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股市場陷入“膽小鬼”的博弈,特朗普美聯儲要比比誰先慫。
在特朗普關稅政策的反覆“拉扯”下,隔夜美股上演“過山車”行情,三大美股指齊收創半年新低。與第一個任期不同,特朗普目前仍沒有“救市”跡象,“特朗普看跌期權”的行權價格看來“深不見底”。
目前市場寄希望於美聯儲將“首先認慫”降息救市,這就是為什麼股市拋售的同時前端利率卻在上漲。
但美銀分析師警告,美聯儲的首要目標依然是通脹。如果有明確衰退訊號,美聯儲肯定會迅速降息。但如果經濟增長放緩至低於趨勢水平(但仍為正增長),且通脹高於目標,降息可能會對外釋放錯誤訊號。

“特朗普看跌期權”行權價格看來“深不見底”
在經歷週一大跌後,特朗普似乎對安撫市場依然“無動於衷”。為了回應加拿大安大略省對輸美電力征收25%附加費,特朗普週二直接宣佈將加拿大鋼鋁關稅翻倍至50%,這直接引發美股盤中跳水。
在尾盤的採訪中,特朗普更是對市場大跌無動於衷,稱拋售與他無關,市場有漲有跌;雞蛋和汽油價格已下降,美國經濟不會衰退,經濟將讓人“刮目相看”。這直接導致美股回吐了早盤的部分漲幅。

“美國需要一場衰退”的宏觀敘事似乎開始主導市場。與特朗普1.0相比,特朗普2.0正在上演一場完全相反的劇本。市場開始意識到,讓美國衰退,這是特朗普必須要做的。

悲觀的市場預期下,高盛也下調美國經濟預期。分析師強調,降級的主要原因不是最近的資料(資料好的很),降級的原因在於貿易政策假設已變得更加不利,並且美國政府正在管理對關稅導致的近期經濟疲軟的預期(鼓吹可能會有衰退)。


特朗普 VS 鮑威爾,看看誰先認慫
此前投資普遍預期在美股回撥時,特朗普政府和美聯儲都會在不同程度給予支援,即“特朗普看跌期權”(Trump put)和“美聯儲看跌期權”(Fed put)。
目前普遍說法是,如果特朗普政府不願支援市場,美聯儲將介入,這就是為什麼股市拋售的同時前端利率卻在上漲。
一些分析師將此描述為一場“膽小鬼博弈”,在這場博弈中,美聯儲將“首先認慫”:由於擔心勞動力市場和消費者支出的下行風險,美聯儲將被迫透過降息來支援風險資產。
但美銀分析師在3月11日的報告中警告,這種樂觀預期忽略了兩個重要的細微差別。
首先,近期資料放緩部分是由於對通脹的擔憂。在近期通脹出現意外上升之後,如果今晚2月份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報告再次超出預期,將增加通脹停留在目標之上的風險。
在滯脹情況下,從經濟活動放緩到降息的道路並非一條直線。如果通脹保持溫和,投資者將不得不繼續觀察經濟增長的下行風險是否會成為現實。
其次,美聯儲與政府之間的互動是一場“重複博弈”。從博弈角度,信譽很重要。如果有明確的衰退跡象,美聯儲肯定會迅速降息。更困難的情況是經濟增長放緩至低於趨勢水平(但仍為正增長),且通脹高於目標。降低利率可能會傳達出這樣一個資訊,即美聯儲並不重視通脹目標。
華泰證券表示,目前來看,通脹讀數仍偏高+後續面臨關稅風險+經濟資料並未實質性走弱,美聯儲可能短期難有明顯轉向。特朗普對外宣稱“不關注股市”,但商人思維仍是其“底色”,財長貝森特更是熟稔市場邏輯,在美股大幅調整後,不排除會在關稅等政策上有所緩和,以安撫市場情緒。

如果美國衰退,全球都會被拖下水
野村分析師Charlie McElligott表示,美國經濟正在經歷一場人為製造的衰退,問題在於第一階段(即貝森特所說的“戒斷期”,或者特朗普所說“過渡期”)所需的“痛苦”與第二階段(大規模去監管、減稅、降低利率/美聯儲降息)為市場帶來的“好處”之間存在時間滯後。
最終的結果取決於特朗普政府是否能夠透過“有控制地拆解”(Controlled Demolition)所帶來的雙重打擊——即減緩經濟增長和造成負財富效應——快速引發通縮衝擊,這樣才能為未來的經濟刺激措施創造條件。如果這個過程不夠快速,市場可能會自行調整,找到一個“清算水平”,屆時所謂的“特朗普看跌期權”將變得毫無價值。
為了重新獲得市場對未來的信心,特朗普政府需要找到一種方法來縮短時間線,並將第二階段的“好處”提前,將消極情緒從當前的困難轉向私營部門需要的支援,幫助應對這些挑戰。但要做到這一點,將面臨巨大的挑戰,尤其是在爭取足夠支援透過繼續決議法案(確保政府運作)以及後續完成預算調解方面,這將是一場艱鉅的鬥爭。
而且這場“人為衰退”所影響的範圍也並不可控。

前摩根大通首席美股策略師Marko Kolanovic警告,如果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在上升,那麼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也在上升。其他一切都是一廂情願。貿易衝突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對全球股市不利。正如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將歐洲和亞洲都拖下水。
⭐星標華爾街見聞,好內容不錯過⭐
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不代表平臺觀點,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
覺得好看,請點“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