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兩天無人駕駛出租車在湖北武漢撞了個行人的事,大夥或多或少應該都刷到了吧。
事情本身呢,說起來其實十分簡單。
蘿蔔快跑,是百度智駕團隊下面的一個無人計程車品牌。他們在武漢運營著 400 臺左右能夠自動駕駛的計程車,其中一部分有安全員( 駕駛位有個人看著,但是不開車 ),另一部分是純無人( 遠端的雲端安全員 )。

出事的就是一臺沒人開的車型,根據百度和警方公佈的資訊,這臺車是在綠燈起步以後,和一個闖紅燈的行人發生了 “ 輕微 ” 的碰撞,也就是咱們常說的紅綠燈 “ 鬼探頭 ” 。
事後百度的工作人員馬上到了現場,和警察蜀黍一起陪傷者去了醫院,現在人沒啥問題還在醫院休息,該處理的也都處理好了。

雖說看著不是很嚴重,但相比於事故本身,大夥更關心的其實還是另外兩個問題:無人車出了事故責任應該怎麼劃分?以及無人計程車普及了以後,會不會影響到傳統計程車的生計?
畢竟按照開車 “ 上路三分責 ” 的慣例,行人闖了紅燈肯定是主要責任沒跑了,但汽車駕駛員這頭也會因為疏於觀察等原因給個次要責任。
可這個無人駕駛出租車連個駕駛員都沒有,行人主責還好說,要是碰上了無人計程車違規了,比如超速或者闖紅燈啥的出了事,咋整?

甚至有朋友擔心,說這個責任最後會不會最後被算到乘客頭上。原本打車上班去的,結果兩天以後踩上縫紉機了,有點太冤了是吧。
對傳統網約車和計程車的影響就鬧的更大了,畢竟按照蘿蔔現在的計價標準,相同路程下他們的價格可是要比別家拼車都要來的低。


甚至還有人翻出來就在上個月的月底,武漢的計程車公司還發過一封公開信抵制蘿蔔快跑。整的現在無人計程車和傳統計程車就勢不兩立似的,直接就是一個你死我活。

這倆話題,咱們一個個聊。
首先是無人計程車的事故責任劃分,雖說大夥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吧,但依我看啊,這屬實是有點多慮了。
因為關於無人計程車的事故責任劃分,咱們的規定還是 “ 挺 ” 完善的。
就拿這回出事的武漢來說,早在 2018 年當地就釋出了一個名叫《 武漢市智慧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 試行 ) 》的檔案。裡頭在第四章第十八條就對發生交通事故的情況進行了規定。

emm ,其實就是在這放了個超連結,跳轉到了更高級別的規定。
而跳轉過去的這個《 智慧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範應用管理規範( 試行 ) 》,則是 2018 年更早些的時候,工業和資訊化部、公安部還有交通運輸部一起釋出的,為的是促進咱們國內無人計程車的發展,順道也做好各方面的規範。
裡頭的第五章交通違法和事故處理裡頭,是這麼寫的:
第三十三條在道路測試、示範應用期間發生交通違法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按照現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對駕駛人進行處理。第三十四條在道路測試、示範應用期間發生交通事故,應當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規章確定當事人的責任,並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確定損害賠償責任;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對當事人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作出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
劃重點:按照現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
其實就是在這又放了個超連結,跳轉到了現在大家都在用的交通法規。。。
所以說白了,甭管是無人車還是有人車,只要是符合規定能在公共道路上開的,責任該咋分就咋分。無人車上雖然沒有人,但所有權在運營公司。
比如這次武漢的事故,蘿蔔快跑大機率就得負個次要責任了。
我們也是第一時間找到了幾位在無人計程車領域從業的大佬,詢問了類似事故的責任劃分,他們給我們的答案也都是責任絕對會落在運營公司,而不會怪到乘客的頭上。

兄弟們大可放心,沒人負責的情況大機率是不會發生的。
但是啊但是,還記得我前頭說過責任劃分的規定只是 “ 挺 ” 完善的嗎,這麼說的原因其實是雖然目前無人計程車是按照傳統事故的處理方式來定責的,但細節還有完善的空間。
畢竟對人和對公司的處罰方式肯定不一樣,咱們可以扣分罰錢,嚴重的得去踩縫紉機。公司咋罰,規定沒說,總不能全都扣老闆的分是吧,幾百本駕照都不夠扣的。
而根據業內大佬的說法,目前關於無人計程車的規章制度還沒有很完善,具體到部門或是負責人的處罰方式暫時也沒有,所以運營公司能做的,也只有盡力配合交警的調查,做好賠償等事故的善後。
不過大佬們也提到了,在那個三部門連發的大規定裡頭有這麼一條,寫的是如果無人計程車發生了違反交規的行為,主管部門是可以吊銷運營公司的測試牌照,也就是不讓他們繼續上路了。

