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初,誰也沒把“蘿蔔快跑”汽車當回事。

直到一位騎著電動車的武漢大媽躺在了它面前……

第一眼:這司機不長眼啊,撞到人了!
第二眼:不對,這是無人計程車,沒司機啊……
第三眼:原來是大媽騎電動車闖紅燈,才撞上車的。

如果大媽要“碰瓷”, 迎接她的將會是最強法務部。
(蘿蔔快跑是百度旗下業務)百度法務部:“交給我們吧,保證這大媽把電瓶車賠給我們。”

評論區網友紛紛為蘿蔔快跑說話:
在武漢,會禮讓行人的就只有小蘿蔔了這可是武漢最守交通規則的車了
武漢交通這麼誇張?我出於好奇搜尋了一下,彷彿打開了新世界。

在武漢,不管是開車的,還是行人都各憑本事。
武漢司機是不打轉向燈的,你越打,其它車越不讓你。

武漢四車道是會被當成六車道用的……

公交車司機們則掌 握駕 駛技術終極絕學,你只要上了車,請死死抓住座椅背靠,因為你的屁股即將離位20cm。

嗚呼,彈射!起飛!

圖片來源:抖音@伊伊科普
至於拽壞椅背要不要賠,得問司機。

眼看武漢公交個個都開成F1賽車了,於是推行“安全一杯水”機制。駕駛過程中水灑出越多,越不合格。

司機:已老實,求放過
你問騎腳踏車的在哪兒?正沿著快速路中間的欄杆騎呢!

看得我小腦萎縮了……
這些關於武漢交通的影片越看越誇張,真這樣嗎?
武漢網友在評論區現身說法:

還總結了在武漢開車的技巧:
1.變道千萬別打燈,不然你的燈就是別人的油門;
2.你不加塞就會被無限加塞;
3.別低速開,就得頂著最高限速跑。

於是當地交通變成了:
行人:“我就不信你敢撞死我”
司機:“我就不信你敢不躲”

狹路相逢勇者勝,達到了一個微妙的平衡。

但就在這時,無人駕駛出租車“蘿蔔快跑”來武漢了。
無人駕駛實拍
它被稱為武漢最守交通規則的車。



但也一堆武漢網友吐槽它是“勺蘿卜”(傻愣的意思)。

交警:有時候我也想報警
“兩輛蘿蔔快跑在十字路口碰上,因為雙方相互禮讓,誰也不先走,導致路口擁堵。”

“苕蘿蔔自己動彈不得,還把路堵住了。”

“勺蘿蔔車真是蠢,早高峰堵兩條車道的車,司機喇叭要按破罵八百遍,還佔紅綠燈第一個的位置,綠燈都亮兩趟了還不走。”
“不趕時間可以坐,要是趕時間,你會被逼瘋的。因為探測雷達太靈敏,程式又太死板。”
武漢城市留言板出現多條關於蘿蔔快跑的投訴。市民投訴在行駛過程中蘿蔔快跑就像移動路障一樣,會出現綠燈停、紅燈行、轉彎卡等狀況。早晚高峰時段易導致擁堵。

官方的回覆則是: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智慧網聯汽車測試試點,開放里程超660公里,覆蓋武漢經開區全域490平方公里,成為全國第4個、中部首個全域開放智慧網聯汽車測試道路的區域。智慧網聯汽車是新生事物,相關法律法規還在制定中,各項管理規定還在逐步探索和改進中。針對您所反映的無人駕駛車輛在路段中間停靠上下人等問題,交通大隊將與相關負責示範運營單位進行溝通、反饋,建議其最佳化無人駕駛車輛,確保路段通行秩序良好。

根據《湖北日報》的資料,2023年武漢示範區全年自動駕駛服務訂單為73.2萬單,服務人數90萬人次。
這帶來的問題是,武漢的計程車司機們坐不住了。

武漢計程車司機投訴稱武漢巡遊計程車已到死亡邊緣,建議嚴格控制網約車數量。

首先,現在不管是計程車司機,還是網約車司機,都面臨打車市場僧多粥少,越來越內卷的情況。

其次,蘿蔔快跑便宜啊!
以10公里的路程為例,“蘿蔔快跑”在武漢的車費為4元—16元,而普通網約車車費為18元—30元。

無人計程車沒有司機,只要電量充足,可以實現7×24小時執行,也不會拒載,不會繞路。

而對消費者而言:我不需要管你們計程車就業情況是好還是差,我只選擇更有價效比的出行方式。

於是計程車司機和無人駕駛車的矛盾便出現了,並引發很多爭議。


如果無人駕駛車全面取代出租車、網約車的話,這麼多司機該何去何從?
倒不是司機憑空焦慮,這在未來真有可能。
雖然現實體感中還覺得無人駕駛出租車離我們比較遠,但其實在做這塊的公司已經很多了,像蘿蔔快跑、小馬智行、文遠知行、滴滴等等。

遇到特殊路況
後臺會有工作人員遠端控制
除了國內廠商,馬斯克此前也宣佈:“特斯拉將在8月8日釋出無人駕駛出租車(Robotaxi)產品。”
該車採用雙鷗翼式車門,不光沒有司機位,也沒有方向盤、踏板等配置,真純自動駕駛,後排有兩個座椅,專給乘客坐,後備廂還能再塞兩個行李箱。(三人行,註定有個人再打一輛車)


那無人駕駛真會搶了計程車和網約車司機的飯碗?
對此,武漢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回應:“武漢市(出租)汽車行業比較穩定,網上謠言比較多,蘿蔔快跑已在武漢投放400多輛無人駕駛汽車,不是網傳的1000輛。”
另外還有個問題,無人駕駛出租車如果發生交通事故,甚至撞傷行人,該如何定責?
目前政策層面還未有相對清晰的統一劃定,參考近期《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徵求意見稿)》內容。

在L2和L3級別自動駕駛情況下,發生事故前車輛會進行提示,如果車內人員未能及時做出反應,責任由駕駛員承擔。
對於L4級甚至更高級別的L5級自動駕駛,如果車內部無人,車輛運營方和管理方應承擔責任,並可進一步向車輛生產商或者銷售商進行追責。
你對這事怎麼看?評論區聊聊吧!

每日經濟新聞、中國新聞週刊、財聯社、小紅書、抖音


我本來規劃青年跑外賣,
中年跑滴滴,老年當保安,
現在要重新規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