Kids Meet
Club
Moms Meet“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