這對於無人計程車公司來說算是個挺嚴重的後果,基本等於切斷了它們研發驗證和盈利的渠道,所以這些公司對於違規和事故處理態度都是非常謹慎,甚至是有點緊張的。
就比如每隔幾公里,他們就會在路上安排一個自備車輛的地勤人員,相互用對講機溝通,要是遇上了事故或者車輛沒電,就能第一時間到達現場。
在後臺他們也有個類似於控制中心的地方,大概會以一個人管三臺車左右的比例監控無人車的狀態,一有突發情況也會迅速聯絡乘客和地勤人員,甚至是接管車輛。

最逆天的是,你以為的突發情況是撞車,但對於無人計程車公司們來說,可能剎車剎的重一點就算。
小破站就有一個 UP 主打了一臺試試,路上因為別的車加塞導致無人計程車急剎了一腳,結果沒多久客服的電話就過來了,問他人有沒有事情呀,需要幫助呀,搞得他心裡暖暖的( 雖然是AI 電話 )。


而且從技術角度來看,這種無人駕駛出租車的安全性其實會比咱們家用車上的智慧駕駛要安全的多。
畢竟家用車上的智慧駕駛或者說輔助駕駛,需要車企在成本和效能之間做平衡,能用更便宜的硬體( 比如不用雷射雷達的純視覺方案 )達到差不多的效能,那絕不會多花一分錢。
遇上事故啥的,輔助駕駛嘛,責任也是在車主,歸不到車企頭上。
無人計程車就不一樣了,這些企業是靠安全把人送到目的地來盈利的,出了事故也得自己擔著。所以車子的成本雖然也要考慮,但遠沒有安全效能來的重要。
所以不只是蘿蔔快跑,像小馬智行、滴滴的無人計程車上,那成本就跟不要錢似的咔咔堆。


家用車上一個都捨不得用的雷射雷達,他們恨不得用上好幾個,還都是最貴的機械式雷射雷達。車企們都在搞的去高精地圖化,也就是無圖智駕也是不可能的,必須用上成本更高但是標註資訊更精準的高精地圖。
智駕裡頭那種見縫插針的激進駕駛風格就更是天方夜譚了,必須怎麼安全,怎麼保守怎麼來。
也因此,雖說我們好像老能看見蘿蔔快跑出事故,但基本要麼是被撞,要麼是別人主責,很少有計程車自己開車違章的。

但對於智駕來說,有時候太禮貌其實也不是啥好事。
畢竟大家一直在吐槽說武漢的蘿蔔快跑叫 “ 芍蘿蔔 ” ,也就是傻蘿蔔,說這些車老會卡在路中間不知道幹嘛。其實有可能,它們是在等別的車輛行人都透過。
這種邏輯萬一遇上那種人流車流都很大的路口,可能一等就是一輩子。。。

所以為了擺脫 “ 芍蘿蔔 ” 的稱號,百度接下來可得好好提升一下應對複雜環境的演算法了。
最後,關於大家一直在爭論的無人駕駛出租車可能會代替傳統的計程車和網約車,導致很多師傅失業的事情。我覺得,大夥其實不需要抓著二者的對立面來看。
兩邊能怎麼互補,補全現在出租車行業的短板我覺得才是更重要的。
舉個例子,雖說現在的網約車、計程車很方便,但還是有很多時候是打不到車或者需要排長隊的,比如天氣不好的時候、早晚高峰的時候或是地區比較偏遠,車源比較少的時候。

如果把無人駕駛出租車用在這些運力不足的場景,是不是能滿足更多使用者的出行需求呢?
再比如,前一陣晚上吵的很兇的計程車拒載現象,雖然是不合規不合理的,但也反應出了計程車司機們其實不太願意去跑那些路程太短、連線送路程油錢都掙不回來的單子的。

如果將無人駕駛車型更多的用在這種場景裡,是不是能讓司機們更多的接到長距離單子,讓需要短途打車的乘客和司機們都更滿意呢?
還有女生需要半夜打車,不希望車上有人等等的小眾需求,有了無人車能夠輕鬆搞定。我反正覺著,只要配合的方式到位,一個讓大夥都滿意的結局,似乎也並不是不可能。
當然,嘴上說說容易。畢竟今天還有一則熱乎的訊息,那就是原本預計 8 月 8 號要跟大夥見面的特斯拉無人計程車,因為種種原因得往後跳票兩個月了。

雖說放鴿子一直是特斯拉的傳統,但也說明了無人計程車在技術、政策和市場上,可能還有很多落地的阻力。
現在咱們還是給芍蘿蔔一點時間和耐心,看看它們哪天能真正變成聰明蘿蔔吧。
撰文:致命空槍
編輯:脖子右擰 & 面線
美編:萱萱(武漢人)
圖片、資料來源:
6塊錢體驗無人駕駛出租車,起步比老司機還快,未來司機會失業嗎
蘿蔔快跑定價惹爭議,武漢監管部門回應:屬於市場調節價,干涉不了|網約車_新浪財經_新浪網
鬧大了!武漢計程車已到生死邊緣,企業聯名抵制一口價和無人車-今日頭條
百度“蘿蔔快跑”無人計程車出車禍,回應:被後車追尾,無人員傷亡
智慧駕駛系統-百度智慧駕駛解決方案及汽車智慧化產品-百度Apollo|Baidu阿波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