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新冠肺炎專家組成員、北京地壇醫院副院長
一、新冠病情問題
1. 病本身其實不重,很輕,從科學角度看,omicron對肺部的感染性是很小的,給很多老年人做CT肺部都找不到陰影。
2. 大部分人發燒也就1天病程,超過3天都很少,症狀很輕。
3. 多少病例數不重要,要關注重症率。重症率資料看國內國外都在0.3%這個水平,全世界看香港最高,死的也都是老年人,都是有基礎病的,而且沒打疫苗。
4. 那個病死率0.75%資料,說是流感的7-8倍死亡率,原文其實說的是55歲以上的老人,如果算上所有人沒那麼高。
5. 美國的資料統計是從重的,就是這個人只要陽性,不管啥原因死的都算資料裡,die with,這樣可以跟政府要錢,要研究經費,他們不分有沒有基礎病,都算一塊兒。
二、國內什麼時候能放開?
放開要具備幾個條件:
1、有藥,這個估計半年不夠;
2、老年人疫苗率80%,這個半年有可能做到;
3、有隔離床位,這個也容易;
4、有ICU救治能力,這個不太行,跟歐美差距太遠,短期也不可能,裝置容易買,培養一個ICU醫生藥5年;
5、輿論環境要改,現在老百姓恐懼病毒,一旦放開有點兒發燒都往醫院跑,一下子擠兌了;
以上條件具備了,才能放開一部分,比如我們現在是1分,美國10分,我們可以逐步放開到3分5分,重症少的話ICU才忙的過來。
三、上海困境怎麼破?
拋開政治因素,從專業角度看,有折中的辦法:
1、輿論環境要引導好,病毒本身不可怕,這是為下一步居家隔離做準備;
2、政府為居家隔離做好整個配套流程,比如派人做家庭環境評估、設施配備、整個流程標準化,這樣比方艙好多了,也不佔用資源;
3、重症要送到醫院,保證治療,新增可以不管,直接居家就好;
4、密接不要管了,可以閉環不出區,不停做核酸;
這樣1-2個月就基本下去了,主要現在上海整個人力不夠,衍生的後果不少,醫護感染也不少。其實之前已經出過一個居家隔離指南,後來又沒聲音了,可能還是政治問題,開會之前應該不會放開,還是要從嚴。
四、上海如果躺平要多久會下去?
按照國外的經驗看,一般70-80天,也就是3個月左右也就下去了,上海已經2個月了,再過十天半個月也差不多了,但是因為有人為干預,收尾可能會比較長。比如你看蘭州大學之前預測都很準,現在人為干預的因素多了,他們也把預測收回了,但總的來說病毒的規律麼就是再堅持一段時間就差不多了。
另外要小心的就是再有境外病例,如果混進新病毒,那就比較麻煩了。
五、北京疫情怎麼樣?
1、北京是21號開始的,到現在4天,官方爆了40多例,好的一方面是大部分集中在朝陽區,其他區比較少,而且病例全都能關聯到1號感染者上面,傳播鏈清楚,只有1個。不好的地方是波及面廣,而且時間有1周了,誰傳染給1號的也不知道。
2、總體來說對北京是不太擔心的,因為現在全國在防護上新疆最嚴格,北京第二,北京就是跟新疆學的。
不擔心的原因有幾個:
A、北京政治站位沒問題,統一思想,執行力很強,很快;
B、北京這幾年的準備很充分,檢測做的很好;
C、北京公交地鐵系統這幾年一直都沒放鬆過,沒出現過病例從南到北傳一圈這種事情;
D、北京有5家定點醫院,最近方艙也蓋了幾個,16個區每個區都建,收治沒問題;
E、北京管的比上海嚴格,比如密接判定量就是上海的3倍,前4後3都算密接。
所以北京應該能在最短時間內控制住,多久就看這幾天的全員檢測結果,如果檢出來的大部分在管控區那就沒問題,7-10天就過去了,如果在社會面的多就要進一步封控了。物資方面北京不太會出現上海這樣的亂像。
六、全國其他地方怎麼樣?
現在看上去好像全國很多城市都有,但都不嚴重,可控,比如江蘇浙江,都是雷厲風行的,不用太擔心。早期嚴格代價小。
七、為什麼上海這麼拉跨,和其他城市都不一樣?
主要和上海的歷史有關,上海在自由化、市場化程度上是最西方的,哪怕是邊上的江浙都很不一樣。其他地方是不惜代價控制,上海的管理就更多的權衡利弊、成本效益,特別是在2月底到3月那段時候,到了3月以後的事情就不是上海自己想這樣的了。
當然上海到現在為止也有不同想法,上下不齊心,執行力就會打折扣。包括專家內部也是有意見分化的。比如死亡率,之前死亡的沒報,後來一起報出來,就是想告訴大家這個病是重的,會死人的,還是想證明這麼幹是值得的,為了統一思想。
八、後遺症
後遺症還是很罕見的,基本都在個位數。說的最多的是對神經系統的影響,但這個你比如流感,也會影響神經,日本是報的最多的國家,流感影響的也就100多例,新冠的很少很少,不用太考慮這個問題。
九、對兒童的影響
可以用兩個字總結:無害。可以不考慮。香港的幾個兒童死亡病例大都是有基礎病的。
十、最近其他國家的兒童肺炎跟疫情有關嗎?
大機率是腺病毒,和新冠沒關係。
十一、疫苗問題
疫苗防重症不防傳染。對有基礎病的人,老年人,疫苗還是很有用的,要打上。普通人、年輕健康的意義有限,小孩可以不打。目前國產有mRNA疫苗已經做完三期了,在統計資料。
十二、為什麼上海很多人、老年人不打疫苗?
主要還是很多官員以前在疫苗這個事情上做的不太好。
1、不打的人裡面很多本來就有基礎病,怕打了出問題,上面的人也就沒強制
2、以前總是有輿論新聞質疑國產疫苗的安全性,但其實出的幾個案例都是在正常範圍內的,上頭的人反應也很慢,總是等輿情起來了再去解釋就沒人信了。其實國產疫苗在近10年的質量上還是做的比較好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十三、以後全國的相關政策會怎麼搞?會不會一直這樣嚴控?
1、不可能完全絕對地清零,一方面是等藥、疫苗這些都逐步跟上,另一方面就是檢測,這樣零星有幾個病例都沒關係的,精準去封控,全封肯定不是最好的。
2、標配應該是核酸+口罩。核酸要常態化,在樓下小區、報攤、便利店都有檢測點,不用再像現在這樣排隊,大家都隔天檢測,這樣很容易及時就查出來,其實很多地方已經在這麼做了,比如武漢,有核酸通行證。
來源:小韭菜的成長記錄
